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章 碧血剑(3)(2/3)

指着日间指引他们躲藏的人道:“这位姓朱。”

一个身材极高的瘦子自称姓倪,一个肥肥矮矮的则说姓罗。

张朝唐道:“我还道各位是一家人,原来都不是同姓。”

那姓应的道:“我们都是好朋友。”

张朝唐见他们说话不多,神色凛然,举止端严,绝不似寻常农夫。

那姓朱和姓倪的尤具威猛之气,姓应的则气度高雅,似是位饱读诗书的士人,几人说的都是北方官话。

张朝唐试探了几句,姓应的唯唯否否,并不接口。

饭罢,姓应的问起官兵追逐原因,张朝唐原原本本说了。

他口才便给,描述途中所见惨况,以及公差欺压百姓、诬良为盗的种种可恶情状,说来有声有色。

那姓倪的气得猛力在桌上一拍,须眉俱张,开口欲骂。

姓应的使个眼色,他就不言语了。

张朝唐又说到杨鹏举如何出手相援,将他大大的恭维了一阵。

杨鹏举甚是得意,说道:“这算得什么,想当年在江西我独力杀死鄱阳三凶,那才教露脸呢。”

便纵谈当时情势如何危急、自己如何英勇、如何败中取胜,说得口沫横飞。

他越说越得意,将十多年来在江湖上的遭遇大吹特吹,加油添酱,说得自己英雄盖世,当世无敌。

他不住口谈论江湖事迹,张朝唐闻所未闻,甚感兴味,张康小孩脾气,更连连惊叹询问。

杨鹏举后来说到了武技,举手抬足,一面讲一面比划。

几个农夫却似乎听得意兴索然,姓罗的胖子打了个呵欠道:“不早啦,大家睡吧!”

小牧童过去关上了门,姓朱的从暗处提出一块大石,放在门后。

杨鹏举一见之下,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暗道:“这人好大力气,这块石头少说也有三百来斤,他居然毫不费力的提来提去。”

姓应的见他面色有异,说道:“山里老虎多,有时半夜里撞进门来,因此要用石头堵住门户。”

当晚张朝唐和杨鹏举、张康三人同处一室。

张康着枕之后立即酣睡。

张朝唐想起此行风波万里,徒然担惊受怕,不知此去广州,是否尚有凶险,思潮起伏,一时难以入睡。

过了一会,忽听得书声朗朗,那小牧童读起书来。

张朝唐侧耳细听,书声中说的似是兵阵战斗之事,不禁好奇心起,披衣下床,走到厅上。

只见桌上烛光明亮,小牧童正自读书。

姓应的坐在一旁教导,见他出来,只向他点了点头,又低下头来,指著书本讲解。

张朝唐走近前去,见桌上还放了几本书,拿起一看,书面上写着“纪效新书”

四字,原来是本朝戚继光将军所著的兵法。

戚继光之名,张朝唐在浡泥国也有所闻,知是击破倭寇的名将,后来镇守蓟州,强敌不敢犯边,用兵如神,威震四海。

张朝唐向姓应的道:“各位决计不是平常人,却不知何以隐居在此,可能见告么?”

姓应的道:“我们是寻常老百姓,种田打猎,读书识字,那是最平常不过的。

公子为何觉得奇怪?

难道只有官家子弟才可读书吗?”

张朝唐心想:“原来中土寻常农夫,也有如此学养,果非蛮邦之人可比。”

心下佩服,说了声“打扰”

,又回房去睡。

蒙蒙眬眬的睡了一回,忽觉有人相推,惊醒坐起,只听杨鹏举低声道:“这里只怕是盗窟,咱们快走吧!”

张朝唐大吃一惊,低问:“怎么样?”

杨鹏举点燃烛火,走到一只木箱边,掀起箱盖道:“你看。”

张朝唐一看,只见满箱尽是金银珠宝,一惊之下,做声不得。

杨鹏举把烛台交他拿着,搬开木箱,下面又有一只木箱,伸手便去扭箱上铜锁。

张朝唐道:“别看旁人隐私,只怕惹出祸来。”

杨鹏举道:“这里气息古怪。”

张朝唐忙问:“什么气息?”

杨鹏举道:“血腥气。”

张朝唐便不敢言语了。

杨鹏举轻轻扭断了锁,静听房外并无动静,揭开箱盖,移近烛台一照,两人登时吓得目瞪口呆。

箱中赫然是两颗首级,一颗砍下时日已久,血迹已然变黑,但未腐烂。

另一颗却是新斩下的。

两颗首级都用石灰、药料腌着,是以须眉俱全,面目宛然。

杨鹏举饶是久历江湖,也不由得手脚发软,张朝唐那里还说得出话来。

杨鹏举轻轻把箱子还原放好,说道:“快走!”

到炕上推醒了张康,摸到厅上。

三人蹑足走到门边,杨鹏举摸到大石,暗暗叫苦,竭尽全力,又怎搬它得动?

刚只推开尺许,忽然火光闪亮,那姓朱的拿着烛台走了出来。

杨鹏举手按刀柄,明知不敌,身处此境,也只有硬起头皮一拚。

那知姓朱的并不理会,说道:“要走了吗?”

伸手将大石提在一边,打开大门。

杨鹏举和张朝唐不敢多言,喃喃谢了几句,低头出门,上马向西疾驰。

奔了十几里地,料想已脱险境,正感宽慰,忽然后面马蹄声响,有人厉声叫道:“喂,站住,站住!”

三人那里敢停,纵马急行。

突然黑影一晃,一人从马旁掠过,抢在前面,手一举,杨鹏举坐骑受惊,长嘶一声,人立起来。

杨鹏举挥刀向那人当头砍去。

那人空手拆了数招,忽地高跃,伸左拳向杨鹏举右太阳穴打落。

杨鹏举单刀“横架金梁”

,向他手臂疾砍。

岂知那人这拳乃是虚招,半路上变拳为掌,身未落地,已勾住杨鹏举手腕,喝声:“下来!”

将他拖下马来,顺手夺过了他手中钢刀,掷在地下。

星光熹微中看那人时,正是那姓朱农夫。

那人冷冷的道:“回去!”

回过身来,骑上马当先就走,也不理会三人是否随后跟来。

杨鹏举知道反抗固然无益,逃也逃不了,只得乖乖的上马,三人跟着他回去。

一进门,厅上烛火明亮,那小牧童和其余三人坐着相候,神色肃然,一语不发。

杨鹏举自忖不免一死,索性硬气一点,昂然道:“杨大爷今日落在你们手中,要杀就杀,不必多说。”

姓朱的道:“应大哥,你说怎么办?”

姓应的沉吟不语。

姓倪的道:“张公子主仆放走,把姓杨的宰了。”

姓应的道:“这姓杨的干保镖生涯,做有钱人走狗,能是什么好人?

但他昨天见义勇为,总算做了好事,就饶他一命。

罗兄弟,把他招子废了。”

姓罗的站起身来,杨鹏举惨然变色。

张朝唐不懂江湖上的说话,不知“把招子废了”

便是剜去眼睛之意,但见了各人神情,想来定是要伤害杨鹏举,正想开口求情,那小牧童道:“应叔叔,我瞧他怪可怜的,就饶了他吧。”

姓应的与众人对望了一眼,顿了一顿,对杨鹏举道:“有人给你求情,也罢,你能不能立个誓,今晚所见之事,决不泄漏一言半语?”

杨鹏举大喜,忙道:“今晚之事,在下实非有意窥探,但既见到了,自怪杨某有眼无珠,不识各位英雄好汉。

各位的事在下立誓守口如瓶,将来如违此誓,天诛地灭,死得惨不堪言。”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