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连城诀(40)(1/3)
酒席便设在楼下的小客堂中,狄云居中上座,吴坎打横相陪。
戚芳万分感激这位大夫的恩德,亲自上菜。
万府中万震山等一干人似乎都不在家,其余的弟子也没来入席饮酒。
戚芳恭恭敬敬的敬了三杯酒。
狄云接过来都喝干了,心中一酸,眼眶中充盈了眼泪,知道再也无法支持,再坐得一会,便会露出形迹,当即站起,说道:“酒已足够,我这可要去了!
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来了!”
戚芳听他说话不伦不类,但这位郎中本来十分古怪,也不以为意,说道:“先生,大恩大德,我们无法相谢,这里一百两纹银,请先生路上买酒喝。”
说着双手捧过一包银子。
狄云转开了头,仰天哈哈大笑,说道:“是我救活了他,是我救活了他,哈哈,哈哈!
真好笑!
天下还有比我更傻的人么?”
他纵声大笑,脸颊上却流下了两道眼泪。
戚芳和吴坎见他似疯似颠,不禁相顾愕然。
那小女孩却道:“伯伯哭了,伯伯哭了!”
狄云心中一惊,生怕露出了马脚,不敢再和戚芳说话,心道:“从此之后,我是再也不见你了。”
伸手入怀,摸出那本从沅陵石洞中取来的夹鞋样诗集,拢在衣袖之中,垂下袖去悄悄放在椅上,不敢再向戚芳瞧上一眼,头也不回的去了。
戚芳道:“吴师弟,你给我送送先生。”
吴坎道:“好!”
跟了出去。
戚芳手中捧着那包银子,一颗心怦怦乱跳:“这位先生到底是什么人?
他的笑声怎地和那人这么像?
唉,我怎么了?
这些日子来,三哥的伤这么重,我心中却颠三倒四的,老是想着他……他……他……”
随手将银子放在桌上,以手支颐,又坐到椅上。
那张椅子是狄云坐过的,只觉椅上有物,忙站起身来,见是一本黄黄的旧书,封皮上写着“唐诗选辑”
四字。
她轻呼一声,伸手拿起,随手一翻,书中跌出一张鞋样,正是自己当年在湘西老家中剪的。
她张大了口合不拢来,双手发抖,又翻过几页,见到一对蝴蝶的剪纸花样。
当年和狄云在山洞中并肩共坐、剪成这对纸蝶时的情景,蓦地里如闪电般映入脑海。
她忍不住“啊”
的一声叫了出来,心中只道:“这……这本书从那里来的?
是……是谁带来的?
难道是那郎中先生?”
小女孩见母亲神情有异,惊慌起来,连叫:“妈,妈,你……做什么?”
戚芳一怔之间,抓起那本书揣入怀中,飞奔出楼,向门外直追出去。
她自从嫁作万家媳妇以来,一直斯斯文文,这般在厅堂间狂奔急驰,那是从来没有的事。
万家婢仆忽见少奶奶展开轻功,连穿几个天井,急冲而出,无不惊讶。
戚芳奔到前厅,见吴坎从门外进来,忙问:“那郎中先生呢?”
吴坎道:“这人古里古怪的,一句话不说便走了。
三师嫂,你找他干么?
师哥的伤有反覆么?”
戚芳道:“不,不!”
急步奔出大门,四下张望,已不见卖药郎中的踪迹。
她在大门外呆立半晌,伸手又从怀中取出旧书翻动,每见到一张鞋样,一张花样,少年时种种欢乐情事,便如潮水般涌向心头,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她忽然转念:“我怎么这样傻?
公公和三哥他们最近到湘西去见言师叔,说不定无意中闯进了那个山洞,随手取了这本书来,也是有的。
这位郎中先生,怎会和这书有甚相干?”
但随即又想:“不,不!
事情那会这么巧法?
那山洞隐秘之极,连爹爹也不知道,世上除我之外,就只师哥他……他一人知道,公公和三哥他们怎找得到?
他们是去寻访言师叔,怎会闯进这山洞去?
刚才我摆设酒席之时,明明记得抹过这张椅子,那里有什么书本?
这本书若不是那郎中带来,却是从那里来的?”
她满腹疑云,慢慢回到房中,见万圭敷了伤药之后,精神已好得多了。
她手中握着那本书,便想询问丈夫,但转念一想:“且莫莽撞,倘若那郎中……那郎中……”
万圭道:“芳妹,这位郎中先生真是我的救命恩人,须得好好酬谢他才是。”
戚芳道:“是啊,我送他一百两银子,他又不肯受,真是一位江湖异人。
这瓶解药……咦,解药呢?
是你收了起来么?”
卖药郎中将解药交了给她之后,她便放在万圭床前桌上,这时却已不见。
万圭道:“没有,不在桌上么?”
戚芳在桌上、床边、梳妆台、椅子、箱柜、床底、桌底各处寻找,解药竟影踪不见。
她心中大急:“难道我适才神智不定,奔出去时落在地下了?”
说道:“我记得清清楚楚,是放在桌上这只药碗边的。”
万圭也很焦急,道:“你快再找找,怎么会不见的?
我刚才合了一忽儿眼,临睡着的时候,记得还看到这瓷瓶儿便在桌上。”
他这么一说,戚芳更加着急了,转身出房,拉着女儿问道:“刚才妈出去时,有谁进来过了?”
小女孩道:“吴叔叔上来过,他见爹爹睡着了,就下去啦!”
戚芳吁了一口长气,隐隐知道事情不对,但万圭正在病中,不能令他担忧,说道:“空心菜,你陪着爹爹,说妈妈去向郎中先生再买一瓶药,给爹爹医伤。”
小女孩点点头,道:“妈,你快回来。”
戚芳定了定神,拉开书桌抽屉,取出一柄匕首,贴身藏着,慢慢走下楼去,寻思:“吴坎这厮在没人之处见到我,总是贼忒嘻嘻的不怀好意。
这郎中是他请来的,莫非他和郎中串通了,安排下阴谋诡计?
否则为什么那郎中既不要钱,解药又不见了?”
她一面思索,一面走向后园,到得回廊,只见吴坎倚着栏干,在瞧池里的金鱼。
戚芳道:“吴师弟,你一个人在这里?”
吴坎回过头来,满脸眉花眼笑,道:“我道是谁,原来是三师嫂。
怎么不在楼上陪伴三师哥,好兴致到这里来?”
戚芳叹了口气,道:“唉,我闷得很。
整天陪着个病人,你师哥手上痛得狠了,脾气就越来越坏。
不出来散散心,找个人说话解闷儿,可把人也憋死了。”
吴坎一听,当真喜出望外,笑道:“三师哥也真叫做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你这样如花似玉的一个美人儿相伴,还要发脾气,那可也太难侍候了。”
戚芳走到他身边,也靠在栏干上,望着池中金鱼,笑道:“师嫂是老太婆啦,还说什么如花似玉,也不怕人笑歪了嘴。”
吴坎忙道:“那里?
那里?
师嫂做闺女时有闺女的美貌,做少奶奶时有少奶奶的俊俏。
大家都说:荆州城里一朵花,千娇百媚在万家。”
戚芳嘿的一声,转过身来,伸出手去,说道:“拿来!”
吴坎笑道:“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