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切莫辜负(1/2)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上场前,还有一事必须做。
嗅球。
袁术只手托举鞠球,靠近刘备所骑乘的黄駥鼻下,让它自行嗅探。
然后缓缓托起,再缓缓下落。
举手投足,鞠球随掌心上下移动。
黄駥亦打着响鼻,上下追嗅鞠球。
鞠球“球状小如拳,以轻韧木枵其中而朱之”。
又“以韦为之实以柔物”。
便是在一个如拳头大小的坚木球壳中,塞以毛发。
袁术说,球壳内塞入的多是母马尾鬃。
待黄駥马的注意力全在球上时,袁术又缓缓抬手,将鞠球掷出。
不等刘备反应,黄駥便自行迈步,追球而去。
如此越掷越远,黄駥马亦越追越快。
袁术颇为耐心。
反复训练,让黄駥和鞠球之间的互动,越发熟络自然。
“马亦通人性。”袁术笑道:“待它熟悉鞠球,上场后便可自行追之满场飞奔,又何须驱策。
故而,马越好,骑手越省力。”
“原来如此。”难怪在球壳内填充母马的尾鬃。
异性相吸,在动物界也是成立的。
黄駥乃是一等一的宝马神驹。
颇通人性。
随袁术的训练,步伐越发灵动。
且奔到鞠球前便会自行止步。
然后低头去嗅。
难怪击鞠时,少有撞马。
试想,皆如黄駥这般,伸头到鞠球前,身体并不接触,如何能相撞。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并非强驱马追球,而是训马自追。
刘备不禁心生感叹。
那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生活琐碎,若非亲临这个时代,又如何能体会?
练好马,袁术又开始练人。
“君侯且小心!”说罢便将鞠球远远抛来。
刘备下意识的挥杖,将鞠球远远击飞。
这和小时候与公孙氏练剑击,大同小异。
鞠杖比木剑长且沉。
可正如换不同样式的剑,刘备皆会很快得心应手一样。
如臂使指的感觉,早已融入血脉。
鞠杖与木剑的结构差异,完全能在一次次的挥杆中,迅速补全。
这就叫天赋。
关羽和张飞,也如刘备这般。
待教会刘备操练法门,袁术这便赶去与袁绍等人合练。
刘备三人则交由菟园中帮闲的游侠陪练。
无非是掷球让三人挥击。
先练命中。
保证每次都能击中。
然后练精准,要求指哪打哪。
论武技,三人皆一流。
天资亦出众。
短短一个下午,便皆上手。
进度神速。
袁绍、曹操等人远观,亦纷纷点头。
练完定点击球,再练运动击球。
待运动击球练好,再习练人马配合。
最后方能与众人合练。
别说,一旦融入游戏,击鞠确实有一种独特的魔力。
竞技运动的魅力便在于此。
总能激起内心深处,一种近似沸腾的求胜欲。
越是英雄,越不可免俗。
返回洛阳时,刘备与袁绍、曹操,袁术,并马而行。
并未乘车。
目视盘亘在远方天幕下的巨城,一寸寸的拔高长大。
直到忽然跃出,遮蔽眼帘。
夕阳将天幕下绵延起伏的亭台楼阁的轮廓线,都镶上了富丽的金边。
星空下最伟大的城市,瞬间充满了无与伦比的美感。
逆光而行。
人马一时皆寂静无声。
许久。
刘备忽一声长叹:“煌煌天汉。”
袁绍吊儿郎当的点了点头:“远看金玉其相,无处不华。”
曹操接过话头:“近看千疮百孔,大厦将倾。”
袁术张了张嘴,瞥了眼刘备,却片字也未出口。
“问天下英雄,谁能挽狂澜于既倒?”袁绍挥鞭疾行。
“舍我其谁!”曹操亦纵马追去。
袁术亦闷声跟上。
见三人渐渐远去,刘备问道:“如何?”
关羽答曰:“皆称人杰。”
刘备欣然点头:“薪火相传,英杰辈出。
切莫辜负了这个时代。”
“大哥!”见刘备纵马直追,关张二人急忙跟进。
送两位小姐姐先行回府。
刘备这便与袁绍等人,前往金水潭新开业的汤池沐浴。
金水汤池,仿临乡样式精心打造。
地面以汉白玉铺就,内设汤池数座。
大小各异。
亦有木质淋浴房数十间。
先洗浴,再沐浴。
赤身裸体并不常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