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怪病不怪
“看来,我们都是外行,并不懂医疗行业的运作。
我和贤哥原来想,诊所的发展势头这么好,将来往医院方向发展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现在听教授这么一说,我也算明白了。”
原来,张为贤和冯智一直在为这个问题讨论,他们也想当然地认为,施远腾也会这么考虑。
“老师,今天上午有一个病人的家属来问我,说他的父亲得了一种怪病,想请老师您明天为他加一个号。”
傅一灯赶紧转移话题。
“哦,大概什么问题?
他有没有说?”
“他说了,他说他父亲不能起床,每次起床都‘休克’倒在床上。
奇怪的是,每次倒下去后,马上清醒过来。
已经在长洲市和凤歇市医院都看过了,都无法治疗。”
傅一灯将病人的儿子说的话重复了一遍。
“可以,明天病人来后,你安排病人躺在治疗床上,然后按照你的思路对病人进行问诊和体查。
如果我的判断没错,这个病人应该有帕金森病的病史。”
施远腾时刻不忘教导傅一灯,也给予傅一灯一定的提示。
“哦,教授有神通还是有千里眼,怎么这么肯定?”
冯智对于施远腾神乎其神的医术最感兴趣。
“嗨,这不是说判断嘛,病人都没看呢,哪能说肯定的话?”
施远腾笑着说。
“嗯,我看呀,八九不离十。
明天反正没事,我来看看,嘿嘿,我对这些事情最感兴趣。”
冯智也不掩饰。
“说不定会让智哥失望哦。”
施远腾不敢将话说满。
“啧啧,看教授这话说的,好像真的会让我失望似的。
其他方面我不敢说百分之百,但对教授的医术,我是百分之百相信。
我听美玲说,诊所开业到现在,你已经诊断出很多疑难杂症,治好很多别人治不好的怪病。”
有陈美玲在诊所工作,冯智自然知道多一些。
“对于教授而言,继续‘酒香不怕巷子深’。
我看来自西江省的病人都有,真是不得了。
关键是看得准,看得好,还物美价廉,所以我和智哥才有关于建医院的讨论。”
贤哥说出真相。
“说到底,我们还是要感谢智哥和贤哥。
当年如果没有你们引导我们回到仙游镇第二人民医院,就没有今天的诊所,这是心里话。”
施远腾念念不忘他们对自己的帮助。
“嗨,过去的别提了。
我今天为什么老是揪着医院的话题不放?
因为我听仙游镇工商协会的几位大佬级的人物说了,如果教授办医院,他们会组织仙游镇的大老板捐赠各种仪器设备,甚至以某个人的名字建医院的其中一栋楼。”
贤哥继续语出惊人。
施远腾与傅一灯对看了一眼,各自眼中都有光闪过。
“我还是那句话,我和一灯都没有能力办一家医院,诊所也许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施远腾依然不愿意松口,也不提该如何建医院。
但施远腾却很清楚,医院是自己心中的终极梦想。
冯智他们很清楚施远腾坐诊时的工作状态,不敢打扰施远腾太长时间。
聊了一会,他们便告别离开诊所。
施远腾也抓紧时间洗完澡,再耐心解答傅一灯积累了一周的问题,才上床休息。
施远腾每次回到仙游镇坐诊,其辛苦程度都超过在医院上班。
因为来自四面八方的病人都聚集在周六一天或者周六、周日两天,诊所的号源经常是刚一放出,很快便被约满。
一天时间里,除了吃饭、中途去几次洗手间和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看病人,有时一直看到晚上10点左右才看完。
每一次,施远腾都有一种筋疲力尽的感觉。
所以,杨修影每次看见,都会心疼不已,每次过后都劝施远腾严格控制号源,但每次到诊所,施远腾和杨修影都知道无法做到这一点。
年前的最后一次出诊,病人就更多了。
从坐进诊室开始,施远腾便无法停止。
美玲定期进来,看看水壶里的水还有没有,需不需要再添加一壶,问施远腾要不要吃点东西。
有时候,施远腾与贤哥、智哥他们吃饭时,贤哥会开玩笑说,很羡慕教授,他从来没有看见美玲对冯智以外的男人这么好。
冯智听了,微微一笑。
冯智了解施远腾,当然不会介意自己的老婆对施远腾好。
上午十点多,傅一灯走了进来对施远腾说:“老师,昨晚说的病人来了,我问了病史,做了体查。
病人果然有帕金森病,而且一直在服用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好,我知道了,我看完这个病人马上去看看他。”
施远腾对傅一灯说。
施远腾出来时,看见傅一灯正在与智哥、贤哥和一位看起来比自己年龄稍大的男人在一起聊着。
冯智看见施远腾过来,赶紧介绍说:“我介绍一下,这是我们仙游镇有第一孝子之称的杨文,文哥。
我也是才知道,昨晚傅医生说的病人,原来是文哥的爸爸。
文哥,这就是施教授。”
“久仰!
久仰!
要麻烦施教授了。”
杨文一边迎向前与施远腾握手,一边说着。
“文哥客气了!
不麻烦,这是我的本职工作。”
施远腾一边说,一边转身面向傅一灯。
傅一灯会意,马上开始介绍病人的病情。
“病人76岁,有十八年的帕金森病病史,一直服用美多芭、安坦、吡贝地尔等药物治疗,服药期间,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从去年初开始,出现久站后头晕,慢慢发展为久站后摔倒,最近两个多月出现起床坐位时马上出现头晕、眼前发黑并随即摔倒在床上,这种情况越来越重,到现在已经无法起床了。”
傅一灯知道施远腾忙,汇报得十分精炼又重点突出。
“好,很好,对病史归纳得十分好,赞一个。”
施远腾不失时机地在大庭广众之下赞扬傅一灯。
“来,秀珍,为病人测一测血压。”
施远腾对站在一旁的一位护士说。
早已拿着血压计等候一旁的秀珍马上为病人测血压。
“教授,病人的收缩压为146毫米汞柱,舒张压为83毫米汞柱。”
秀珍非常清晰地将测得的血压报给施远腾。
“嗯,很好。
一灯,你配合秀珍测血压,我和文哥将病人慢慢扶起来。
记住,要在扶起来的过程中测血压,我和文哥会在大约十五度、四十五度和九十度的位置停留一下,这几个位置的血压你都要测。”
施远腾一声令下,四个人各自分工,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