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六百六十三章 许琪烽上心了

“咦,秀红,你一直带着小提琴?”

“对呀,不过,很久没有打开过了。”

“看来,你的小提琴的造诣,不比陈老师的差。”

“我们师出同门,当时的我,确实拉得比她好。

后来我考上大学,一直读书到现在。

想不到,她竟然以拉琴作为终身的职业,确实令人佩服。”

“每个人的选择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决定他们将来要走的路。

说不定,一龙将来也是这样。”

“我觉得不会,一龙的天赋,比我们都高。

坚持下去,说不定能到国外去比一比。”

“你这么看好他?”

“对,就像你当医生一样,你的天赋,无人能及。

一龙也是一样,一龙似乎天生就是为小提琴而来。

听他的琴声,他不是简单的拉,而是能融入到所拉的曲子的意境里,这种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嗯,听你这么说,还真的要为他的将来思考思考咯。”

“腾哥不会叫停一龙的练琴吧?”

“不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小提琴家,一龙为什么不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呢?”

“不过,你要帮忙把把关。

什么时候该换老师,换谁好,你全权做主。”

施远腾并不反对一龙走上音乐这条路。

“好,这个任务,我接下了。”

林秀红知道,在这方面,自己比施远腾有优势。

俩人一边聊,一边收拾,很快将本来不多的东西收拾好。

施远腾将一串钥匙递给林秀红,说:“这是家里的钥匙,你拿着,我在酒店的工作很特殊,中午一般不回来。”

“嗯,好。

不过,中午我也一般不回去的。

中午在单位吃完饭,在办公室休息一会,也差不多了。

来回走,反而浪费时间。”

“也好,你看我停车时,旁边还有一个空的车位,以后你的车,就停在那。”

“好。”

“哦,对了,想不想换一辆车?”

“不了,这车开的好好的,没有必要花这些钱。

虽然我们都买得起,但不必要花的钱,还是不花为好。”

“嗯,好。

只要你想换车,告诉我,我们一起去挑。”

“好,以后再说吧。”

秀红知道,施远腾是为她好。

周一上班后不久,施远腾便接到张慧的电话。

“阿腾,有空吗?

书记请你来一趟。”

“书记有请,怎么着都得去啊。

慧哥,我马上就到。”

施远腾说完,便下楼,开着车,向着书记办公的地方去了。

来到书记的办公室,秘书早已接到书记的吩咐,看见施远腾来到,马上将施远腾请进书记的办公室。

“书记您好!”

“哈哈,小施来了。

你这一次,可把人给吓坏了。

幸好,坏事变好事,你顺利脱险,盘踞在汉南的道上团伙被一网打尽。

小黎干的漂亮,不过,我还是不想将他暴露出去。

你没意见吧?”

“没意见,当然没意见。

我知道,书记是为他好,是在保护他。”

施远腾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坐吧,有些事情,我想亲自了解一下,还想听听你的看法。”

书记和施远腾坐在茶几后的沙发上,秘书及时进来,为他们俩人各端了一杯矿泉水,才转身出去。

“我听小张说了,关于凤歇市卫生学校的事情,我想听你亲自说,有多详细就说多详细。”

书记想尽可能的了解更多的细节。

施远腾沉思一下,便开始讲述起来。

凤歇市卫生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各大医院输送优秀的护士。

在这一点上,他们做的很成功。

他们培养的学生,不仅技术好,人品也很好,吃苦耐劳,深受各大医院的欢迎。

他们的学生,曾经是各大医院的“抢手货”



他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南江省内贫穷地区。

她们选择凤歇市卫生学习,是因为这个学校收费低,教学质量好,在校期间的费用不高。

更重要的是,以前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

这样的学校,当然是穷人家的孩子的首选。

他们也确实为这些贫穷的家庭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所学校,也就成了贫穷百姓的“希望学校”



可是,慢慢地,公立医院的招聘规则发生了改变。

有技术,有能力,有素养,如果没有钱,一样无法进入各家公立医院。

哪怕是凤歇市人民医院,她们都很难进去。

他们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

他们的校长,是一位极具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他到处奔波,希望能为这些孩子寻找一条出路。

他找到了何市长,何市长找到了我,我与校长进行了一番长谈,也与何市长一道,到他们的学校了解情况。

说实话,当看到他们学校的境况时,我很是吃惊。

我问校长,这样的学校,还有老师愿意留守吗?

校长说,这些老师,责任心极强,他们不会因为薪水少儿轻易放弃这份责任。

当时,我的养老院正在建设。

我与校长商量好,他们学校的毕业生,从实习阶段开始,就可以到养老院来,我们不仅负责她们的住宿,还保证基本的伙食。

我还承诺,每个人,每个月都有一点基本的补贴。

实习期间表现好的,养老院全部接收,在养老院工作。

如果在养老院工作期间,表现突出的,可以转到我的医院,成为正式的护士。

我们还签订了一个校企合作协议,由我们养老院出资,每年为学校提供一定的资金,用于学校的建设。

两年多的合作,为他们的学校解决了燃眉之急。

但是,我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

毕竟,养老院需要的员工有限,我们医院需要的员工也有限。

所以,这次我回去,何市长又把我叫去,与校长一起商量,看能不能将学校升级。

因为,中专的教育,在医疗这条线,已经走到尽头了。

还是我经常讲的那句话,现在体制内的医院,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力,更看重学历和学位。

这个要求虽然很合理,但难度太大,我不敢答应他们。

只是说,我去了解一下,看看有没有可能。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