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林秀红的吃惊
“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腾哥早已洞察到,现在很多的药物,是可用可不用的。
有些人用,是别有用心的。
腾哥不用,就是刚才腾哥所说的善良和悲悯之心。”
林秀红以数据说话,更有说服力。
“你非常善于用数据说话,在看似枯燥的数据面前,很多谎言都会被击破。
不过,以后你在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
我不是说你的数据不过硬,而是有些人不喜欢你这些过硬的数据。”
施远腾提醒林秀红。
“谢谢腾哥的提醒。
我确实为这些数据得罪过一些人,看来,有时候,我得作出一些必要的妥协。”
两个同行的人,喝着茶,慢慢的聊着,两颗心,也慢慢地靠近。
晚上,不管是施远腾,还是林秀红,都不敢再有任何动作。
俩人相拥着,沉稳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施远腾到楼下买了早餐,拿回家里,与林秀红一起吃。
反正没有急着要办的事情,他们轻松地聊着,吃着早餐。
然后,再准备到慈心医院。
将近九点,他们从家里出发。
出发前,施远腾发了一条信息给傅一灯,告诉自己大概什么时候到达。
这辆车确实好开,在通往仙游镇的高速公路上,车行走平稳,速度也不慢。
一小时不到,车便来到医院大门口。
今天是周六,来就诊的病人不少,医院的停车场里,已经差不多停满车了。
最令林秀红吃惊的是,在医院的大门口,傅一灯带着一群人在等候。
施远腾停好车,与林秀红一起向傅一灯他们走去。
医院核心团队和大多数不用坐诊的中层领导,都在等着施远腾。
傅一灯第一个冲向前,与施远腾紧紧拥抱,接着是穆可俊、肖战鹏、洪力等等,他们都显得很激动。
因为有林秀红在场,他们不敢随意提起师母去世的事情,但在他们的心中,依旧有着伤悲。
柳媚挺着六个月大的肚子,与施远腾拥抱。
女人的感性,在此一刻,表露无遗。
虽然她不说,但却泪流满面。
施远腾轻轻地拍着柳媚的背部,说:“别哭,这样不好,会影响到胎儿的。
这个宝贝,你要好好珍惜,好好保护才行。”
“嗯,谢谢老师!
等他出来,长大了,我会告诉他,是您的指点,才有今天的他。”
柳媚对老师,满是感激之情。
吴歌、苏小慧和顾盼都在等候的队伍中。
吴歌拥抱这施远腾,说:“谢谢院长,院长的恩德,吴歌不敢忘怀。”
“哎,不要这样说,这样说,言重咯。
保重身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施远腾安慰着吴歌。
他知道,此时的吴歌,是很脆弱的。
苏小慧对于毓文的去世,是十分悲痛的。
在她心中,毓文是她的“伯乐”
之一。
她与施远腾拥抱时,也是哭的一塌糊涂。
但是,苏小慧又是十分聪明的。
“施院长,您要多点回来看看我们才行呀。”
苏小慧一句话,等于告诉一直站在旁边看着的林秀红,她是出于与大家一样的感情,才会这样。
拥抱完,施远腾将林秀红向大家一一介绍。
介绍时,施远腾隐去林秀红的其他身份,干脆说是自己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医院。
大家都已经得到傅一灯的指示,更知道老师能走出来,确实不容易。
所以,每一个人对林秀红都表示出极大的热情。
在向林秀红介绍苏小慧时,施远腾特别说明,苏小慧是医院的医务科科长。
林秀红一听,明白施远腾的用意,握着苏小慧的手说:“苏科长好!
我们是同行呀。”
“哦,秀红姐也是在医务科?”
“对。”
“哪家医院的医务科?”
苏小慧明知故问。
“省医。”
“哎呦,失敬,失敬。
请秀红姐多多指教。
秀红姐,您以后叫我小慧就可以了。”
苏小慧趁机与林秀红多聊了几句。
“谢谢各位!
你们都去忙自己的事情吧,一灯、可俊和小慧,我们一起陪秀红参观一下我们医院。
柳媚要注意,有什么困难就提出来,别不好意思。”
施远腾作出安排。
施远腾的安排,是有自己的用意的。
如果自己带着一灯和可俊,林秀红会显得尴尬。
现在,有苏小慧在,两个人有共同的话题,气氛自然会好很多。
看见老师这么快就作出应变,傅一灯不由感叹:“老师就是老师,要赶上老师,似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们一行五人,从门诊大楼开始,一路看过去。
走着走着,林秀红心中越来感到震惊。
“自己还以为是一家小医院呢,原来规模这么大,设备这么先进,住院率这么高,门诊病人这么多,科目设置也是比较全面。
这个腾哥,可真是不简单啊。
他一手创办一家如此规模的医院,该付出多少的心血呀。”
林秀红心中,开始对施远腾崇拜起来。
是啊,这种能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就算方院长来,也做不到施远腾的十分之一。
厉害,确实厉害。
他们从内科、儿科、妇产科、外科和肿瘤科病房,一路走过去,林秀红惊叹于医院的管理水平竟然如此之高。
病房里,病人满员,但从医务人员到病人和病人的家属,说话都轻声细语。
在林秀红的印象中,一些到省医就诊和住院的“乡下人”
,说话大声,毫无节制。
这些人,是省医门诊和住院部的一大噪音来源。
而在远离省城的一个乡下小镇的一家医院,病房里的秩序竟然如此好。
更令林秀红惊讶的是,这里的卫生状况,非常好。
细心的林秀红,连一些小角落也注意到,但是,就算是小角落,依旧是干净整齐。
林秀红这个博士,并非浪得虚名。
她对管理也是很有研究的。
眼前的结果,使她相信,人性中懒惰的一面,被制度“制服”
了。
撇开医疗技术不说,林秀红认为,慈心医院的管理,要远胜于省医。
在施远腾不在场的情况下,他们能做得这么好,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当初制定的制度非常完善,或者在医院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完善的制度,被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