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九章 将指南用活(1/2)

“好,我们改天在聊。

走吧。”

施远腾说罢,便走到冯智身边,搂着他的肩膀,一起往外走。

来到楼下,冯智要去结账,施远腾在冯智的肩膀上使一把劲,说:“一灯已经结了,走吧。”

“一灯,这样不好。

说好的,我请教授吃饭,怎么能让你们买单?”

“智哥,你这话可不对咯。

想当年,我和一灯吃你的请还少吗?

大家兄弟,不要计较这么多,不就是一顿饭嘛。”

施远腾对冯智说。

“智哥,这次就听教授的,不用再争了。”

张为贤对冯智说。

“好吧,下次可不要这样了。”

冯智看见账已经结了,再争也毫无意义。

“我看大家的车都在,一起走吧。”

施远腾对他的手下们说。

大家听罢,各自坐上来时坐的车,往医院开去。

他们的车,直接开到医院宿舍区的停车场停放好。

施远腾的学生们,还有吴歌,跟着施远腾和黎明,往施远腾所住的宿舍走去。

走进宿舍,傅一灯马上动手煮水泡茶。

这一幕,在诊所时,就经常发生。

不用施远腾吩咐,傅一灯知道,施远腾喜欢喝什么茶。

自从听说施远腾要住在这里,傅一灯已经将茶叶准备好。

大家围坐在茶几周围,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聊了起来。

这么久没有与施远腾见面,不仅学生们思念,吴歌对施远腾,同样有着深深的思念。

不同的是,吴歌的思念,被她深埋在心中。

“老师,我刚才问了一下,下午您看过的病人,按照您的方案后,再也没有出现发作。”

肖战鹏和其他学生一样,在老师面前,最喜欢讨论的,是专业上的问题。

“哦,战鹏,你说的是不是那个一过性缺血发作(tia)的病人?”

穆可俊十分敏感,因为他也对这个病人束手无策。

“对,就是这个病人。”

“是吗?

没有发作了?

老师用的什么方案?”

穆可俊是一个典型的专业迷。

肖战鹏将施远腾下午看病人的情况说了一遍,正在为各位倒茶的傅一灯也停了下来。

他们都感到很吃惊:有这么用药的?

这也太大胆了吧?!

“怎么?

你们是不是感到,这样用药很危险?

或者说,没有想到我会这样用药?”

施远腾笑着问他们。

“对呀,这样用药,确实是我们不敢的。”

穆可俊回答说。

“我们国家自己搞了一个中风指南,你们都看过吧?”

“看过,这是针对小中风用药的指南,里面确实有提到这样的用药方案。”

穆可俊的专业水平,确实是学生中最好的。

“这就对了。

现在很多人认为,tia,特别是频繁发作的tia,也应该用这样的方案去对待。

有些人甚至认为,可以用溶栓的方法去治疗。

还有一些人认为,可以考虑用抗凝的药物进行治疗。”

“不瞒你们说,除了今天的方案,其他的方案我都用过。

而且,病人的反应不错。”

施远腾解释说。

“哎,老师,这个病人,您为什么不适用溶栓的方法呢?

我们医院也有这些药物啊。”

肖战鹏问。

“嗯,你这个问题很好。

为什么我不选用溶栓,是因为这个病人既往有过几次的脑梗塞病史。

这个情况下,如果采用溶栓的方案,非常容易引起病人的脑出血。”

“当然,在使用抗凝治疗之前,现在的方案是最安全和容易监控的,对病人也是最经济的。

具体的效果,还要等明天再说。

如果明天都不再发作,说明这个方案是有效的。”

施远腾一下子提到了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老师心中,原来已经有几套方案了。

和老师比,我们相差太远太远了。”

穆可俊对老师十分敬佩。

“老师是一个‘大牛’啊,这不,门诊,都请咱们老师去坐诊。

省医历来是牛逼哄哄的,别说汉南以外的专家,就算汉南市的专家,门诊坐诊,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门诊坐诊,也感到惊讶和骄傲。

“你们大家在后方的出色表现,为我和阿明在汉南提供很强的支持。

一灯和可俊注意一下,往后外科和妇产科,在精准医学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

昨天我和阿明与林宇宁院长吃饭,提起这事。

你们如果觉得有人才,有需要,可以与他联系。

当然,也可以与我联系。”

“老师提这个方向,我觉得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

在基层医院,这样的方向,如果我们做好了,可以将价格做下来。

同时,也能使床位的使用率大幅度提升。

接下来,我们一定往这个方向努力。”

穆可俊也非常看好这个方向。

“你们觉得,在养老方面,现在是不是时候?”

施远腾问大家。

“依我看,我们来搞养老,优势很多。

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医疗团队做依托,老年人恰好是慢性病的‘主力军’。

养老的人群中,有慢性病的人,一定占比很高。”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发挥我们的优势。

在养老中心与病房之间,平滑过渡,无缝连接。

我相信,只要我们将这个‘卖点’充分说清楚,一定有很多有条件的人接受。”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