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施远腾精准的预见
“这样吧,辞职一事暂时放一放,不要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你先回去与你爸爸妈妈商量,最好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第二,我这里的钱不多,但可以支持一点点。
办诊所属于轻资产的创业,要花的钱不是很多,到顶也是二十万,咬咬牙还是可以撑得下去的。”
“第三,从现在起,你可以明确地向凤歇市的两位领导提出你的要求,请他们帮忙。
办诊所这件事情,除了坐诊,其他的,我能不出面尽量不出面。
毕竟,有人在磨刀等着我呢。”
“最后,提醒你一句。
但凡做什么事情,都给自己设定一条底线,越过底线,便‘止损’离开。
而一旦离开,你的去路在哪?
也必须想清楚。”
“谢谢老师的指点和支持,我明白老师的处境,明天开始,我休两周的暑假,着手办这件事情。
至于‘止损’,我也想过了,大不了到一家小医院当一名小医生,对于这一点,我相信我能办到。”
“好,有底线思维就好。
另外,这件事情,不妨告诉杨老师,让她知道。”
“我本来打算保密的,为什么要告诉杨老师?”
“因为你不是超人,我也不是,将来你会明白告诉她的好处。”
“嗯,我听老师的。
今晚打扰老师了,如果遇到问题,再请老师指点。”
傅一灯决心已下,与老师聊完后,便回家着手准备他要做的事情,当然,今晚老师的提醒,让他将计划做了调整。
今晚最吃惊的要数施远腾了。
他想过,傅一灯的忍耐自然有他的原因,但施远腾绝对没有想到,傅一灯会往这个方向走。
这是一个十分无奈的决定。
如果不是被逼迫得厉害,如果有反杀的机会,谁愿意离开体制内,谁愿意离开旱涝保收的体制内?
在大家都削尖脑袋、大洒金钱往体制内挤的时候,傅一灯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体制内。
其中的心酸与无奈,也只有他自己和施远腾、杨修影他们知道。
第二天早交班后,杨修影跟着施远腾走进办公室。
“主任,傅一灯昨晚给我电话了,他真要这么做?”
“对,他决心已下,很难回头喽。”
“难道只有这样一条路?
其实,我昨晚和他说了,在医院内调整科室也可以呀。”
“你认为他能在医院内调整到另外的科室?”
“也是,别人本来就是想通过他来整你的,我欠考虑了。
不过,以后您在科室可是少了一个得力的助手哦。”
“呵呵,任何时候,都不要高估某个人的能力,也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
如果某个人的能力很强,也不至于使出这样下三滥的手段来逼走傅一灯。
科室的发展,是全科室人员努力的结果,单打独斗,死路一条。”
“只是傅一灯选择的这一条路,困难重重,如果他将来对你有所求,又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希望你帮他一把。”
“这个当然,傅一灯本来是个不错的小伙子,被逼成这样,太可惜了。
主任放心,该出手时我一定会出手。”
杨修影说完,便转身离开。
看着杨修影渐行渐远的背影,施远腾陷入沉思。
其实,傅一灯的这一决定,并不会减轻或者减少高江对施远腾的打压。
而且,打压的方式依然是对准施远腾的学生。
也许,高江认为,将施远腾的学生打垮,施远腾将被迫离开科研这条线,从而降低施远腾在专业上影响力。
每个人的脑回路都不一样,高江的这种思维模式,也是令施远腾“醉了”
。
在医学领域,科研与临床,关系其实并不是很密切。
临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在临床上专心致志摸爬打滚十年以上,不可能在专业技能上有所建树,更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
高江要这么“玩”
,与当下医疗系统的大环境有关。
学位和学历的高低、论文级别的高低、科研经费的等级和数量,是衡量一位医生能否晋升的指标。
至于这位医生是否会看病,是不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不在考虑之列。
因为施远腾早已站在职称的最高点,高江对施远腾可以说是无计可施。
于是,施远腾的学生便成为无辜的打击对象。
傅一灯的无奈之举,让施远腾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而事实证明,施远腾的感觉是对的。
昨晚,傅一灯已经将老师的建议、想法理了一遍,并形成自己的思路。
今天一大早,他开着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一辆POLO轿车,往凤歇市赶去。
按照与凤歇市公安局梁副局长和韩副局长的约定,今天中午与他们吃饭,然后由两位副局长出面请凤歇市卫生局的周金才局长晚上吃饭。
按照两位公安局的副局长的意思,今晚肯定能将事情办妥。
上午九点多,傅一灯来到凤歇市,在市区最有名的凤凰大酒店住了下来。
今天中午和晚上的饭局,都安排在酒店里进行。
中午,两位领导准时出现在凤凰酒店的西域房。
看来,他们对傅一灯之前对他们真心的付出还是心存感激,很想促成这件事情,也想当然地认为,他们俩联手相请,周金才没有不给面子之理。
施远腾虽然没有从政,但从医近二十年,接触过各种级别的本地或者外地的领导,甚至与一些领导有过深入的交往。
再加上施远腾博览群书,对于为政之道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深知,在长洲市以及长洲市所属的市区,政商关系极为复杂。
像傅一灯这样想以真心换真情的事情,在长洲市一带,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
政商的博弈,看起来是某一件事情本身,其实不然,背后有着很多道道。
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后台或者说是靠山。
这靠山可能来自官场,也可能来自商场。
而这些,傅一灯可以说一无所有。
这两位局长,不可能是傅一灯的靠山,他们最多算是傅一灯人生路上的过客。
中午吃饭时,梁副局长和韩副局长当着傅一灯的面,打电话给周金才。
接电话的是一位姓杨的副局长,杨副局长对两位公安局的副局长还是十分客气,说会将邀请转告给周局长,反应极快的梁副局长也请杨副局长参加今晚的饭局。
杨副局长将话说得十分婉转,说今晚会跟着周局长走。
下午,傅一灯打电话给施远腾,向老师汇报中午的情况。
施远腾问得很细,当知道两位局长将电话打到周局长的单位座机时,施远腾知道,今晚没戏了。
见老师在电话的那一头沉默,傅一灯问:“怎么样,老师,您有什么看法。”
“我还是要向你泼冷水,今晚,周局长不会出席饭局的。
不信,你走着瞧,今晚我等你的电话。”
施远腾说完,便收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