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五章 何镇长的宴请

“不是我刻意恭维何镇长。

我一直认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家企业,舵手的作用是最大的。

据我了解,仙游镇在何镇长的领导下,一改过去死气沉沉的状态,变得充满活力。

何镇长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多次听我的同学们说,何镇长很受仙游镇人民的欢迎和爱戴。

这在当下的社会,非常难得。”

“各位老板愿意投资家乡,一定与何镇长的领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施远腾的话,完全发自内心。

“教授的话,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是的,我们愿意投资家乡的建设,是因为家乡现在有一个令我们信任的带头人。

何镇长的清正廉明,实在难得。

何镇长的眼光和胆识,更令我们佩服”

郑康华接过施远腾的话,说出了他的心声。

“哎,各位,大家都不要对我吹捧了。

今晚我们请施教授和傅所长来,是有要事商量的,你们别把正事给耽误了。”

“好,让服务员上菜,我们一边吃一边聊。”

郑康华对服务员说。

菜很快上齐,黎志超将服务员请出去,并叮嘱她将门关好,没有吩咐,不能随便进来。

“教授,我们已经商量了一段时间了,反复开了几次会。

最近我们又碰头商量,感觉这事迫在眉睫,所以才请教授过来一起商量。”

何镇长开始切入主题。

“自从诊所开业后,我们大家都真切感受到,诊所切实履行教授在开业晚宴时所作出的承诺。

我们仙游镇及附近乡镇的老百姓,享受到高质量、价格合理、便捷的医疗服务。

一年多来,诊所为很多患病的百姓解除了病痛,更节省了大笔的医疗支出。”

“教授可能不知道,我现在很喜欢在镇里到处走走。

除了看看日新月异的镇容镇貌,还喜欢听到百姓们对你们的高度评价。

民心,教授,你们赢得了民心。”

“当然,老百姓还向我提出来,仙游镇缺乏一家高水平的医院,导致一些重一点的病人,需要住院的病人,都被迫到凤歇市或者长洲市去。

既不方便,也伤财。

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现在没有一家医疗机构象你们一样真心为民着想。”

“所以,我们一致认为,要办医院,我们只认教授本人带领团队来办。

我知道,要教授这样做,教授肯定会承受很大的风险。”

“我们能想到的风险,就是教授要脱离体制,辞职出来,带领手下将医院办好。

其他的,我们几个不懂,戴院长说没经验。

所以,最终还是想听听教授的意见。

究竟怎么办才好,请教授放开来说,我们保证守口如瓶。”

何镇长的话,情真意切。

何镇长说完,其他几个人保持缄默,等待施远腾说话。

“非常感谢何镇长和各位对我和傅所长以及一灯诊所的信任。

刚才何镇长说的情况,我的老友智哥已经转告给我,我也作过深入的思考。

现在,我将我的一些想法说出来,请各位批评指正。”

“第一,办医院,是重资产的投入,没有雄厚的资本,一般人还真不敢下手。

我看国内办得成功的民营医院,背后都有一个雄厚的财团做支撑。

一些是从小门诊部开始,一些直接就往大型医院方向办。

这些,都取决于资金的实力。”

“越到后面,越看出资金的重要性。

所以,找到有实力的投资人很重要。

独资或者合资都可以,关键是要有实力。

至于各方所占的比例,可以慢慢商量。”

“第二,如果由我来办医院,理念与办诊所是一样的。

这样的理念,决定了医院不可能很快有钱赚,可能要坚持五年左右才有盈利。

这些情况,必须向各位说清楚。”

“第三,办医院涉及的问题要比办诊所要多千百倍。

比如用地、环保、消防、安保、电力供应的保障等等,光是一个环保,就包括了污水的处理、排放,医疗废物的处置。

所有这些,都是不产生效益的投入,但也是必须的投入,而且费用不低。”

“我刚才说的仅仅是与办医院相关的外围的问题,如果切入到医疗系统,还有牵涉到各种数不清的部门。

而这些情况,必须有镇领导的强有力的支持,医院才有可能办成功。”

“第四,因为涉及到大的量资金问题。

我设想过,一开始办医院时,先着手办一家内科综合医院。

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在内科综合医院解决。

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转成综合性医院。

这个过程不能急,不能冒进,不急于求成。”

“当年我在第二人民医院坐诊,利用他们一点点地方,就能解决不少需要住院的病人的诊疗问题,而且都是内科系统疾病的病人。

我记得,当时是一床难求的。

所以,从综合内科医院入手,是稳妥可行的。”

“第五,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人才的问题。

这个问题,想必戴院长有深刻的体会。

在仙游镇,要招来人才,留住人才,非常困难。

没有人才,光靠我几个学生,是不可能办起医院的,这也是我迟迟不敢下决心的原因。”

我这些粗浅的想法,算是抛砖引玉吧,想听听何镇长和各位的意见。

房间里,大家都没有吃东西,静静地听着施远腾的分析。

当施远腾将自己一直以来的思考说出来时,除了傅一灯外,其他人都感到十分吃惊,也感到异常兴奋。

“嗯……”

杨文与郑康华几乎同时想开口。

“大家一个个来,畅所欲言,需要施教授回答的,请施教授不吝赐教。”

何镇长知道,在座的各位都很有想法。

“郑老板,您先说。”

杨文的谦让,体现在方方面面。

“谢谢文哥!

我想问施教授,按教授的估算,第一期的投资大概需要多少钱?”

郑康华关心资金的投入问题。

“据我了解,并根据了解的情况进行估算,第一期的投资起码在一个亿以上。

这其中包括了购买医疗用地、病房建设、门诊部的建设、检验科的建设、影像大楼的建设、各种仪器设备的购买、初创人员的人力资源成本等等。”

施远腾给了一个大概的答复。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