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1/2)

离开宜平后的第三天快傍晚,张屏与那吏部小吏便到了京城。

小吏不让张屏休息便启程,本打算难为难为他,叫他受受罪。

没想到张屏穷孩子出身,苦惯了,就算让他走去京城,他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大不了,何况是骑马。

张屏的马术,亦因去了趟丰乐,锻炼得挺娴熟了,小吏催促走快点,他就真的纵马闷头前奔,不喝水,不喊饿。

最后反倒是那小吏吃不消了,张屏还是一副可以跑到地老天荒的稳健模样。

小吏不得以只得叫停投店。

吃饭时,小吏道:“张大人,朝廷有令,官员在外,吃住务必廉洁。

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不可上席,酒更不能多饮。”

张屏点点头,立刻点了两碗稀粥,几个馒头,端起空盘子,到大堂那头的桌案旁装白送的自取咸菜去了。

小吏一阵眼晕,数着粥里的米粒勉强吞了几口馒头,吃罢饭张屏付了饭钱,小吏都拉不下脸为了这几个铜子儿与他假意争抢,便随他去了。

待到要客房时,小吏已发现张屏是个狠人,真有些怕他一来劲,点两个大通铺的空位,便抢先道:“寻常的干净客房还有空的否?”

掌柜的道:“有。”

小吏正要问床帐如何,送不送洗澡水之类,旁边的张屏摸出钱袋:“要一间。”

掌柜笑道:“双床单床?”

张屏侧首看看小吏,小吏望着他深邃的双眼,忽而浑身一凛。

这厮,二十余岁了,尚未成亲,该不会,有某些别样的癖好罢。

小吏虽已过而立之年,但是个娃娃脸,不显大,加之皮色天然白细胜过妇人,他又姓薛名皎,平日同僚玩笑时常被戏称做雪娇、雪雪、娇娇,愤懑之余,便精心蓄养了一部浓须,更在某些方面格外留意。

遂忙道:“双床。”

掌柜的取过房牌,喊小伙计引他两人去客房,又向张屏道:“客官退房时再结房钱便可。

房中早晚各赠新茶一壶,开水可随叫随添。

只送一桶热汤沐浴,若换新水或加桶需加……”

小吏赶紧打断道:“天还不算暖和,沐浴怕会着凉,拿干净盆巾来,洗洗脸烫烫脚便可。”

掌柜的与小伙计早发现小吏脚上穿的是官靴,且是京官款式,故而迎接得十分热情,未曾想这两人竟如此抠门,但跟衙门相关的,能送情面便送情面,就依然笑着应下。

结果,进房之后,薛皎因不肯与张屏合用洗漱器皿,要了四个新盆,四条新手巾,更是连连唤小二送开水。

小伙计团团乱转,笑脸差点没有撑住,合上门便去和掌柜的牢骚,这两人到底是做什么的,比个生孩子的女人还费东西难伺候。

薛皎更加气堵,他本打算到了客房后,让小伙计送点酒菜做夜宵,不曾想竟跟张屏合住了一间,夜宵没了,澡都不能洗。

张屏烫完脚后,又拿剩下的热水加了点洗手的皂角洗了洗袜子,晾在支窗扇的小竿上。

薛皎只觉得,吹过张屏袜子的夜风正向自己脸上吹来,一阵恶心,心中那把因饿而生的熊熊之火直蹿到天灵盖,一宿未能睡好。

次日早饭时,张屏居然又是要了两碗粥,几个大包子。

薛皎闻着包子的韭菜味太阳穴直疼,勉强喝着粥,张屏关切地问他是不是不喜欢包子,要不要加个茶叶蛋,薛皎气海几欲爆裂,冷然道,不必。

张屏也不多说什么,揣起了薛皎剩下的包子,一副打算当中午干粮的模样。

薛皎终于撑不住了,待到太阳刚上中天,瞅见个勉强像样的小店便翻身下马,撞进店内,报出一串菜名,总算有那么几道店中能做出的汤菜,再要了一壶好酒。

张屏跟着在桌边坐下,也不多表示什么,一副乐得消受的模样。

薛皎在心里恶狠狠道,孙子,有种到外头老树底下啃你的包子哇?

等的就是这一刻吧!

好,让你装!

等进了京看爷整死你!

当晚住得是官家驿馆,各自有房间,晚饭早饭都可送到房内,薛皎也不客套,就在房内吃了,不再多看张屏那张脸。

熬过次日那顿午饭,快傍晚时进了京城,薛皎向张屏道:“此时过去衙门那边,都该没人了。”

抬了抬袖,“张大人,明日上午吏部衙门见罢。”

也不告知张屏必须的衣装和必带的文书,更不安排他去驿馆,径绝尘而去,把张屏晾在大街边。

张屏自策马往吏部方向去。

吏部在皇城东侧,大理寺、宗正府都在那一带,客栈极贵,但张屏知道离着那一带不远的明华坊有几条小巷,巷内人家多有租赁空厢房的,可月租亦可只租一两晚,价钱还行。

张屏就择在相对离吏部最近的水泡儿巷租了一间空厢房,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到巷口吃了个早点,回来漱口再洗了一遍脸,换上官服。

他不知道需要哪些东西,就把觉得能用上的文书、文牒之类全都拿着,打了个小包袱,拎着前往吏部。

张屏住的地方离吏部不远,且他不知道有没有地方能拴马,因此步行前往。

京城是个随便扔块砖就能砸死几个官的地方,但像张屏这样,穿着从七品的地方小官服色,拎着个包袱走在大街上的,亦属罕见,一路行来,自成一道风景。

到了吏部大门前,张屏向门吏道了声问询:“某乃宜平县丞,调任丰乐县,奉命前来。

当去哪一司?”

门吏袖手瞄了瞄张屏:“到这里来作甚?

可有文书否?”

张屏道:“是奉命来此。”

解开包袱,“文书在这里。”

门吏在心里乐,敢情又是个傻子。

一地方小县的破官,竟以为自己调个任,有资格进吏部大门,懒得再理会他,袖手要走,张屏赶上前一步,被门前守卫拦住,只得一件件掏出文书向小吏背影扬声道:“文书在此,烦请……”

门吏头也不回,径直回门房内喝茶去了。

拦住张屏的门卫有一个倒是个热心肠,道:“说的文书,是进这门的文书。

让你来,应当发给你张文书凭据,可进门的。”

这张文书,张屏有。

但在薛皎那里,薛皎提都没提过,因此张屏不知道。

那门卫见张屏一脸茫然,就笑道:“吏部虽然是个管官的地方,但也不是成了官便能进了。

该发的,自有人会发。

不必来这里。”

张屏道:“有位姓薛名皎的大人带某来京,着今日到吏部。”

薛皎,这两个门卫倒是认识的,但守门期间,不能离开。

门卫向内望了望,门吏在门房内也不出来。

那门卫便道:“时辰还早,许多大人没来哩。

未曾见薛大人进门,想是还未到。

你就先等一时吧。”

张屏往旁边站了站,但吏部门前墙边闲杂人等都不能靠近,遂又被守卫赶到路对面的大树下站着。

等了约两三钟,官轿络绎,张屏专注打量,一直未曾看见薛皎。

官轿渐渐稀少,张屏便择一空当再凑到门前,问那门卫:“薛大人可到了?”

正是众位大人进衙门的时辰,门卫唯恐与张屏这样的闲杂人等啰唣惹来责罚,便硬声道:“没有没有,再等等吧。”

张屏没奈何就又转到路对面。

其实薛皎已经到了。

他知道张屏必然来得早,行至路口时远远一瞧,一眼看到一个穿着从七品官服的二楞子杵着,立刻改从侧门进了衙门。

验封司的郎中来深亦已经到了。

张屏一个县丞升知县,本属文选司的升调科管,但张屏的这个知县乃皇上下旨亲封,有圣旨加持,这事便归到了验封司处。

去接他的薛皎亦是验封司的承典。

验封司通常管的都是封爵诰敕之类,这么个从七品小官升七品的芝麻尖小事落手里,当真稀罕。

来郎中便有些好奇,想看看这个能入皇上龙目的小县官长得是圆是扁。

到衙门后,经过办事房前,忽瞥见薛皎正在喝茶,便在门外停步。

屋内的诸吏立刻起身施礼。

来郎中望着薛皎道:“那升任知县的张屏可是已经到了?

着他到厅中罢。”

薛皎本打算将张屏好好晾一晾,反正这么大点破事,大人们肯定不会放在心上,晾到下午再放他进来,众大人都公务繁忙,大约是来不及瞧这点小事的。

便让他明天再来。

如此这般反复彻底地晾他几天。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