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536章:不会放过你(2/3)

待她走远,邵飞停步下来,他定在这有人来往而过的回廊,想起他们最后一次在一起时,她所说的话语:邵飞,我告诉你,不是宋七月错信你,是我,乔晨曦,是我错信你!

是了,晨曦,晨曦,乔晨曦,你最错的,就是认识了我。

乔晨曦出了大厦,正在等车来接应,下属侧目瞧见她眼眶很红,不禁担心呼喊,“乔小姐,您怎么了?”

“没什么,风有点大。”乔晨曦回了一句,她上了车离开。

自此后听闻,乔晨曦已经回归渝城,邵飞没有再遇见过她了。

很快的,到了十二月,港城的冬季也到来了。

这冬季来临之际,气温虽然转冷,但是那风波早已经平复。项目仍旧继续着,结案之后几方团队和龙源继续接洽着。而博纳这里,程青宁静修了许久,期间kent定时都会到来陪同。

许是近期事端已经过了,所以心情也平息了,程青宁已然康复过来,她对微笑道,“kent医生,谢谢你对我的照顾,我想我已经好了。”

kent道,“李先生的意思是,再观察一段日子,没关系,反正近期我也会在港城,正好有一个学术会应聘我当顾问,不是太忙,所以也有空。”

“kent医生这么热心,你就不要再推辞了。”李承逸如此道,程青宁也不婉拒了,“那就麻烦你了。”

kent应下后,他起身告辞。

“你最近有什么打算,是想回家去住些日子,还是出去散散心。”李承逸问道。

独自面对他,程青宁沉默间忽然开了口,“我会把名下博纳的股份都划到你的名下。”

李承逸凛眉,“你以为现在你把博纳的股份给我,就能让公司运作正常?”

“我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程青宁知道那五成的资金必然会造成波动,但是她已经没有别的办法。

李承逸的眸光一下专注,死死的盯着她,“程青宁,你现在算什么,你是在跟我做交易,还是要弥补?”

“不管怎么样,这笔钱是救了我。”程青宁自知自己无辜,但是更认清现状,如果不是他,或许她现在已经深陷入狱。

“既然知道是我救了你,你不该报答我?”李承逸喝问,“这个世界上,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能够让你这样一走了之!”

程青宁忽然没了反驳的力气,“那么你想怎么样?”

“公司现在这个烂摊子,你别想就这么丢下!项目都是你负责的,你现在撤手不做,别人要怎么看博纳看我?”李承逸放了话。

程青宁默然许久,沉声回道,“好,我会负责,继续留在公司,也会继续跟进项目。”

冬日的夜,那么的长,天色一黑,那风更是寒冷。

那冬日里车子缓缓开着,抵达了那一处工作室。kent下车拿出钥匙来开门,房子里女人站在那雕塑前,她正注视着,听到声音,她扭头瞧向他。

kent道,“你不是应该回去了,怎么还在这里。”

“你不打算走了?”女人问道。

“事情还没完,你先回去。”kent应声,他将钥匙扣放下。

“好,那就我先回去。”女人同意了,只是她问道,“走之前,一起吃个饭?”

kent瞧向她,他深沉的眼眸纵然不言语也已经回答。女人一笑,仿佛早就料到会这样,直接拿起外套挽在手里,往他走去,就在经过他身边的时候,她轻轻甩了甩手告别。

身后,是他的男声叮咛,“外面冷,穿上衣服。”

女人美丽的眼睛一凝,她回了一声“知道了”,已经推门离开。

外边的寒风迎面吹来,果然是很冷。

就在十二月的时候,周苏赫再次提出探视,但是监狱这边回执,宋七月拒绝了会面。这让周苏赫愕然,他突然想起宋七月所说的那句话:以后,不要再来了。

同时,邵飞提出探视的申请,也被宋七月同样驳回。就连宋瑾之来申请,也被拒绝了,而康子文更不用多言,亦是被拒绝。

宋七月没有再见过任何一个人,就连那位拿资金填补了空缺的陶小姐,她也没有再见过。

眼看着没办法,周苏赫改为写信,他将信送到监狱,希望能够送到她的手中,同意她见自己,但是依旧没有用。就在等待了数日后,江森开始叮咛催促周苏赫,赶快回柳城处理公司的事宜。他不能再继续在港城长时间停留,周苏赫又写了一封信送达监狱后,这才带着江森走了。

那信中写着:七月,我会给你写信,我还会再来看你。

周苏赫离开港城的那一天,范海洋知道了这则消息,他们私底下联系过一次,但是没有多说什么。只在挂断的时候,范海洋说了一句,“周苏赫,你既然回到了宋七月身边,就不要再来打扰宋向晚了。”

当天晚上,宋向晚独自出了酒店,打算去外边闲走,却是被范海洋喊住了,“要去散步?正好我也想去,一起?”

宋向晚没有拒绝,范海洋和她一起而出。在那夜景里,港城的霓虹绚丽,也不知道走了多久,走过了一条又一条的道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红绿灯,直到走到一个四岔路口,宋向晚停了下来,范海洋也停了下来。

他们一直都没有说话,此刻宋向晚停步,她忽然开口说,“其实你说的没错,我不敢赌。”

范海洋一怔,想起那时当宋七月案发后,他曾对她说打赌,周苏赫会不会派江森来保宋七月。只是他选择了会,而她没有应这个赌注。

现在灯火阑珊着,宋向晚的眼眸迷茫空洞着,却是泛着红,如今却是承认了,“我不是怕,我只是知道,我一定会输。”

“他已经走了。”范海洋回了句。

“走了。”宋向晚应着,声音清幽,是落寞是自嘲也分不清了,她笑着恨恨的说,“要走就走吧,他们就一起走,最好过的幸福快乐,不然我就会笑话他们!”

那风吹过眼睛,是带着冷咧的寒风,所以才会吹红了眼睛。

冬日里的冷空气接踵而来,商场上的风波,也总是一茬接着一茬的过,犹如那浪涛,过了一浪,还有后浪。很快的,莫氏的案子早就被五洲的案子盖了过去,相比起莫氏的不声不响圈内传闻,五洲却是轰动非凡。

只是这些对于一个身处监狱里的人来说,那都是无关紧要的。

狱中的生活对于宋七月而言,可以用平静来形容,她适应的很快,也适应的很好。那些看守的狱警,都对她刮目相看,谁能想到之前还生命垂危的人,现在能这样自立坚强。

每天早起早睡,十分有规律,军事化的管理,做操又或者劳作,空余的时间可以阅读书籍,这样的环境氛围下,让人更是心静。

这个冬日里,宋七月不时会收到一些信件,来自许多人的,有邵飞的,有瑾之的,有周苏赫的,有康子文的,还有陶思甜的。她会一一看过,然后再收好。只是这一日,陶思甜的信件送达的时候,里面附赠了一封报道新闻。

那是有关于久远集团的新闻,报道了莫氏的新迹象,那已然是逆转的生机,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陶思甜在信中问候她安好,其中更是写道:莫氏拿下了国际金融体系市场一体化的巨资项目,负责经手人是莫征衍。

那信纸在手边,手中的报纸被她猛地钻紧,那触目的三个字,那是他的名字,镌刻进眼中,像是石碑被雕刻了痕迹,这样的深刻,刻入身体深处,几近骨髓,那是无论如何的风雨都无法再磨灭的刻痕。

……

十二月月初,岌岌可危被业界一致不看好的莫氏突然爆出了圈内最大的冷门来。也不知是怎么回事,突然就传来消息,久远集团和名扬海外的金融界奇才詹姆斯先生达成合作,开拓了金融业拓展业务,将拓展领域复苏开辟,计划先在加拿大建立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的建成集聚着银行,证券发行者和交易商,是承担着资金交易中介和跨区域价值贮藏功能的中心区。不仅要对个人和企业的储蓄及投资进行跨时结算,将资本从储蓄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手中,还会影响不同地区间的资金支付和转移。国际金融中心为包括本地区在内的全球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是国际货币资本的集散地和国际金融业务的综合地,也是经济金融发展的制高点和参与全球资源分配的控制中心。

这样的强劲金融体系所产生的规模,获得了加拿大政府的强力支持。

在加拿大媒体争相开始报道的同时,国内的媒体也对此举热议。

瞧见这则新闻,莫斯年握着报纸按在桌上,“我就知道,以大哥的口才,还是有机会拿下的。”

“只是一座金融中心,没那么容易就起死回生。”莫柏尧的眸光落在那报纸上,他手中的钢笔擦拭着,沉声说道。

就在港城热议莫氏此项最新项目的时候,却是在次日,又传来莫氏再与加拿大诸家银行达成保险信托等业务,而在商人詹姆斯的拉拢下,建立了符合当地民情的金融一体化服务性公司,囊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租赁业和典当业。

整个十二月初,莫征衍不在港城,没有来过莫氏,莫氏由楚笑信坐镇。

而他的行程消息,却是每天都会有新的捷报传来。

十二月四号,莫氏执行总经理莫征衍先生抵达法国。

十二月五号,莫氏执行总经理莫征衍先生已与法国金融巨头布鲁诺先生碰面。

十二月六号,莫氏久远与布鲁诺先生签订合作协议,将已与加拿大合作的金融一体化签订扩展版图。

十二月六号,莫氏执行总经理莫征衍先生于上午和布鲁诺先生签订合作后,立刻赶往了英国。

十二月七号,莫氏执行总经理莫征衍先生抵达英国,商界大亨阿道夫亚伦赶赴机场碰面。

“拿下了加拿大和法国之后,现在又到了英国,欧盟两大国他都要占。”莫斯年盯着那报道喝问。

“拿不下瑞士,都是白费。”莫柏尧道,“斯年,动作加快,年前不能让他突破这个关口。”

莫斯年应了,“知道。”

与此同时,就在莫家大少亲赴国外传来告捷的同时,莫氏在外的驻守子公司却也是传来噩耗,诸多弊端的爆发,导致公司的形势呈现两面倒,不知究竟如何。而莫氏的股价,也成了最难掌控的一支股,跌停板又或者涨停板都有时,最为险象环生。

就在十二月约,莫征衍继拿下了加拿大合作后,又拿下了法国,而英国方待定,同时德国方也是待定,美国方的合作公司亦是没有给出明确概念。一时间又陷入了僵局里,就在十二月十四号,报道传出久远集团执行总经理莫征衍先生已经抵达瑞士。

瑞士的酒店里,莫征衍刚刚抵达,齐简接了一通电话,“莫总,是楚总的电话。”

莫征衍拿过,他眺望着外边的风景,楚笑信道,“媒体的消息放的还行?”

“挺好,能怎么轰动就怎么放。”莫征衍笑道。

“这么放下去,要是瑞士这里没成,可就不好了。”楚笑信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你有几成把握。”

莫征衍则是道,“一个项目成或者不成,你说有几成?”

那岂不是只有五成?一半的机会?楚笑信在那头愕然,“和你一起做事,我的心脏需要多少的负荷力。”

十二月十五号,莫征衍会见了瑞士知名的商场五大巨头,以兰道荣格家族为代表的会晤团队。这样庞大震撼的会议要员,光是听闻就已经为之震撼了。然而他们见面的场所,却是极其普通的一家个人书店。只是当天,书店不对外营业,只有他们几人在内。而这些,媒体当然是不知道情况的。

在那书店里,一行人坐在其中,莫征衍身边随行的是莫氏家族的一员莫语谦,在内身份为弟弟在外身份则是莫氏驻澳大利亚分公司的总经理。在此次的会晤里,莫语谦作为讲解员,解说着此次合作的利益。

实则金融业是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特点的行业。反应了经济整体和个体的现状,却也因为金融业在国内是不允许随意开设的金融机构,证券业务以及保险业务都在全国性指标的公司,而金融业是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涉及经济各部门,其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

但是金融业在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在国内无法集成一体,却能够在国外得以实现,从而再将市场导入国内。莫氏此次,就像是一个媒介,最好的中间方,达到了一个平衡的效应。

莫语谦当场缓缓诉说了半天,但是这五位大人物却是不为所动,终于一人道,“现在这个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发展模式都不相同,怎么能让它实现一体化?”

问题抛了过来,莫征衍迎上,他一口标准的德语,“虽然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是特征却都是一致的。一是完善的金融市场结构,大规模的成交量。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需要非常完善的市场结构作为支撑。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票据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充分发育和大规模的金融成交量,有利于扩大金融中心的辐射深度与广度。”

“二是大量的外金融机构,发达的中介服务体系。金融中心往往集聚着大量的中外资金融机构,例如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外资银行就有五百多家,纽约有三百八十多家。同时,证券和保险公司等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存在,可以促进各金融主体的竞争,不断进行金融品种的创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

“三是严格而宽松的法规体系,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史看,一方面政府进行严格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又提供相对国内金融要宽松得多的金融环境,一个没有金融安全保证的金融中心是不会有长久生命力的。”

“而金融体系一体化,更能达到安全保证这一特质。”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