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八章 如火如荼(1/2)

是的,韩升并不想首先顶上去吃这些人第一波输出,所以最开始没说。但是,有些事情是必须要说的,不可能就完全无视了,这些事情中就包括比如米军军官敬礼这件事情。

他当时看的时候,觉得这件事情就离谱好么?

首先,这事没有具体的确实史料依据,或者说后半段没有依据。

也就是当年在长津湖战役打响后,遭受强烈打击的米军选择撤退,这时候其实也是作战的时机。当时,第二十军五十九师一百七十七团6连,被安排在死鹰岭埋伏并狙击撤退的米军。

可彼时的朝鲜,遭遇了百年都难遇见的严寒。

正常的温度都是零下三四十度,就更别说伏击地的温度更是寒冷。加上电影里也反馈了,彼时的志愿军物资短缺,不仅缺少食物,衣着也十分单薄,非常难以抵抗这种恶劣的环境。

但要知道我们国家的军人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稳定而战,深知这场战役如果失利后续就是威胁到中国的土地。所以最后战士们在艰难的环境下,仍旧坚持埋伏在一片白茫茫的雪花之中。并且因为不知道敌军什么时候出现,也就不能动,否则就会暴露的可能。

于是当米军到达死鹰岭时,按理说他们也会谨慎地前行,因为这里确实是适合埋伏的地方。

但是结果是当初米军路过这里的时候,什么特别的事情都没有发生。

米军一路倒也无事地撤离,是因为埋伏在岭上的6连志愿军在风雪中已经冻僵了,没能最终拦截下他们。所以其实是直到志愿军后续部队第九军团的到来,司令员才发现了已经牺牲的六连。

所以埋伏是真,但是敬礼?

有点扯淡。

这种根本就没有明确记载,还就这么加上去的给米军好像洗白一样的情节,还没被删就离谱。

“无论是国内资料,还是根据米国海军陆战队自己的朝鲜战争官方战史第三卷《长津水库之战》第325页,记载的就只有一句‘10时30分,史密斯将军及其主要工作人员从土古里撤离,乘坐c-47和直升机前往位于兴南的师指挥所’,所以这个史密斯从没参与过行军。而且你说米军匆忙撤离的没有时间再去查探,匆匆而过,那还更具可信度一些。”

韩升拿着手里的单子,侃侃而谈道:“而如果想要展示出当时悲壮的故事,完全可以把镜头慢慢推远,到埋伏的6连志愿军身上。所以为什么非要最后来个米国人敬礼?

就离谱,战争啊,这是多么惨烈的战争,还来这一套所谓赢得对手尊敬的套路么?根本就不是好吧,他们完全不需要像现在这样,搞得好像米国人的认可,才能证明他们更有价值一样。”

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文化圈子里的。

舔外尤其是舔米的,不要太多。

精神上是有多不自信才会想出这样的情节?这种事情,只需要放出来,就能明白志愿军是有多么的伟大——结果现在这么写,搞得主角变成了米军军官。

显得他好像多所谓的有格局,但事实上不仅离谱,而且大家看的时候割裂感很严重。

前面和志愿军那么你死我活的,转头就是敬礼。

好像他多公正一样。

这种电影,我们是绝对正义的,所以电影里不长篇累赘写对方多邪恶,起码不要去编造个故事,然后来给与某种程度上的夸奖吧?

当然,虽然这种行为,大几率不被看好。

毕竟这种在我军大获全胜的战斗里,还要见缝插针地搞这些的,很多是有问题。有可能就是像《八百》的导演甚至有些作品里,就是暗戳戳恶心人,还以为大家看不出。

但也有可能是无意。比如觉得自己人的认可是一方面,如果多方面描写会觉得更立体。

韩升也就没有从出发点去往坏的揣测,只是道:

“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再做艺术加工。”

“但这样匆匆掠过,反而会不会显得这件事情没那么重要?”

桌边,韩升的各种援引书籍后,没人对其中史料的部分有太多质疑。但还是有人提出了疑问:“没有互动,没有强调,可能观众也不一定看得懂这其中的前因后果什么的。”

“那就是导演的功课了。”

升级当了老板后,韩升老是叹气,说别人叫他韩总,不太在乎他的艺人身份。

但确实也是他自己,现在说话底气都十足地,不该客气地时候那就不留余地:“我们这么贵的电影,请来了这么贵的演员,导演,团队,不就是为了这些么?”

“那会不会太平铺直叙了,没有故事感?”

“这话说得...”

韩升当时就无语了:“这部戏的剧本里,除了围绕伍万里开展的部分,整体剧本叙事写的就跟平铺直叙一样。我倒是也想编剧写出更史诗的情节,但要能做得到啊...”

...

《长津湖》的见面讨论会,上来就持续了四个多小时。

其中包括一次安排好的用餐时间,不过和计划不一样的是,因为进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快,所以最后大家没有去餐厅吃,而是就在公司食堂吃的。

职位低一点的,包括多数演员,毫无意见。

甚至噤若寒蝉。

好家伙,本来以为一个京哥已经够猛的,在筹备的时候就知道他各种和导演意见不合。

结果现在韩升更是厉害,完全就是炮火猛烈,而且是准备的足足的,上来就拿出一堆数据资料来支撑他的观点。并且该喷的时候,毫不客气:

要反驳的话,就拿出更让人信服的方案。

拿不出?只会嘴里说么?

那就抱歉了。

作为投资人的韩升,《长津湖》可以说他是见证过了当时的各种风评口碑的。这些问题是在上映后反馈出来的,而他就要尽量解决:

毕竟老实说,这部戏有点不上不下,并没有到达很多方面都满意的程度。

韩升之后也会继续紧盯,因为除了剧本上的东西。还有比如特效,那个轰炸的特效做的都是个啥啊。让观众简直怀疑,这看的是十数亿投资的大片,还是部电视剧的特效。

所以吴京上去吃了第一波攻击,韩升是心里不觉得多不好意思的。

后续,他更会补上。

甚至说以韩升这种视角下给出来的更多建议,都不能说是建议了,应该升级成问题:建议还可能不被采纳,但是问题最好是要解决的。

于是就有了如今的状况。

而现场职位高一点的呢,也并不是多头疼的样子,甚至还喜欢。

比如这戏牵头的就是博纳和八一厂,前者担心十几亿投资,自然是前期有什么东西,基本上都要考虑一遍,只要言之有理。

而韩升显然确实有理。

后者就更不用说了,就韩升这对历史的发掘劲儿,出发点就是好的。

屁股坐正,才是现在文艺界不容易的事情。

于是时间来到晚上9点,大家才终于把原计划讨论的东西,聊的七七八八。

出来的时候,天都黑了。

要知道这个时节的白天还是很长的,多数人几乎都有种恍然的感觉,好久没开这么长的会了。

当然,如果仅仅是长,实际上内容是各个领导绕来绕去关于某几个点,每人都上去“我简单说两句啊”,那也还好。大可以摸鱼划水,到点下班。

但今天的这场会,信息太过于密集,讨论太过于开放。

以至于后面肯定会有不少调整。

门口,先出来的演员已经在给自己的经纪人打电话。具体的内容要保密,在新剧本没来之前不能细说,但是大概和经纪人商量一下现在的状况,是很对劲的。

毕竟今天的这场battle几乎是吴京和韩升这一派大获全胜,导演那边,尤其是陈导的一些带点“人性的温暖”的部分,不太被支持。

没办法,毕竟那俩也是投资人。

做这行久了,就知道演员们争来争去的咖位,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完全和资本不在同一赛道上。不过,那俩也是身兼演员身份,还是最主要的俩演员。

估计拍戏的时候,会有点蛋疼。

可能他俩不蛋疼,其他演员端水比较蛋疼。

众人望向会议室门口,韩升、吴京、于东以及八一厂的代表最后出来:“那这件事情就...”

比划着,显然有些事情,在现在就已经定了下来。

还是那句话,你这又当投资人又当演员的给出的意见,相当于又当裁判有当选手。虽然裁判不止一个,但是影响力还是很有的。

大家的目光集中在韩升认真的脸上,他今天输出格外的多:

韩升说完点点头,然后抬眼,就碰到了不少好奇探究的目光,见他也看过来就飞速地撤回去。他只是笑笑,也并没有多说些什么。

此刻他脑子里想着的,已经不只是这里了,而是那些更远的未来:《长津湖》,怕是他最后能这种强力辩驳的大片了,后续就悬了。

比如说最近接到的《最冷的枪》,究竟是何表现呢?

对方其实还更希望找个纯新人来演,所以韩升这波,究竟是不是冲上去,都未可知。这样的情况,他现在感觉很被动,但也算回归了正常。

当金手指归零,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故事会开往更盛大的明天,也要和这一段的奇幻经历,准备说句道别...

...

韩升的这般心思,暂时还是无人了解。并且相对于反馈时间长的电影,韩升倒也没有完全说就纠结的一笔,还好了。

所以会议过后,一切还是照旧的。

该忙的事情,不会因为韩升这段时间的纠结,就会绕道而行,反而越来越多。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