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水兵上岸(1/2)
聂尘不是没有见过荒芜白地,在平户通往京都的沿途,在澳门出外去往香山的路边,他都见过被逃遁的农民舍弃的土地,那是被繁重的税收和苛刻的徭役逼走的人们丢下的良田,变成了长满杂草的废土。
至于那些口舌相传的、远至黄河岸边、两淮河畔以及陕西高原上因天灾人祸而导致的赤地千里,更是把耳朵都听出了茧子,他虽然没有去过这些地方,没有亲眼目睹、亲身感受那些惨无人道的景象,但光凭传闻和脑补,也能体会到曹操《蒿里行》中千里无鸡鸣的情景。
但是,这些所见所闻,都不及这几天来沿着从旅顺向复州方向辽河出海口一路所见到的那么惊心动魄。
真的是赤地千里、了无人烟。
定远号行驶于海上,遥望海岸,从来没有见到过一条船、一个人,光秃秃的岸上,残余的破墙断壁比比皆是,但没有一座完整的,连狗都没有见过一条,大地死气沉沉,毫无生气。
往日里那些热闹的渔村、喧哗的城镇、高大的坞堡,全成了一片片废墟,间差里有累累白骨放肆地散落于废墟之间,无人掩埋,一些明显是白骨们携带的行李风化为破烂,随地可见。
船头犁开水面,静静的前行。
岸上寂静一片,远远的有乌鸦鸣叫。
“这里一向如此吗?”
汪承祖头一回来辽东,他站在船头,脚踩在舷墙上,手搭凉棚尽力地将视线放远,意图找寻一个两个的活物:“这大片的土地,居然没有人居住,他们都去哪里了?”
“全被建州奴驱赶到辽河以北了。”
乌拉海淡淡的答道,一口汉语非常流利:“努尔哈赤每征服一地,必会毁其城,迁其民。”
“为什么要这样?”
汪承祖气不打一处来,愤愤的道:“这他妈不是土匪吗?”
乌拉海仿佛听到了什么好笑的话,朝汪承祖看了一眼,不屑地说道:“建州奴本就是土匪,他们是山贼。
你以为他们跟你们汉人一样么,讲些没用的仁义道德。
他们只求实际。”
“实际?”
汪承祖眨眨眼,有点不明白:“把人赶走,就是实际?”
“赶回去当牛做马,不然建州奴长于渔猎,拙于农耕,努尔哈赤想学大明朝建国立邦,不绑些种田的奴隶回去,谁来耕地?”
乌拉海平静地说道,虽然他的族人也是被驱赶的人群之一,但他一点也没有像汪承祖这样动怒的意思。
“这话是对的。”
一直没有说话,靠在船头铁炮炮身上仿佛在闭目养神的聂尘开口了,他一直眯眼在向岸上观望着,千里镜掂在手里,时刻可以拿起来:“建州自称后金,又占了辽阳、沈阳两座大城,已经有了长期据有辽东的打算,这么大块地,光是建州那点人根本守不住,努尔哈赤必须掳人。”
“.
…...”
汪承祖无语地张张嘴,张了半天,最后骂了一句:“混球!”
就闭嘴不说话了,想来是被气着了。
乌拉海顿了半响,才扭头看向聂尘:“聂老大,这都两天了,连个活人都没见着,看来你那一百个人头,可不容易兑现啊。”
“先欠着行不行?”
聂尘嘻嘻一笑,道:“不就是一个百个…..”
“不行,这是说好的!”
乌拉海斩钉截铁的答道:“我乌拉海背井离乡来到旅顺,正是要依靠明国力量为族人报仇,你若没这本事,就不要耽误我功夫!”
“没见着建州兵,我怎么显本事?”
聂尘郁闷地说道,心想来的路上随意就见到了那么多八旗兵,怎么这会刻意寻找就一个都找不着了。
“那是你的事。”
乌拉海哼了一声:“要不你上岸去,海边没有大城,离海十里地必然有城,城内就有建州兵。”
“上岸?”
聂尘十分犹豫,水兵上岸可等于鲨鱼入泥塘,很危险。
乌拉海鼻孔呼气,见聂尘面露难色,嚣张地走到了一边,面向大海眺望长空。
汪承祖瞧乌拉海倨傲的表情,很不服气,靠近聂尘耳边悄悄的说道:“这北虏这么横,不如用十大酷刑招待他,我可以断定,随意两个工具一上,这鸟人就什么都说了……”
聂尘摇摇头,盯着乌拉海胖胖的背影,轻声道:“我原本也是这么想的,可这两天相处下来,却觉得不妥了。
此人忍辱负重,性格坚定不屈,吃软不吃硬,若是十大酷刑弄不服他,那就尴尬了,何老大还等着他救命呢。”
“这人真那么神?”
汪承祖不大相信乌拉海一副商贾富态样还会治病:“何老大的病连倭人的御医都没办法,他行?”
“叶赫部的山里产砭石,叶赫人惯于采集砭石打磨后贩卖,他的族人常有人中砭石之毒,几百年下来,叶赫部的萨满巫医们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解毒之法,这是沈世魁打探出来的,应该没有错。”
聂尘离开旅顺前去看了一次沈世魁,沈太爷当时还躺在床上养伤,一见面就要汤药费,聂尘跟他说了半天,才从他嘴里套出来叶赫部全部底细。
“那现在怎么办?”
汪承祖望着海岸气道:“这海边连个鬼影都没有,上哪儿找建州奴去?”
“若是海边不行,也许我们真的要上岸去一趟。”
聂尘眼睛又眯起来,望向岸上,入目是一片葱郁,远处山势起伏。
“我们对这边地形不熟,贸然上岸,恐怕不稳当。”
汪承祖胆大心细,于是提醒了一句。
“说的也是,现在到了什么地界,我也不知道。”
聂尘同样一脸茫然,岸上全是废墟,没有参照物,定远号这两天开出了多远也不知晓,谁心中都没底。
顿一顿,他不甘心的又道:“不过若不满足乌拉海的条件,这北虏可不会死心塌地的跟我回平户啊。”
“这……”
汪承祖想了想,他明白何斌对于聂尘的意义,把心一横,道:“那不如我带人上岸寻寻,探探路再说!”
“也好。”
聂尘觉得只能如此了:“你带几个兄弟上岸,若是见了人,就想法引到岸边来收拾。
切记不要深入,以十里为限,走了十里不管有没有见着人,必回!”
“我晓得的。”
汪承祖点点头,说干就干,转身就点人去了。
片刻功夫,定远号上放下一条舢板,汪承祖带着十来个人,划着桨向岸边去了。
聂尘站在船舷边,目送众人在一片礁石边上岸,渐渐消失在石头堆里。
乌拉海也在船边立了一阵,对聂尘派这么点人上岸有些不解,他冷哼着道:“你这是让你的人去送死!”
聂尘心里火大,道:“若不是你不通情理,他们怎么会上岸?”
两人瞪着眼对视一阵,然后不欢而散。
舢板放下去时,是午时三刻左右。
定远号就停泊在海面上,下了石碇,船随波逐流,绕着石碇转圈圈。
圈圈转了很久,不见人回来。
聂尘在甲板上张望了十来次,看着上岸时被汪承祖藏在石头缝里的舢板依然留在原处,岸上草木寂静,唯有海风吹荡。
等到辰时,聂尘觉得事情不对头了。
天马上就要黑了,这年头摸黑走夜路,可是没有路灯电筒照明的,古人极少走夜路,更不用说此时此刻了。
“出事了!”
聂尘心都提了起来,他知道汪承祖不是没脑子的人,之所以同意他上岸探查,就是因为汪承祖可靠稳妥,不该冒的险他不会冒,这一点跟施大喧区别很大,施大喧就是个胆子比贼还大的主,天底下没有他不敢干的事。
“洪旭,你留下看船,在这里等三天,三天我都没回来,就开船回平户。”
聂尘穿上从平户带来的重甲大铠,将一片片甲叶往身上套。
洪旭替他扣紧绳索,然后自己也开始穿甲:“我跟你一起去,船交给其他兄弟。”
“你留下。”
聂尘将两柄上了弹丸的短铳插在腰里,提起十鬼刀,不苟言笑的冷然道:“若是跟着来了,我劈死你!”
“……”
洪旭立刻停止了穿甲,他知道,聂尘会这么说,自己若是继续执意跟着去,真的会被他劈死。
“把船看好,我把人接了就回来!”
聂尘拍拍洪旭的肩,回头站到了甲板上,这里有五十来个汉子肩并肩的站在那里,人手一只鸟铳,一把倭刀,头上带着倭国少有的铁盔。
这些人都是船上的鸟铳手,是聂尘在平户手把手练出来的第一批鸟铳手,他们都穿一色的黑色腹卷,装备极为精良,放在倭国,任何一个大名的家臣队伍拉出来都不一定赛得过这些人。
“汪承祖迟迟没有回来,我们上岸去找他。”
聂尘的动员很简单:“上岸之后一切听我命令,若是有事,按我们平时练的打,若是无事,接了人就回。”
所有人无声的听着,无人做声,聂尘说完,带头上了一条舢板,其余人鱼贯随行,三条小船离了定远号,向着汪承祖上岸的方向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