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比武大会(1/2)
河中的昭武九国一直被外来势力左右,和昭武九国自身的特殊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昭武这个名字来自于汉代张掖郡的昭武县,汉武帝之前,那里是月氏人的部落游牧地。
匈奴入侵,把月氏人赶出葱岭,月氏失国,分成大大小小的部落,被称为栗特人,其中一部分进入河中地区,以昭武为姓,就是昭武九国的始祖。
因为地处丝绸之路的中段,经商成了栗特人最好的出路。
栗特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商人。
栗特人爱经商,善经商,并因此闻名天下,富甲一方。
因为经商往来各地,居无定所,又不以农业为本,所以他们相互之间更看重盟约,而不太喜欢有固定的统治关系。
和西方以前的希腊一样,河中地区的昭武九国是城邦,而不是一个国家。
即使是对他们的宗主国——康国,他们也没有多少政治上强制义务,各城自治,不相统属。
大小事务都听决于城主或王。
这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在土语中叫德赫干,每个德赫干都有自己的卫士,称为沙基尔,即汉人所说的拓揭。
这个词来自于突厥语,是勇士的意思。
拓揭有点类似大唐的三卫郎,是王者的亲近侍从,由贵族子弟组成,既有人质的意思,又有后备军官的作用。
正如韦应物一样,这些人年轻气盛,又有武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聚在一起比武,最崇拜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人。
他们又不需要从事生产,不当值的时候,就骑着马四处游荡,找人比武,很有点后世骑士的味道,自由而散漫,骄傲而自重。
栗特人不重文学,读书识字以能记帐为目的,这些骑士代替了行吟诗人的作用。
河中人尚武,敬重武士,要想在河中扬名,通过这些沙基尔的嘴是最快捷的途径。
和义公主建议让李再兴借比武扬名,借着比武的名义游历河中,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
当然了,这已经不仅仅是做一个斥候,目的也不仅仅是打探军情这么简单。
其中的意味,李再兴自己明白就够了,没必要说得太明白。
阿悉烂达干虽然年过六十,却戎马一生,是一个好武之人,一听和义公主提议举办比武大会,他顿时来了精神,大声叫好。
他随即叫来了王子,一个大约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
和阿悉烂达干有个汉名叫忠节一样,他也有个汉名叫薛裕,大概是向慕华风的意思。
不过在李再兴看来,他们的汉名都取得有点不伦不类。
薛裕具有典型的突厥人相貌,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手掌很宽大。
刚才在接风宴上,他就和李再兴交谈过几句。
听说要取行比武大会,他来了兴趣,满口答应。
…… 回到客舍,李再兴把要进行比武大会的消息告诉爱尔麦迪、裴玄庆等人,他们都非常高兴。
白孝德、格斯也跃跃欲试,盼着一展身手。
就连不通武艺的杜甫都抚着胡子,喜滋滋的说道:“果然是苦尽甘来啊,刚越过葱岭,就迎来了一场盛事。
我要写诗纪事,之前的诗人出塞,恐怕没有人能像我走得这么远,更没人能像我这样亲历胡人的盛事吧。”
李再兴哈哈大笑:“杜兄,你傲娇了。”
杜甫眉毛一挑:“这是我应得的。
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走得越远,看的风景越美。
你不是常说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我现在就是收获的时候了。”
众人哄堂大笑,兴奋溢于言表。
笑了一阵,李再兴摆摆手:“除了比武扬名之外,我们还有一个事情要做。”
众人立刻收起了笑容,静静的听李再兴说话。
“与我大唐一样,河中诸国尚武成风,又有雄厚的才力,应该说,他们的武功应该很盛才对。
可是情况正好相反,他们从立国以来就一直被四邻侵略,不能自存。
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他的原因。
借着这次比武游历的机会,我希望你们都能多一点心思,想想这个问题。”
李再兴转过头,郑重的看着杜甫:“杜兄,我们这些人里面,你读的书最多,学识也最好,我希望你能多尽一分心。”
“这是我应该做的。”
杜甫当仁不让的说道,随即又有些遗憾:“如果是精擅纵横术的太白兄在此,可能作用比我更大。”
李再兴心中一动,觉得杜甫说得有理。
纵横术又名连横合纵,起源于战国时的苏秦、张仪,是在各国之间联盟求胜,类似于后世的外交。
李白精擅纵横术,却在一统的大唐没什么用武之力,如果到了河中地区,却可以大展拳脚。
何况他本来就有胡人相,也通晓胡语,应该和这些胡人更好相处。
“你写信给太白兄吧,看他有没有兴趣来建功立业。”
“好。”
正说着,门口有人来报,王子薛裕来见。
李再兴有些意外,刚刚才分手,他怎么又赶来了。
李再兴出门,将薛裕迎了进来。
薛裕很客气,一进门就拱了拱手,行了一个华礼,倒也有模有样。
他先对杜甫说道:“母后听了杜君的大作,仿佛又见到了大唐的繁华景象,非常感激,特命我来致意,奉上瑟瑟一升,名驼一匹,请杜君笑纳。”
他说着,有侍卫捧上一只精美的大木盒,打开盒盖,里面是满满的是一盒碧珠,颗颗晶莹透亮。
门外,有人牵来一匹骆驼,虽然不能和李嗣业送给李再兴的白驼相比,却也是一匹难得的好骆驼,更显眼的是驼背上的金鞍,在阳光下光灿夺目,夺人眼球。
杜甫喜不自胜,裴玄庆等人不禁有些眼馋。
他们拼死拼力的作战,比杜甫辛苦多了,却没有收到什么像样的礼物。
杜甫吟了几句诗,就发了一笔大财,太让人眼红了。
薛裕将裴玄庆等人的眼神看在眼中:“我父王与王后也有礼物送给诸位,不过,最大的礼物要在比武之后才能获得。
我宁远健儿高手不少,诸位可要努力才行。”
裴玄庆等人明白了,赏赐是有,不过要比武获胜才行。
听了这话,他们互相看看,暗自卯足了劲。
薛裕挑起了裴玄庆等人的心火,把李再兴拉到一旁,轻声笑道:“我汉名薛裕,是母后的意思。”
李再兴心中一动,瞟了薛裕棱角分明的俊脸一眼,有些明白了。
薛裕笑了笑,接着说道:“我宁远崇信祅教,闻说都尉身边的侍女以爱尔麦迪为名,想必是信祅教的?”
李再兴点点头。
“这么说来,我们可真是志趣相投啊。”
薛裕抚掌而笑,搂着李再兴的胳膊:“我们可要好好亲近亲近。”
李再兴暗自叹气,心道和义公主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啊。
天子将她送到宁远来和亲,还真是选对了人。
看样子,天子对中亚早就有所部署,自己不过是适逢其会,担起了这个任务而已。
也许,历史上如果不是安史之乱,即使有怛罗斯受挫在前,大唐也不会放弃进入中亚的步伐。
说怛罗斯之战是大唐国策的转折点可能有些言过其实。
当然了,怛罗斯之战也绝非没有影响,安西精锐尽失,几年内都没能恢复,大唐在中亚的控制力锐减,影响还是深远的。
这里面有偶然,也有必然,绝非一两句话能够概括的。
李再兴微微一笑,反手握着薛裕的手:“真是巧了,我的外家也姓薛。
我们的确应该好好亲近。”
薛裕哈哈大笑,捏了捏李再兴的手,又闲话了几句,这才依依惜别。
李再兴随即再次召集裴玄庆等人商议,从薛裕的话来看,比武大会不仅仅是让李再兴扬名这么简单,可能还涉及到宁远国内部的权力斗争。
虽然已经融入了拔汗那,以拔汗那人自居,但阿悉烂达干父子毕竟还是突厥人,在王位继承上延用突厥人的做法,能者为王。
薛裕既然和和义公主亲近,想必是对王位有所想法。
这一次比武大会,对他的意义也不可小视。
“我们这么多人,不可能全部上阵。”
李再兴淡淡的说道,裴玄庆等人立刻露出了紧张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