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章 没文化真可怕(1/2)
这个时候,三轮摊的老板打发走了一个客户,那个客户刚才在老板这里买了一套《毛选》,也不知道是那个版本的,花了三十块钱。
老板腾出空来,自然要招呼杨靖了。
“这位小兄弟,看中了什么了?”
杨靖指着另外一块三合板中间位置悬挂的一个大像章问道:“这个大像章怎么卖?”
“呦,您说的是这个啊!
这个可不便宜,这可是180,这个像章您要买的话,最便最便宜也不能低于六百块。”
所谓的180,是圈子里对三个里程碑像章的一种昵称,这种钢制像章因为直径为180毫米,所以被藏友亲密的称之为180。
杨靖暗暗地点了点头,这个价格真心不算贵。
180像章是后世公认的太祖爷像章中的“十大名章”
之一,在1993年的时候,180大约能卖三百元左右,到了1995年,180就涨到了九百,到了1998年更是直接涨到了三千六,而到了2017年,一枚180像章的价格大约在五千左右。
现在是1994年,180像章卖六百真心不算贵。
杨靖又随口问了几个像章,这些像章有摆在中间位置的,有摆在边缘位置的,价格有高有低,但总的来讲,摆在中间位置的像章显然价格要高一些。
而且杨靖还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有几个后世被炒到几千块一枚的像章,在现在并不贵。
而且也没有像刚才那枚180像章一样开始涨价了。
也就是说,有些后世挺值钱的像章,现在并没有开始涨价,或许要再等几年这种像章才会涨价。
杨靖指着那枚夜光大像章问道:“老板,这个像章多少钱?
我看这枚像章还能发荧光呢,挺稀罕的,如果价格合适,我就买下来。”
刚才杨靖已经用圣戒鉴定过了,这就是一枚真正的夜光大像章。
那摊主一看杨靖指的那枚夜光大像章,就笑道:“您说这枚像章啊,这枚像章便宜,您要是要的话,一百六。”
杨靖一听这价格心里就兴奋了。
很显然,刚才自己的推断很有可能是对的。
后世那些动辄几万甚至是十几万一枚的像章,在现在这个年代还没有开始发力上涨呢。
或许要等到人们意识到这种像章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才会让这种像章的价格疯涨。
但现在,因为资讯的不发达,再加上生活水平的限制,这样的像章还没有开始疯涨。
“这个价格贵点了,能便宜点吗?”
“便宜也便宜不到哪儿去,我这都是小本买卖,卖一个像章赚不了仨瓜俩枣的。
您要是要,再给您便宜两块钱。”
“一百五成不?
一百五我立刻付钱拿走!”
杨靖也没心思再打价了。
一枚拿到二十三年之后就能价值过百万的太祖爷像章,现在明买明卖的就叫价一百六,这天底下还有比这个更便宜的事吗?
要不是杨靖对于打价已经成了习惯性的了,他真的就不打价了。
那老板想了想,点头说道:“得嘞,一大早开张的买卖,便宜点就便宜点了。
一百五,成交。”
一枚在二十三年之后就能价值过百万的像章,就这么被杨靖堂而皇之的以一百五的价格买了下来......
不过杨靖并没有走,因为在老板包这枚像章的时候,杨靖的视线又被一本书给吸引住了。
那是一本大约有七厘米厚的《毛选》,封面是极为罕见的红色绒布。
看到这种封面的《毛选》,杨靖的小心脏就不由自主的狂跳了好几下。
拿起保存的相当不错、最起码有8.
5品的《毛选》,借助着灯光一看,杨靖立刻就确认了这本书的真实身份。
这本有着红色绒布封面的《毛选》,是32开,里面是黄色土纸,书脊上印着“晋察冀日报社编印”
字样。
打开红色绒布封面,首页印着太祖爷的黑白肖像,肖像下书“中国人民领袖*****同志”
(PS:这个地方实在是不敢改,也没法改了......
)。
很显然,这本书应该就是华夏最早的中文版《毛选》!
在后世有人统计过,《毛选》在国内外共有84种不同文字,8300多种不同版本。
而其中最珍贵的,莫过于1944年5月由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的,于1944年5月发排,9月正式对外发行的那套《毛选》了。
这套《毛选》是现在公认的第一套中文版《毛选》,主要编入太祖爷从抗战开始到1944年6月间的著作共29篇,分为5卷,约46万字。
这套《毛选》当时印有5卷分册平装本和5卷合订本两种,初版各印2000册,1945年3月又再版(实际上是重印)。
这一系统的版本不论是初版还是重印本,存世量极少,其收藏价值无可估量,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尤其是这种给合订本加装了红色绒布制作的精装版,数量更是罕见。
果然,圣戒给出的答案也证实了这一点,这本书是真品。
眼前这本就是传说中的1944版《毛选》的精装版,这种精装版在2016年的一场拍卖会上,曾经拍出了135万元的天价,比“一页宋版一两金”
的宋版书价值还要高。
包裹好夜光大像章的老板看到杨靖在打量那本《毛选》,就笑着说道:“相中这本《毛选》了?”
杨靖点头问道:“这本书多少钱?”
“呵呵,这本书可不便宜,你要是想要的话,最低也得三百块!
这本《毛选》可是解放前的版本,市面上很少见的,我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从别人手里收来的。”
杨靖本来还以为老板怎么也得叫个几千块的价格呢,而且杨靖也已经做好了掏钱买下这本书的决定了,哪儿想到,老板嘴里的这个“不便宜”
,竟然才三百块!
不过随即杨靖一想有几种解放前的《毛选》在2003年的拍卖价格,心中也就释然了。
在2003年,燕京华夏书店“第23期书刊资料拍卖会”
上集中推出7部太祖爷早期著作珍本上拍,结果,《毛选》1948年晋冀鲁豫中央局编印,2册,纸本,精装,8品,以2420元成交。
《毛选》1948年东北书店出版,1册,纸本,精装,7.5品,以1540元成交;《毛选》1947年大联大众书店出版,1册,纸本,精装,9品,以3300元的价格成交;《毛选》1947年渤海书店出版,1册,纸本,精装,8品,以2860元成交。
这些《毛选》都是解放前出版的,在拍卖会上才拍出了几千块的价格,那么要是放到现在呢?
现在毕竟才是1994年。
当然,这位摊主显然没有意识到他手里的这本1944年版的《毛选》,其珍贵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版本的《毛选》,他这是把这个版本的《毛选》当成了和其他解放前版本一样的《毛选》了,所以他才会喊出如此低的价格来。
要是他知道这本书在二十三年之后价值超百万,他会不会后悔死?
可如果他要是知道的话,他又怎么会喊出这么低廉的价格呢?
果然是——没文化,真可怕......
眼看着还有几分钟市场就要开门了,很多地摊都开始收拾不在外面做买卖了,而是准备进入到市场里面再摆摊。
不是他们不想再外面继续卖,实在是每逢周六周日清晨,派出所的、市场纠察的就全都早早的冒出了头,谁敢在外面摆摊,一律查抄。
没办法,随着潘家园旧货市场越来越火爆,摊位的出租费和税收也成了当地政府部门的一块不小的收入。
平时你在市场里面摆摊,方便监管,可你要在外面偷卖,不仅市场损失摊位出租费,还损失一部分税款。
这年头,偷税漏税那可是要蹲窑的。
平时没有鬼市的时候,外面还好点,可一旦开鬼市,要是不严查,这些游击队能在外面卖到早晨人们上班,不仅偷税漏税,还能造成交通拥堵。
这是坚决不能发生的事情。
于是,每逢周末开鬼市的时候,监管人员就会全体出动,谁敢扎刺,逮!
到点谁还敢在外面摆摊,逮!
也是得益于市场组建初期的这种高压政策,才让市场的秩序变得好了起来。
要是放任不管的话,鬼知道潘家园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杨靖蹲在马路牙子上,路对面就是潘家园的北门。
虽然有点冷,但杨靖心头却是火热的。
刚来还没一个半小时呢,就连续淘到了四样大开门的好东西,这在二十三年之后简直就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而最让杨靖欢喜的并不是淘了这么多好物件,而是这种氛围,这种环境以及这种消费水平......
其实杨靖很清楚,今天自己买到的这些东西,除了那个龙泉哥窑花口盘之外,其他三样都算不上什么捡漏,即便是那个哥窑盘子,也只能算是捡了一个小漏而算不上捡大漏。
这个年代,很多大开门的好东西,价格就是这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