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311章 漱石枕流的奥妙(2/2)

元太问,“那个老头到底怎么回事?”

光彦认为很可疑,千钧道,“他这个书店里面至少没有藏人,这点我可以确定。”

柯南颌首,“我也认为跟这家书店没什么关系。

不过,后面有个仓库,千钧,你想办法进去查一查。”

为了确认这一点,大家等在外面,千钧如同狸猫一般潜入了后面的仓库,发现里面根本没有可以印刷伪钞的印刷机。

千钧出来后,大家都非常佩服。

灰原暗道,“他还是那么搞怪,就喜欢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根岸忽然道,“说起印刷机,车站前的报社最近刚进了一台新的机器。”

千钧问道,“在哪里?”

根岸经理指给大家看,“就在警局旁边的那栋大楼的三层,那栋房子是我们2年前租出去的。”

柯南问道,“里面出入的都是些什么人啊?”

千钧道,“不可能是那里了,旁边就是警局,除非他们不要命了。”

大家也纷纷点头,根岸道,“的确,只是个小小的报社,没什么可疑的。

不过,他们的社长很奇怪,是个戴着黑色宽檐帽的女人。”

注:这里是地方区警署,相当于派出所。

众人大喜,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千钧让根岸仔细讲一下情况,根岸道,“他们印的不是伪钞,是镇上的情报杂志。

怎么说在警局旁边都不可能嘛!”

根岸见天黑了,建议千钧带孩子们回去,“不要再玩侦探游戏了,快点回去吧,小鬼们!”

说完话,根岸告辞离开了。

步美道,“这个报社会不会就是……”

光彦道,“可是这跟夏目漱石没有关系啊!”

柯南道,“于石上漱口,以水流为枕。

这个有名的故事是由漱石而来的,也就是古怪的意思。

偏偏逆道而行的人,不是怪人吗?”

千钧立即纠正,“这个解释是错误的。漱石枕流这个典故来自中国的晋书。”相传孙楚年轻时想体验隐居生活,便对朋友王济说要去“漱石枕流”,王济对曰:“流非可枕,石非可漱。”孙楚辩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漱石枕流的意思是要过隐居的生活。这个故事显现了孙楚的不服输。夏目以“漱石”为笔名正符合他坚强的意志,但也有另一说法是夏目和孙楚均被视为怪人,故以“漱石”的典故以自喻。

灰原笑道,“想不到千钧还有些历史常识。”

千钧笑道,“我是去中国的时候,听中国的一位学者讲过。”

柯南道,“不管什么典故了。

一般来说制造伪钞,应该找个避人耳目的郊区。

但是他们偏偏选择了最热闹的车站前面,还把据点放在警察局旁边。

这种行为乍看非常古怪,但再也没有任何位置能比这里更能制造警察的盲点了。

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我想俊也的哥哥想要传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根据柯南的推理,俊也的哥哥应该就在这栋莲河大厦的大渡间新闻社。

千钧就带着孩子们去大渡间警局报案,声明是绑架案和伪钞案,请门口的两位傻瓜警察去抓人。

傻瓜警察甲乙显然不信,哈哈大笑,“你们香港警匪片看太多了!”

孩子们很生气,“我们说的是真的,请你们相信吧!”

千钧出示了证件,希望两个笨蛋能听进去。

警察甲道,“可是,没有证据我们不能进去抓人。”

警察乙也道,“不可能有歹徒敢在我们眼皮底下印制假钞的。”

柯南叹气,“在这种情况下,警察很难相信我们。

这里虽然是东京的辖区,但毕竟不是东京警视厅直接管辖的范围。

这里的警察根本不认识千钧,丝毫不买账。”

千钧道,“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请目暮警官过来一趟了。”

千钧和柯南去远处电话亭打电话,因为这次出来匆忙,千钧将手机落在学校了。

柯南叮嘱其他人,“你们待在这里不要乱动。”

千钧也道,“记住,千万不能动。

我们一会儿就回来。”

二人离开后,光彦嘻嘻笑道,“越是叫我们不要动……”

元太道,“反而更想着动了。”

电话亭,千钧将电话打给了目暮警官,还好目暮警官和高木警官都没有下班。

目暮听说有人制造伪钞,大吃一惊,“是真的吗,千钧?”

千钧点头,“是的,虽然现在还没有证据,但应该是的,新一也肯定了这点。”

目暮问道,“新一也在那里吗?”

为了增强说服力,柯南用变声器接话,“目暮警官,好久不见了,我是工藤新一。”

这下子目暮相信了,“好,我马上带队过去。”

新一提醒,“警方冲进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歹徒可能以人质的安危进行要挟。”

挂断电话,高木有些纳闷,“以千钧的性格,应该早就冲进去救人了,为什么没有那么做呢?”

目暮道,“我就怕他乱来,幸好这次打来了电话,应该是新一劝住了他。

高木老弟,马上集合人员,我们尽快出发。”

高木哈依一声,下去传令。

千钧问道,“我直接进去救人不好吗?”柯南道,“现在不知道对方的底细,最好先别暴露。你一个人冲进去,万一被他们跑掉几个怎么办?而且对方手里还有人质……等目暮警官他们带队赶到,将这里团团围住,歹徒们就插翅难飞,那才是最稳妥的。这可关系到我能不能变回去的大事,不容许有任何差错。黑衣女人吗?这次一定要将他们揪出来。”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