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章 联手平安(1/2)

2012年12月末,王启年接见了一个很意外的人物,平安的掌门人******。

中国姓马的商人里面,他能排在前三位。

平安在87年成立,成立之初也就几百万元资本。

一开始,是工行和招商局合资。

后来随着政策问题,工行退出,招商局也因为逐渐减持套现,拱手将大股东身份让出。

平安逐渐成为一家股权相对比较分散,没有绝对控股权的企业。

由于,平安股权相对比较分散,所以,单一股东的话语权,远远不如******为首的公司创始人团队的话语权强大。

当然了,掌舵平安多年的创始人,******也敢给自己开天价工资,一路把自己的年薪提到几千万元一年,因为,他觉得自己这个贡献,远超这个价。

站在现如今的角度来看,******不断给自己加薪,引发很多小股东的抗议,但更多小股东还是认可平安的治理水平。

这有点像万科公司,不过,后来的万科公司因为创始人团队持有的股权越来越少,长期以来,大股东都是不管事,放权给万科的管理层去治理。

与此同时,万科的大股东的股权也不是很多。

以至于遭到野蛮人敲门,强势的在市场上举牌增持股票,试图从万科的团队手里面夺走万科的实际控制权。

等到野蛮人上门的时候,万科管理层才开始恐慌,害怕新的大股东没有以前那么好说话,直接把他们剔除管理层。

但是,平安的体格远远超过万科,遭遇野蛮人举牌的可能性不大。

毕竟,后来举牌万科之类地产公司的野蛮人里面,保险资本占据了很大比例。

但是,平安已经是保险公司的老大,那个保险公司不自量力。

敢当野蛮人去举牌平安公司的控股权呢。

“马总,大驾光临,真是稀客啊!”

王启年对平安的掌门人******,表示久仰。

小伙伴公司未必就比平安差。

毕竟,小伙伴旗下拥有的“印钞机”

多不胜数。

实际上,小伙伴旗下也是有小伙伴金控,旗下拥有基金、信托、租凭、第三方支付等等金融牌照。

但是,无论如何也不如平安集团的保险吸金能力牛逼啊。

平安的保险业务,已经积累了3万亿的资产。

并且,每年至少能拉几千亿元的新增保费收入。

目前平安的资产规模,自然跟五大银行相比差距甚远。

但是,平安的资产增长的速度,却是更快。

这些保费收入,虽然还是要偿付给投保用户的。

但是,在偿付之前,拿保费用于投资,多少还是能赚一点差价的。

就以养老保险为例。

除非有国家政策补贴的一些保险。

正常的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投资收益,甚至是不如个人存银行的利率。

只不过,大多数人都容易控制不住自己,存款的现金多了,可能因为一时冲动,鬼迷心窍而迅速的败家给败光了。

养老保险,起到了强制储蓄的作用,收益没多少,主要是避免自控能力不足,年老不能劳动的时候。

却败光了所有财产,以至于不能养老。

保险公司主要的收入大头,自然是这种寿险。

寿险大致上相当于年利率2%左右的存款,风险方面相对比较低。

但是。

远远比个人盲目投资一些“暴利”

的理财项目靠谱。

因为,很多理财项目,已经属于诈骗的范畴了。

当然了,保险机构大部分的收入,都是投资国债和银行存款之类的固定收益品种。

剩下的小部分资产,才会投资房产、股票、信托、基金产品等等有更高风险的品种。

实际上。

现在的平安甚至在互联网方面,也显示出强烈的兴趣,比如,电商网站一号店,就是平安在后面投资的。

虽然,今后平安会转让一号店的股权,但是,通过投资一号店,自然也是让平安积累了互联网方面的投资和经营的经验。

可以说,仗着钱多,加上体制比工行之类的大型金融机构更灵活。

以至于,平安可以持海量资本,投资任何一个平安感兴趣的地方。

举个例子,bat每年可以砸钱百亿甚至几百亿元去投资。

但对于平安来说,每年可以用于投资的资本,是远远超过几百亿。

只不过,平安相对比较稳健,90%的投资的固定收益吃利息的资产。

剩下的10%才是投资各种权益类资产,用于风投的资产占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就更低了。

即使这样,平安在风险投资领域,也绝对是一个大怪兽。

“无事不登三宝殿,我来小伙伴公司,主要来学习,以及寻找合作的机会!”

******微笑说道。

“欢迎欢迎!”

王启年说道,“马总对小伙伴哪方面业务感兴趣?”

“小伙伴影视投资基金!”

******说道,“在国内,以这种私募基金的方式投资影视,应该是第一家!”

“美国却是很常见,传奇影业之类的影视公司,不少都是以基金、信托方式去运作的。”

王启年解释说道,“传统的影视制片公司,机制逐渐已经过时了。

新时代,这种以基金的方式去运作,可能更符合当下影视公司的格局。”

以基金方式运作,无论是资金的进入还是退出,显然都更灵。

想要进入,符合基金的合格投资人的门槛,即可申购基金的份额。

而想要退出更简单,开放赎回的日期,申请赎回,即可按照份额和净值,扣除了手续费之后,拿回本金。

可以说,基金的投资人,持有基金是比较省心省力,至少比自己开一家影视公司,更为省心。

“《泰囧》这部电影,能够给这个基金,贡献多少净值呢?”

******关心的问道。

“每份额1块钱原始净值,目前,小伙伴影视投资母基金是10亿份。

《泰囧》我估计,扣除了各种成本之后,应该可以带来4个亿的收入。

也既是说净值增长40%,达1.

4以上。

而实际上,《泰囧》的总投资才3000万元呢!”

王启年解释说道。

其实,小伙伴集团赚的不止这么多钱,发行收入,院线收入,小伙伴集团是自己享受的。

给基金投资人尝内容投资的高风险甜头。

而小伙伴自己,则是集中资金和精力,扩大自己的渠道优势。

十倍!

单纯按照,《泰囧》的投资和利润对比,是十倍以上的收益。

但是,按小伙伴影视投资基金母基金总份额10亿体格而言,仅能给每份贡献0.

4元多的净值,相当于收益率40%。

即使是这样,这个收益,也让******倒吸一口凉气。

“像《泰囧》这样的电影,可以复制吗?”

******问道。

“十倍收益率的电影,复制的难度是很大的!”

王启年摇头说道,“我们国内的电影市场,对比国外是比较景气的。

因为,我们的单部电影的平均投资额大致上是不到2000万人民币。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