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章 电影制片是赌,院线才是生意(1/2)

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文化产业的展度,也开始飞飙升。??

当然了,文化产业里面,游戏和电影的展度,相对于其他部分,是遥遥领先的。

初期是游戏产业增长更快,但随着游戏市场的盘子逐渐大了起来。

传统的pc客户端网络游戏已经看到了天花板,增长越来越趋缓。

至于网页游戏和手机游戏,虽然是在迅猛展,但由于游戏行业整个市场的盘子太大,整体增长度降下来,这是碧潭的。

而在游戏产业增长度降低的时候,影视产业却是从游戏产业接过了高增长的接力棒。

整个影视产业里,也出现了分化。

电视剧市场度降低了下来,但是,电影从o2年开始,1o亿票房的低谷阶段,其后,就如脱缰的野马一般,飞的奔腾。

电影产业的飞增长,主要是因为此前的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低的不能再低了。

十多亿人口,经济飞展的大国,人均电影消费不足1块钱。

这肯定是一个大笑话,即使经济更差的国家,人均电影消费也是过中国的。

正是因为市场规模低的不能再低,所以,给后来的爆式增长,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到了2o11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规模已经突破15o亿元。

相对于,历史上的13o亿元的数据,自是显得靓丽的多。

市场规模庞大了,上亿票房的电影自然出现了暴增,一年内票房破亿的电影数量就有35部之多。

不过,年度电影票房排行榜的前两名,都是由好莱坞电影占据,《变形金刚3》作为卖拷贝大神的吸金大片,热热闹闹的爆米花电影,要ip有ip,要大场面有大场面,要特效有特效。

所以……中国观众也是非常买账的,这部电影以11亿票房,拿下中国电影票房榜的冠军。

没落的巨头派拉蒙影业公司,也开始在中国市场亮肌肉。

历史上的派拉蒙影业公司。

创立于1912年,在好莱坞电影展的早期,一度成为了巨头中的巨头。

历史上,这家巨头就有几度破产清盘,换了几任东家。

9o年代的派拉蒙影业公司。

则是被传媒巨头萨姆纳?

雷石东旗下的维亚康姆公司并购。

成为了维亚康姆的子公司之后,派拉蒙迎来了一段稳定的展时期。?

换上了土豪级老板后,派拉蒙一度出现了巨大的野心,甚至在2oo5年底天价并购了八大电影制片公司之一的梦工厂。

这几年来派拉蒙最赚钱的大片《变形金刚》真人版,就是并购梦工厂的成果之一。

当然了,派拉蒙和梦工厂,两家公司的合并也是昙花一现,因为,派拉蒙并购梦工厂时,并不包括梦工厂动画。

梦工厂动画公司。

在其母公司被并购之后,依然制作了《功夫熊猫》等等动画电影。

而在2oo8年派拉蒙和其母公司维亚康姆遇到财务周转困难时,梦工厂动画又乘机提出了赎回梦工厂影业。

这样,派拉蒙等于是并购梦工厂几年后,又被迫出售股份,以解自己的资金周转困难的难题。

当然了,并购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比如,硬生生把《变形金刚》的真人电影改编权,从梦工厂手里面继承过来。

这个ip等于是分手费吧。

实际上,在脱离了派拉蒙控制之后,运营的梦工厂,业绩也是非常不稳定。

甚至。

后来的梦工厂绝大多数的利润都是靠着《功夫熊猫》系列所提供,可以说,《功夫熊猫》已属于梦工厂最主要的饭碗,若是《功夫熊猫》系列的吸金能力下降,可能梦工厂就会再度遭遇困境。

这其实也是大多数好莱坞电影公司的现状,绝大多数的好莱坞巨头。

根本不像表面上的那么光鲜。

因为,好莱坞电影制片成本飞涨,固然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投奔好莱坞。

但与此同时,好莱坞大多数的利润,都是给导演、明星、广告公司给榨干了。

大多数的电影公司,只能说苦苦挣扎,指望突然有一部片子能赚打钱,这样,即可保证后面几年,即使运营惨淡,还是可以生存下去。

简单说,电影在此时的美国,虽然动不动投资多少亿美元,手笔非常大,也能够吸引全世界的眼球,但正是因为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所以,好莱坞电影已经属于一种不太赚钱的生意,反而更类似于赌博性质的东西。

投资电影是非常刺激的,因为,拍摄的时候提心吊胆,直到电影杀青上映,能不能赚钱的答案揭晓之前,令人刺激的心理活动,让很多投资者如痴如醉。

沉迷于投资电影的人,很难对普通的生意感兴趣。

因为,普通的生意,很难像电影这样刺激。

与其说,电影投资者是在做生意,不如说他们是在从事一项赌博。

大多数电影投资人,除非输掉最后一点筹码,即使小成本投资的电影也投不起了,才有可能离场。

否则,他们就像是一个个输红眼的赌徒,希望下一部电影能把之前亏掉的都赚回来。

当然了,2o11年中国票房榜的第二名,是《功夫熊猫2》,这部电影6。

2亿人民币票房。

以微弱的优势,胜过《金陵十三金钗》一筹。

但是,《功夫熊猫》这样靓丽的票房,实在是不容易。

甚至比《变形金刚3》的1o亿多票房还要难得可贵。

因为,这是一部动漫电影!

要知道,中国电影市场的动漫电影很容易扑街。

就连迪士尼的动漫电影《花木兰》、《冰雪奇缘》之类的,在海外卖的非常火爆,拿到中国市场,也是扑街了一次又一次。

国产的、美国的、日本的……无论是那个国家产的,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动漫电影,想要在中国市场卖出好成绩,真是非常非常难。

虽然,电影票房榜的前两名是被好莱坞电影拿下。

但是,《金陵十三金钗》的6亿多元票房,《龙门飞甲》的5亿多元票房。

跟海外大片的差距似乎并不是很大。

而且,破亿票房电影的数据里面,国产电影开始能跟好莱坞进口电影在数量和票房规模上旗鼓相当。

这个数据,换做是十年前。

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要知道,十年前的中国电影票房市场,长期停留在1o亿票房规模以下。

国内电影票房市场几乎沦为了好莱坞电影的倾销地。

以至于,各路大导演们都不谈什么票房成绩,而是谈拿什么奖。

把电影搞成为国争光的荣誉。

比奖杯数量。

这在现如今看来,是非常可笑的。

电影的大众的艺术,不是小众艺术。

很多的电影奖,对于扶持小众文艺片,是有一定意义的,但并不太表电影产业的根基。

根基,既是票房市场。

美国的电影之所以是世界主流,向全世界灌输美国的价值观。

主要并不是靠着什么艺术方面的成就,更多是商业化方面的成功。

先,商业化成功。

意味着票房的数据,意味着观看人次更多。

只有更多的票房,更多人愿意去看,才能对现实社会制造更大的影响力。

好莱坞电影巨头们,虽然盈利能力降了下来。

但是,他们的块头,以及一部电影的票房规模,还是中国电影比不上的。

比如,好莱坞巨头即使投资一部1亿美元电影亏本了,但是……它依然比投资1ooo万元人民币。

能够盈利的电影,制造更精良,更有影响力。

所以,中国电影市场即使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

但是,好莱坞电影依然是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半壁江山。

这比大多数市场已经好很多的,要知道,很多的国家和地区,好莱坞电影往往可以占据其市场的七八成。

本土电影影响力忽略不计,在才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电影市场的常态。

别看高举文艺旗号的欧洲电影在装逼。

吸引全世界的导演拍文艺片,去欧洲拿奖。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