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真3D和伪3D(1/2)
2009年新年过后,三月初。
小伙伴电影娱乐集团,围绕着王老板的新片《四大名捕》在进行准备工作!
这部电影特殊性在于首部华语ima3d电影!
为了配合这部电影未来的上映工作,小伙伴公司也在升级旗下的院线基础设施。
其中,ima放映厅的推广,也成为工作的重点。
毕竟,ima3d电影想要获得完美的体验,是必须要在专门的3d放映厅里面播放。
在非3d放映厅里面播出的,仅仅是2d版本,跟普通的2d大片,没有多少区别。
ima放映系统推广到电影院线市场,也就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
以前的电影市场虽然也有3d电影,但跟ima相比,技术太过于原始和简陋,体验效果很一般般。
直到ima获得了推广之后,观众才开始有了更好的3d体验。
院线方面,几年小伙伴公司预计在全球新增的电影银幕超过200面以上,目标是银幕数量破800!
而ima系统的放映厅,今年目标的新增50面!
也就是说,2009年以内,小伙伴公司新增的银幕中,有四分之一是ima银幕。
这会让小伙伴公司,成为全球运营ima银幕最多的电影院线。
实际上,目前全世界在运营的ima电影放映厅,也不超过100座。
届时,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小伙伴公司在运营的ima银幕,将占全球的ima电影放映厅的三分之一左右。
既是ima公司的大股东,也将会是ima的大客户。
入股这家3d电影屏幕的巨头。
本质上,是因为小伙伴公司希望通过股权方面的收益,来节约一点采购成本。
除了采用ima专业的电影放映系统之外,小伙伴公司在拍摄电影方面的技术,也跟ima进行了大量的合作。
比如,ima团队专门为剧组量身定制了3d摄影系统。
其核心的自然是3d摄影机。
传统的摄影机。
即使再如何高清,拍出来的也是2d电影。
未来即使通过后期制作转码为3d,往往都是伪3d。
比如,即使《加勒比海盗》之类大片号称要搞3d,但由于本身并不是用3d设备拍出来的,后期增加了一些3d效果,观众走进电影院往往很觉得对3d电影很失望,认为3d不过如此,跟2d没区别。
但这真不是3d电影系统的错。
而是这些电影公司缺德,搞的都是伪3d!
一部电影只有片头ima的广告,3d效果最好,片子里面最多只有二三十分钟有不错的3d效果,其他的部分就是2d效果,这不纯属是欺骗观众?
要拍出真3d效果,在电影拍摄的时候,就需要采用3d设备。
在以前的3d设备是用2部以上的摄像机同时去拍。
一部摄像机是左眼视觉。
另外一部拍的是右眼视觉。
不仅仅拍的时候很麻烦,而且。
后期制作的时候,更加大的了工作难度。
不过,现如今技术有了一定进步,至少专业的3d摄像机,已经把两个镜头,集中在一个摄像机上。
这样摄影组操作这种专业的3d摄像机。
不需要考虑两部机器,分别去拍左眼视觉和右眼视觉。
等于是一部摄像机同步拍左右眼不同的视觉了。
本质上,不仅仅减少了拍摄时候的技术难度,也减轻了后期制作的周期和成本。
除了3d摄像机之外,动作捕捉之类的专业设备。
也包含在内。
这些设备,即使在好莱坞,也算是顶级的!
当然了,这套设备还是比较昂贵的,光是硬件投入,就达到3800万美元。
还不包括后期制作和拍摄过程中需要投入的成本。
预计这个电影拍摄,不考虑演员的片酬和拍摄的成本,光是器材投入,就达到3800万美元。
而光是这一套的订单,预计就能ima集团!
毕竟,这一套的器材里面,ima不仅仅赚了采购器材的二道贩子的差价,而且,还赚了500万美元的专利费即使跟名义上是大股东的小伙伴集团合作,最多给百万美元让利,想要成本价出售,其他股东也是坚决反对!
保守估计,一部真正的ima3d电影拍出来,目前最低的预算是5000万美元。
用来拍摄《四大名捕》,这真是奢侈!
当然了,这些器材还是可以反复使用,小伙伴公司今后拍其他的3d电影,或者是把器材租借给别的公司,都是可以赚钱的。
这一套设备如果拿出去租,一年租金不会低于500万美元。
假设,未来三年内器材耗损不太严重,技术上不算淘汰,至少可以通过租借器材,回收1500万美元的成本。
当然了,这都是今后的事情了,若是现在来宣传,小伙伴公司肯定把预算往高了说。
这些买器材的钱,全部计入电影的预算中,这样以来,观众会觉得这是一部超级大片!
“拥有这套系统,才能更高效率的拍出真正的3d电影!”
ima首席执行官理查德.
葛尔方骄傲的说道,“过去,3d电影成本太过于昂贵,拍摄周期过长。
所以,只有科教片,才会采用。
商业片,即使是好莱坞的巨头,也不会采用。
以前一部3d电影的成本是上亿美元,而且,拍摄周期可能要超过十年,光是后期制作,就有三年,所有的好莱坞电影投资者,都没有耐心,去拍真正的3d电影!
直到卡梅隆先生的《阿凡达》3d电影的拍摄技术,才算是成熟了。
卡梅隆先生的电影,用的就是我们的技术!”
“那么,我这套系统,跟卡梅隆的《阿凡达》采用的系统,有什么区别呢?”
王启年问道。
“这套系统。
是借鉴了《阿凡达》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后,改进之后更完善的系统,早几年,《阿凡达》刚刚拍的时候,设备并不像现在这么完善!”
理查德.
葛尔方说道。
“事实上,我们可以提供一部分《阿凡达》的团队,因为,《阿凡达》已经接近尾声,一部分参与制作的技术人员,比较悠闲的,我们公司至少有超过100人,参与了《阿凡达》的制作!”
事实上,这套系统不仅仅包括了拍摄的系统。
还包括了动作捕捉和电脑特效合成系统。
即使拿到好莱坞,也是非常先进的,大多数好莱坞巨头和特效公司,甚至还未采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由此可见,王启年当初入股ima是非常值得的投资!
光是ima的技术底蕴,即可让小伙伴公司,在某些领域弯道超车,比好莱坞更早采用一些先进技术。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
在好莱坞电影巨头后面追赶!
当然了,这也跟近些年美国的经济疲软。
好莱坞巨头虽然惯性的发展,但却不像过去那么狂飙猛进 面对先进技术,好莱坞电影公司未必是立马就采用,而是考虑成本。
如果成本很贵,可能造成短期的业绩亏本,即使是具备前景的。
这些传统的电影公司也可能暂时不会采用!
毕竟,很多的影视公司都是上市公司,投资一些可能亏本的项目和高风险的项目,会遭到股东们的质疑。
影视行业的股东们比较保守,不像高科技公司的股东那么激进。
所以。
影视行业采用先进技术,显然是落后于这个时代的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的!
好莱坞绝不是有超前的眼光,不断的投资先进的技术!
而是技术领域不断发展,这些科技领域的杰出人士,希望把自己的技术应用到更多领域,向好莱坞不断推销,这才倒逼美国的影视行业技术的发展!
小伙伴公司则不同,作为后起追赶的公司,比好莱坞的同行更热衷于采用更新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