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图谋严岛(1/2)
对于政良所送出书信没有引起尼子晴久的重视,甚至还引起了反作用的事情,政良自然是不知道的。
而他在书信中提及的毛利元就此时又是在干什么呢?
说起来,这一次毛利元就还真是够聪明的。
在当初宴会上看到大内义隆与冷泉隆丰的奇怪举动后,他就急匆匆地离开大内馆了。
为何毛利元就走得如此匆忙呢?
因为老奸巨猾的他早就从这段时间以来大内家上下的各种举动猜测出大内家将会有变动了。
而为了安全起见,他早就命人在大内馆附近设置了秘密据点,一旦大内家真的有变,那么他就会迅速跑到秘密据点来避难。
也正如毛利元就预料的一般,在抵达秘密据点不久后,他就收到了陶隆房举兵谋反,并且叛军正往大内馆而来的消息。
随后他又收到了大内义隆起兵一万余人前往迎击陶隆房叛军的消息。
就如大内义隆当初料想的一般,毛利元就此时也认为大内义隆能够凭借手上的兵力扑灭陶隆房的叛军的,于是他错过了最佳的逃跑时机,直至等到了大内义隆大军惨败,大内义隆带领众人逃离大内馆的消息后,毛利元就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当即决定从此前就选好的一条偏僻小道逃回安艺国的自家领地去。
反正连大内义隆自己的都逃跑了,所以即便大内义隆最后会安然无恙地返回大内馆,他擅自离开大内馆的举动也不会被事后追责了。
只是任凭毛利元就如何老奸巨猾。
都想不到的是,竟然在他从小道骑马返回安艺飞过程中。
遇到了一队趁着大内馆周围出现混乱而出来准备打秋风的山贼。
看到毛利元就这一伙人十足肥羊的样子,这伙在山中吃了很长时间野菜的山贼们早就红了眼,大呼小喝地追击起毛利元就众人来。
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在自己这一方只有五、六个人,而对方则是有上百人的情况下,四个忠心的家臣自愿留下殿后,然后将唯一的一匹战马让给了毛利元就与另外一个家臣。
眼见这四个家臣舍生取义地留下,毛利元就当即噼里啪啦地留下了几行老泪。
他想起了当年在出云国惨败后被尼子家大军追杀得哭爹喊娘的情景,只是没有想到,在若干年呼,他又再一次遇到了相同的情景。
最后,在身后山贼不断追近的情况下,毛利元就挥了挥老手,心中默念一声“诸位。
放心地留下吧。
你们的家小我是会照顾的。”
然后就头也不回地骑着战马逃跑了。
在最终逃出了山贼的追击范围后,估计是战马身上同时骑着两个人,而且方才也被死命地驱赶着全力奔跑,所以在经过一处斜坡时,战马竟然马失前蹄,直接摔下了山坡当中。
可怜的毛利元就。
虽然老命是保着了,但是自此以后就变成左腿瘸腿了,要像山本勘助一般走路了。
唯一与山本勘助不同的是,毛利元就是用木制的拐杖走路的,而山本勘助则是依靠他随身携带的太刀刀鞘作为拐杖走路的。
回想一下。
似乎毛利家遇到罗氏家以后,似乎还真的很倒霉。
至少现在毛利家中已经有两个人是直接或间接地被罗氏家导致残废了。
一个是受到加藤段藏刺杀而失去左臂的吉川元春,现在又增加了毛利元就。
要不是当初罗氏家的一系列流言,毛利元就就根本不会呆在大内馆作为人质,自然就不会遇到陶隆房叛变以及被山贼追杀的事情了,左腿自然就不会瘸了。
在另外一个家臣的帮助下,毛利元就也终于返回安艺国,并且闭门休养起来。
这一日,已经基本休养好的毛利元就将嫡子毛利隆元叫到了跟前,然后问道: “如今大内介已被陶隆房所杀,你以为本家当下应当如何?”
毛利隆元的正室,是大内义隆的养女,已故长门守护代内藤兴盛的实女,而且毛利隆元当初在山口大内馆当人质时,也与陶隆房、江良房荣、弘中隆包等年轻俊杰有很深的交情,算是个“大内通”
,毛利元就现在向他问策,就是想看看毛利隆元对当下时局的分析。
嫡子毛利隆元思索了意会儿,回答到:“岳父大人被陶隆房坑害,本家大可打着为岳父大人复仇的名义,攻灭陶家。”
但是老谋深算的毛利元就听后却是低声笑了起来,然后说道:“旗号永远是旗号,本家什么时候使用都可以,但本家现在的势力能够与陶隆房相抗衡吗?”
被父亲这么一问,毛利隆元顿时低头不语,岳父大内介的家族虽然遭逢内乱,但毕竟几百年来积攒的底子还是在那里的,陶隆房光是动员陶家所在领地的周防国的军势,就最少有两万之众,远远不是安芸毛利家区区数千的动员力能望其项背的。
想到这里,原本还打算向父亲建议趁机出击周防国的毛利隆元当即气馁起来了。
看到嫡子毛利隆元一脸没信心的模样,毛利元就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军势对抗,宛如阴阳两极,就是盛极必衰,此消彼长的关系,关键在于将领的把握。
以陶隆房如今的实力,本家固然不能一口把他吞掉,但大可缓缓图之啊。”
实际上,在此时的毛利元就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快速的扩张计划。
按照计划,他将会向陶隆房派出使者,与陶隆房缔结了友好互助关系。
甚至还趁机赞赏一番陶隆房此次的举动,说陶隆房此举有利于大内家的兴盛。
总之就是利用言语上的糖衣炮弹将陶隆房迷惑起来。
以陶隆房此时只有三十岁的年纪,以及他的确是抱着强盛大内家的决心才发动谋叛的,自然是会非常受用的。
迷惑住陶隆房。
令陶隆房的精力集中在排除异己,统一周防国、长门国甚至是石见国的势力时。
毛利元就就会以陶隆房盟友的身份,乘机大肆兼并安芸国忠于大内义隆的势力,先是要消灭有力国人平贺隆保,然后再逐一夺取樱尾城、佐东银山城等目标。
安芸国樱尾城,是“安芸国伸向严岛的一把匕首,可以刺向敌人,也可以被敌人用来来刺向自个的腹部。”
这座城堡与海上的严岛遥遥相望,距离十分之近。
可以说欲取严岛者,必定要先占樱尾城作为前进基地。
佐东银山城,则是恰好位于周防国和安芸国交界的要害处,毛利元就若是能够占据此地,便可把陶隆房的势力挡在安芸国大门之外。
在逐渐完成安艺国的统一的同时,毛利元就还打算逐步将备后国、备中国以及美作国等原本属于大内家的势力也控制起来,将这些地区的一票国众也降伏在其势力伞下。
当然由于某些地区是与尼子家的势力范围相接壤的。
所以为了在此期间不过多地与尼子家纠缠,必要的时候,毛利元就也会装装孙子,将自己势力从诸如美作国等远离起实力核心区域的地区让回给尼子家,从而达到迷惑尼子家的目的。
若是政良知道此时毛利元就此时心中的想法,是定然会怒骂毛利元就的无耻的。
尤其是毛利元就对樱尾城以及日后严岛的侵占。
在政良看来简直就是最无耻的圈套。
而这个圈套早就在与陶隆房展开对决前的数年之前,就被毛利元就布置好的了。
对于严岛一战,政良是做过分析的。
正如毛利元就对毛利隆元所说的,临军对阵的最大奥妙,就是如何抵消敌军的优势。
再发扬出己军的优势,为此成功的将领。
就要千万百计地将天时地利人和转化为朋友。
经过缜密的思考,毛利元就认为毛利军在陆地上和陶隆房这个“西国无双侍大将”
正面交锋,若是按照现在的两家情况来计算的话,由于各自领地当中能够动员的兵力相差实在是太大了,胜算渺茫。
那么,能不能把数量占优势的陶军引诱到个狭窄之地,让他的优势成为劣势,再用少量精兵一鼓作气聚歼之呢?
毛利元就此前在休养的时候曾经考虑过许多地点,但都放弃了,没别的原因,自个的兵太少了,围不住陶军,围住了也歼灭不了,就算抓两万头猪,也不是两三天能抓完的,何况陶隆房根本不是猪啊。
当年大内义隆远征出云失败后,陶隆房负责在陆路殿后,把干粮都分给了手下士卒,自个却用“干鰯”
(就是沙丁鱼干)充饥,陶军大受感动,硬是冲破层层拦截,回到周防去了。
和陶隆房这样的指挥官作战,能指望他丢弃军队,自我崩溃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放弃陆地决战的思想,将陶军引诱到海岛上,就是最佳的选择:一来海岛地形崎岖狭窄,适宜毛利元就以小博大的作战方案;二来海岛周围可都是海啊,几万人登上去容易,但要想退走,就没那么简单了,也符合毛利元就打大歼灭战的思想。
但第二层问题也随之出来了,陶隆房也不蠢啊,毛利元就总不能学几十年后的宫本武藏,写封挑战书,“佐佐木小次郎,咱们就在严流岛决斗,不见不散”
,然后小次郎就带着刀,两人在约好的地点生死相搏。
所谓兵者,诡道也,什么按套路打,大部分都是说本里的演义,做不得真的。
所以,毛利元就面临的第二个难题,就是怎么牵着陶隆房鼻子,让他乖乖地来到自己选好的地点,接受屠宰。
于是毛利元就最后把目光定在了严岛,因为这个海岛虽小,却是陶隆房决不能失去的地盘,只要一动严岛,甚至表现出对严岛的一丝半点野心,都会让陶隆房火冒三丈,“欣然”
赴此地与毛利家决战。
不为别的,严岛对陶隆房,或者对整个大内家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大内家是靠什么繁荣发达这么多年的?
就是与明国、朝鲜、琉球等的海上贸易啊,他家把山口大内馆、博多港作为中转基地,将倭国的刀、扇子、陶器运出去,再将大陆的丝绸、书籍及瓷器倒腾进来,两下一转,从中谋取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利润,要不然山口大内馆怎么能吸收那么多的公卿、高僧来此?
怎么有钱大兴土木盖宫殿、寺庙?
又哪来的财力支撑花费不菲的歌会、茶会和能乐呢?
此外不要忘记了,就算大内家将大陆的紧俏品买进来,那也是停留在山口大内馆的仓库里,它还需要把这些东西,转运到倭国的内陆去,才能赚更多的钱财!
怎么运进去?
呆子都知道,走连接倭国西国、四国和本州的关键水路,濑户内海啊!
从関门海峡起,直到摄津和泉的贸易都市,这条贯穿濑户内海的航线,就是大内家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