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八章座谈会(2/2)

沈冲心头一震,原来是他。

2005年,沈冲还在上大学,当时在校内论坛的娱乐版做版主,金像奖颁奖的时候,他在论坛里做文字直播,那年的最佳电影,影帝影后,现在都很模糊了,唯一记住的就是余慕云,和成龙分享了当年的金像奖专业精神奖。

一个从没拍过电影的人,能登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奖台,十分难得,沈冲事后特意去查了查他的资料,然后就记住了。

余慕云,1930年出生,现在差不多50了,六十年代处来到香港,在无人关注香港电影资料保存的年代里,他矢志研究香港电影史,穷一生的精力和金钱搜集整理电影资料,甚至为搜购重要文物而四处筹款,因为他的努力,大量珍贵的香港电影一手资料得以保存,香港电影资料馆成立的时候,他捐赠了5万多份藏品,并以非学院资历加入香港电影资料馆,继续为香港电影资料收集做贡献。

余慕云出版了《香港电影八十年》、《香港电影史话》(一至五卷)、《香港电影掌故》等多本大部头的电影专著,内容详实,资料丰富,为香港电影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可以说余慕云为香港电影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获得金像奖,是实至名归。

这种人才,值得尊敬啊…… 慎重的将纸条收好,沈冲应允道:“没有问题,只要我能找到,一定复印给你。”

“那多谢了。”

余慕云朗笑道:“我收集电影资料十几年了,自以为收集的够多了,今天听了你的演讲,才知道还有好多遗漏。”

沈冲摸了摸鼻子,尴尬一笑……刚才他在脑海里翻了翻《香港电影史》的参考文献索引,排名前三的都是余慕云的专著。

座谈会结束后,大伙又起哄,找了个大排档,宰了严浩一顿,酒足饭饱之后,纷纷作鸟兽散,各回各家。

———————————————————————————————— 注1:根据《成龙自述》和吴思远的回忆录。

注2:根据《电影双周刊》创刊号上的内容,敷衍而成,徐克后来自建的公司“电影工作室”

,即来自于在香港电影文化中心授课时候的课程名。

注3:根据许鞍华的访谈,徐克大约在这个时候开拍了《蝶变》,根据《吴思远说古》,台湾有个蝴蝶谷,徐克曾去取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