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琐碎计划(2/2)
戏院商会的电影票房统计数据不仅出的慢,而且缺乏细目,像首日票房,首个周末票房,首周票房等等极具参考价值的数据,都没人去统计,也没人特别关注。
而作为数据时代的来客,沈冲非常了解数据统计的重要,他借着《疯劫》上映的机会,和戏院商会合作,深度挖掘票房统计数据,然后用这些硬邦邦的数据,来强化《电影时代》杂志专业权威的形象,扩大影响力。
随着《电影时代》销售数量的上升,亟需独具特色的栏目,来树立和其他电影杂志不同的形象,而每周电影票房综述,就是沈冲选择的栏目,在个人电脑还不普及的时代里,统计票房纯靠手工,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别的杂志不会去做的。
除了这个,沈冲还准备了另一个,就是午夜首映场评分综述。
在《疯劫》首映结束后,利用发放免费纪念品的机会,沈冲让观众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很简单,就两个选项,一是用十分制给电影打分,二是对电影的观感。
香港有举办午夜首映场的传统,电影公司用观众的反应来预测票房的前景,沈冲计划用《疯劫》作为敲门砖,把这个评分系统推广到所有的香港电影首映场里,把观众的反应数据化,然后刊登在《电影时代》上——只要想想IMDB,想想豆瓣,就知道这么做的好处有多大了。
如果能完成这个计划,《电影时代》将稳坐香港电影杂志头把交椅。
但是这个计划,有点难度,毕竟一部电影好不好,没上映前,谁都没底,肯定会遇到抵制的……而如果一味的刊登评分高的电影,那这个栏目的意义就弱了许多。
沈冲想了一会,觉得有点烦躁,于是拿起桌面上的魔方,随手拨弄。
这个魔方是特别设计的,东南西北四面印着《疯劫》的四个主演的剧照,上下则印着“疯劫”
和“东方魅力”
的艺术字,昨夜首映场结束后,观众领到的纪念品,就是这个玩意儿。
做这款魔方,一方面是为了宣传,另一方面,他想借此试水一下电影周边商品,看看市场反应。
对了,矩阵科技公司的生产线太单薄,似乎有必要弄个新的玩具出来,等7月份去内地生产…… ———————————————————————— 注1:见邓丽君访谈。
注2:见《7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观看人次和票房票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