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台北(2/2)
沈冲由衷的说道:“他是我见过最有才华的歌手,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哦?”
那女子追问了一句,“成就能有多高?”
“中国的鲍勃迪伦吧。”
沈冲轻轻抿了一口啤酒,说道:“也许是约翰-列侬?”
那女子睁大眼睛,表达了一下惊讶,她指了指台上的罗大佑,问道:“你是他朋友?”
“不算是吧。”
沈冲摇头,“今天第一次见,张艾嘉带我来的。”
那女子点头,说道:“我听她说过,你是香港来的那位电影老板?”
“是的。”
沈冲拿起酒瓶,和她的杯子碰了一下,自我介绍道:“我叫沈冲。”
“陶晓清。”
那女子又接了一句,“电台节目主持人。”
(注4) “我是个资本家。”
沈冲晃着酒瓶,也补了一句。
陶晓清被逗的抿嘴一笑,说道:“你在国外留学过?”
“没有。”
沈冲反问:“怎么了?”
“没什么,看你对西方音乐很熟的样子。”
“一点也不熟。”
沈冲耸肩一笑,说道:“我只知道鲍勃-迪伦和约翰-列侬很有名,有名的肯定是好的,我觉得罗大佑未来也会像他们一样有名。”
“你可真风趣。”
陶晓清大笑,过了一会,她又问道:“你既然是个资本家,又这么看好罗大佑,何不开个音乐公司,投资给他出唱片?”
“说实话,我很想这么做。”
沈冲喝了一口酒,说道:“但是一来我不熟悉音乐行业,二来我的主要业务都在香港,在台湾开唱片公司,没人照看,风险太大。”
“可以合资嘛。”
果然女人主动搭讪,都是有目的的,“我可以介绍几个想要做唱片公司的台湾人给你认识。
———————————————————————————— 注1:这个女子叫陈薇,15岁就进了魏家,比魏景蒙小30多岁,魏景蒙去世后,她写过《魏三爷的女人》等回忆录,在台湾轰动一时。
注2:根据张艾嘉访谈,她曾在“香颂室”
住过一段时间,举办过个很多音乐聚会。
注3:罗大佑的出道之作,是为刘文正的电影《闪亮的日子》写插曲,此处潘越云为凑热闹,读者不必在意。
注4:陶晓清是“台湾民歌之母”
,台湾的校园民歌运动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