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56章 用不坏的叶片(1/2)

某山区,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

160小时过去了,从叶片组装上发动机到现在,在试车台上整整运转了七天七夜。

这种发动机叶片,据说是80901部门(国防六盾代号)用高纯度钛制造出来的。

吴院长让人对这些叶片做过检测。

硬度、韧性确实超过一般的叶片,用金属测量仪一测,好家伙,钛纯度无限接近100%,达到了6个9。

吴院长立刻来了兴趣,让工人们搬来一台国产泰行发动机,将叶片换上后,开始测试。

…… 泰行发动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历时18年研制,于2005年开始批量服役的、用于装备第三代战机的大推力发动机,最大推力13200公斤,推重比7.

8,是H国最先进的国产发动机。

发动机的推力,不仅与发动机的构造有关,还与叶片的材料强度有关。

在高温、高速、高压这三高环境下,发动机叶片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使用时间一长,就会出现金属疲劳,一旦出现故障,就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所谓的金属疲劳,就和材料的纯度有所联系。

如发动机叶片,在使用的过程中,微量成分的波动将导致钛合金的机械性能极不稳定。

一些杂质的扰动,会让金属钛内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出现裂缝、推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以前,国产的钛合金纯度不够,生产的发动机叶片,有些只能用几十、几百个小时。

05年生产的第一批泰行发动机,平均寿命只有200小时不到,服役空军后,多次出现故障和退货等情况。

十多年过去了,国产发动机的制造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据说最新型的WS-10C型泰行发动机。

一个维修周期内,使用寿命达到了2000小时,推重比8,虽然和国外还有些差距,但已经达到批量服役部队的标准了。

…… 刚开始,88片叶片组装上发动机后,轰地一声。

试车台剧烈震动了一下,瞬间推力超过130千牛,吴院长还以为自己看花了眼,这台发动机没开启加力啊?

怎么推力变这么大了。

他让助手打开加力室,开启加力模式,轰轰!

又是一阵剧烈颤动。

瞬时推力突破了155千牛。

这怎么可能?

国产泰行的最大极限推力,也就是135千牛,怎么可能换了一套叶片,推力凭空增加了20千牛?

“加大测试力度,进行极限测试实验!”

“极限测试?

吴老,发动机坏了怎么办?”

“只要能测出这种叶片的极限,发动机坏了就坏了吧!”

“是!”

吴正春干发动机这行有40多年了。

从一名学生,到技术员、工程师、副总设计师,再到院士。

他参与研制出来的发动机型号有10多种,但每一种他都不满意,甚至感到羞愧。

这种羞愧的来源,没别的原因,推力太小了,和国外最先进的发动机一比。

无任是推力,还是使用寿命,根本没有可比性,给他们提鞋都不配。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材料制造技术的落后,制约了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

吴院长却在这些叶片上看到了希望,那个部门一次能拿88片高纯度钛合金叶片出来。

那就代表能拿出888片、8888片,甚至是8万片!

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每台发动机都能装上这种叶片。

提高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他现在想确认的,就是这种叶片是不是真的?

七天七夜,发动机被震的几乎快要散架了,而推力还在130千牛附近徘徊,为了维持这个推力,每小时,这台发动机要烧掉2吨重的燃油。

2吨航空燃油,折合人民币3万元。

500多万烧完了,吴院长却丝毫不心疼,反而越来越兴奋,越来越高兴,他每天甚至只睡4个小时,一有空就来灼热的发动机试车间记录数据。

看着纯蓝的锥形尾焰,怔怔发呆,眼中闪烁的,是无尽的期待和希冀。

轰!

发动机的轰鸣戛然而止。

“不好了吴老,发动机停车了!”

“是发动机的问题还是叶片的问题?”

吴院长抓着那人的手问道。

“不知道,这个要等发动机冷却后拆开才能看到。”

“那就快点!”

采用了各种方法冷却发动机,3小时后,88片发动机叶片被拆了下来,虽然外表被火焰灼烤的焦黑如碳,但检测了它们的强度后,和之前的变化不大。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些叶片,对吴院长道:“吴老,我们还要不要做试车实验?”

“做!

换一台发动机接着做,再做一周时间压力测试,如果这些叶片还不出现问题的话,就向上面申请,大批量采购这种叶片,我们要一千片,一万片!”

众人一呆,要知道,压力测试可不比普通测试,这种测试条件下的材料,会出现十倍、数十倍的寿命损耗,这些88片发动机叶片能撑过160小时的连续使用,说明实际使用寿命已经能达到5000小时以上了。

如果再撑过一周,这种叶片实际使用寿命超过10000小时,那是毫无疑问的。

黎明公司自己生产发动机叶片,能撑过78小时就不错了,吴院长他…… “别发愣了,快点换!”

吴正春对他们吼道。

“是!”

…… 经过几天时间的思考,天明终于想到了快速成批量制造CPU的方法。

乔局长向财务科申请了150万资金,说是要从外面购买2500片CPU、700块固态硬盘和一定数量的GPU芯片,让异能者帮他们部门制造一台超级计算机。

申请报告打上去不到10分钟,150万就打到网盾局的财务卡上了,效率和以往判若云泥。

财务科的人也不是傻瓜,异能者是什么?

异能者就是能下金蛋的金鸡!

这半个月来,会计们发现,他们最近的资金支出如直线下降般,达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地步。

很多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一个的高精密零件。

一个都不需要买了,异能者能批量制造。

几十万、几百万一吨高纯度稀有金属材料,只要在外面购买几万一吨的低纯度材料替代就行,异能者帮忙提纯。

150万一台的超级计算机,便宜的简直和白菜一样!

会计们甚至都觉得有些不真实,真有150万的超级计算机么?

打完款后,会计们稍稍统计了一下。

这半个月省下来的资金,以每天500万的额度积累着。

听说,上级领导们已经在讨论给基地内工作人员加工资的事情了,目前讨论的不是加不加的问题,而是加多少的问题。

…… 言归正传,成批量制造CPU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芽床生长法’。

天明将一块16合1的CPU表面的晶体管间隔距离压缩到5nm之后,作为一个模板,和另一块没有晶体管的单晶硅片进行耦合,做出一个有几十亿个小洞的反向模板。

这样,有了这个反向模板后,每次要生产新CPU,只要将一块单晶硅片贴在反向模板上。

再从模板的凹槽内拔出生成一个个的晶体管。

这样,一块新的CPU就做出来了。

同理,固态硬盘、GPU、内存条、中枢电路控制芯片。

没什么能难倒天明,他只用了一个周六的加班时间,就将2000片的CPU、600块固态硬盘和其他硬件元器件全部生产出来了,效率高的惊人。

三天后,来到网盾局,天明问正在紧张组装超级计算机的工作人员道:“超级计算机什么时候能组装起来?”

“快了。

再等一会就行了。”

2小时后,一个个大立柜内,每层都放置了一块表面插满了CPU或者固态硬盘的主板,侧面用一根根的电线、网线连接着,构成了庞大的运算中枢的一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