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八六章 书画春秋(1/2)

张天元没看多长时间就退了出去,却被欧阳晓丹一把给拽住了,欧阳晓丹很是焦急地问道:“怎么样怎么样?

是不是唐代的东西?”

“你问这个不是废话嘛,刚刚那个胡里都说了,这个是宋代的仿品,并不是唐代的东西,所以你就别想了,这个不是古墓里面盗出来的玩意儿,安心吧。”

“切,真是无聊。”

欧阳晓丹并不关心古董,她关心的是盗墓的事情,所以听到张天元那么说,也就失去了兴趣了。

张天元坐在那里,眉头却皱了起来,因为他观察了那幅画的龙相,正好是一条真龙。

而宋元明清这几代,便是成年的真龙。

以前因为地气水平不足,他无法准确辨认这几代的东西,但是先在不一样了,即使是真龙,在鳞片上面也是有一些差异的,所以他可以判断出来,这东西应该是宋代的仿品,但究竟是不是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那一件,就不能肯定了。

到底要不要拿下呢?

如果是美国波士顿的那件,那绝对是名利双收啊,不仅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收藏,而且还找回了我国的宝贝,这绝对是一件好事情。

即便不是,同样为宋代仿品,且在做工造诣上似乎也不相上下,这东西应该也不会是廉价货的。

其实古仿作品如今价格也是一路走高的,毕竟太久的东西,流传下来的比较少,而古仿的品质如果不差的话,那就甚至会当作真迹来对待。

地位同等重要。

要知道在现代书画类文玩的收藏之中,主要是分了几种不同情况的。

第一种当然就是名家珍品手迹,这个就不用多说了。

古往今来的每位名家作品,都有它的市场定价,您只要觉得值,多跑几家拍卖会参加几次拍卖会,总能收到一些不错的物件。

古代书画是书画收藏的“绩优股”

,古代书画以其自身的质与量的优势,越来越呈现出艺术市场硬通货的属性。

历来量少价高的古代书画在书画市场中更显坚挺。

古代书画的独有价值属性让这一板块获得更多市场关注。

古代书画资源稀缺,行情受市场影响较小。

古代书画一直以相对稳定的态势逐步上升。

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古代书画引人注目的重要原因。

古代书画的价格潜力还远未发掘出来。

尤其是古代绘画,是中华文明的结晶。

古画是在古代那种特有的环境画出来的。

古代画家笔法高超令今人叹为观止,画作意境极为深远。

那种景,那种情,今天已不复存在,只有古画保留了下来。

每一幅古画都是一段历史,有人说,站在一幅古画面前就是在跟古人对话,也可以说,拥有一幅古画也就跟古人有了联系。

古代的画家们如今都已经成仙。

他们的画作也就带有着仙气,放在家中可以镇宅祈福。

发扬和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收藏保护我们的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让它们体现出更加灿烂的中华文明,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心。

当然。

有些东西可不是有钱就能买的到的,像王羲之的《兰亭序》手稿真迹,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来说是已经失传了。

现在流传的,就是后代的临摹制作。

其实如果王羲之的真迹问世,也未必就能卖上多少钱。

说不定还有人会当成赝品给处理了呢。

但即使这样,都不能影响古人书画真迹在书画收藏之中的绝对地位。

第二种有收藏价值的,就是后世名家仿前世大家的作品,这方面的专家可是不少,在古代的时候,譬如张旭、颜真卿,这都是临摹了许多包括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以及前辈大家的字,才成就自己的特色的名家啊,另外还有唐伯虎、黄公望,这则是古代有名的临摹画作的高手,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也是大家。

到了近代,张大千则是一位非常重要画家,他临摹的作品之中,到如今才问世的,就是敦.

煌壁画了。

作为第一个到敦.

煌临摹壁画的我国专业画家,张大千携家人弟子于1941年春在人迹罕至的戈壁沙域风餐露宿,殚精竭虑,临摹了276幅壁画。

同时张大千对石窟的结构、彩塑与壁画的内容、多少、大小均做了文字说明和年代考证。

结合正在江浙美术馆举行的敦.

煌艺术展,江浙美术馆也与收藏张大千临摹壁画最富的锦州博物院进行了合作,展出的60多幅张大千临摹敦.

煌壁画作品系首次对外展出。

张大千与敦.

煌,仿佛是一部传奇,一位天纵奇才历经千难万险终成大业。

人们现在看到的是他辉煌的成就,殊不知背后蕴含的无尽故事…… 锦州博物院珍藏的张大千先生画作中,临摹敦.

煌壁画作品尤令世人瞩目,那一幅幅金碧巨作,一层层清逸笔墨,一枚枚玲珑玉印,一段段过往旧事,将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大千世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

画家张善孖先生和张大千先生既取意《大风歌》,又撷明末清初画家张大风之名,为他们的画堂命名为“大风堂”



张大千从老师和朋友处多次闻悉敦.

煌艺术之雄奇,于是心生游历之念。

1941年春至1943年夏,他耗费巨资,携带各种器具,同两位夫人杨宛君、黄凝素,次子张心智以及画家孙宗慰、肖建初、谢稚柳等远赴敦.

煌,偏居两年零七个月,摹习壁画。

他认为敦.

煌壁画是集东方中古美术之大成,非一般匠人所绘,而是名家的杰作,是人类文化的奇迹。

敦.

煌之行成为大千艺术生涯的转折点。

是日后泼墨泼彩画风的发端。

张大千学画时就非常重视临摹古画,他强调“师古人之迹。

先师古人之心”



在摹习方法上,他认为:“临摹。

就是将古人的笔法、墨法、用色、构图,通过一张又一张的画作,仔细观察它的变化,并加以了解、领会、深入内心,达到可以背出来的程度。

然后经过背临过程,把古人技法运用自如,最后把古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

张大千先生远涉敦.

煌,能为人所不能,敢为人所不敢。

在两年又七个月的时间里,洞悟“法相庄严”

的艺术精髓,共摹写了270余幅作品,从敦.

煌艺术之中,他重新觅回了我国绘画的色彩光芒,并使之成为日后泼墨泼彩画风的神旨所在。

敦.

煌之行成就了大千,使其磨砺为器,终成借古开今的一代大师。

一个人能将临摹做到这一点,他不是名家。

那都要成为名家了,所以正是如此,张大千的画才那么受到热捧。

此类作品,虽然未必记得上真迹。

但是绝对价格不会低的,收藏价值就更是高了。

至于第三种有价值的字画,是比较罕见的个体存在。

这类字画往往都是古画,但是无法考证其作者的身份来历。

画作上无款无识,但是画工精湛。

并不输于那些名家之作,往往都被后世名人收藏。

当然了,也有可能画师本身并不出名,但是能力却非常出色,只可惜历史中并没有记载而已。

当然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些画或者字并非一个人完成的,而是有多个人联手创造而成,最后也没有署名,成为了无名氏的作品。

当然了,既然是无名氏了,那么这类画就经常会被人冠上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做:佚名,也就是无名氏的意思,不知道是谁的意思。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