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三五三章 从专家到大师(2/2)

我国有句至理名言,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道出了琢玉的真谛。

事实上,巧夺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柘榴石等“解玉砂”

,辅以水来研磨玉石,琢制成所设计的成品。

所以,用行话来说,制玉不叫雕玉,而称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

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却是简陋的。

直到近代,我国人一直使用传统工具,如线锯、钢和熟铁制成的圆盘、圆轮、钻床、半圆盘和架以木制的车床来制作玉器。

在铁器发明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大部分工具甚至只是以木竹器、骨器和砂岩配制而成。

如此原始的工具,能琢磨出如此精彩的玉器,真是人间奇迹。

玉料稀少,好的玉料尤其珍贵。

因此,玉器制作通常采用“量材取料”

的方式,即根据玉料本身的规格、颜色、瑕疵等规划器物的形态,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

除了一些小物件外,大型玉器几乎没有外形雷同者。

由于玉器加工,有根据玉料自身形状色泽因材施艺的特点,设计者享有极大的创作想像空间,因而往往能够产生一些艺术水准极高的作品。

而作为硬玉的翡翠,自然这些道理也是相通的,如今工具相对来说比以前好很多,也发达很多,但如果说技术不行,那搞不好还不如古人呢。

(未完待续。。

)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