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二四九章 采玉人(2/2)

如今和田玉的价值是节节攀升,一来是因为本身储量下降,二来则是因为国家出台的政策导致的,这也使得采玉人辛苦之后可以得到比较高的报酬。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其实采玉这种活儿的辛苦程度真得不是外人所能想象的。

早在唐代的时候,就有诗人韦应物写了一首《采玉行》。

“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

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

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

尽管这诗说的并非和田,而是陕州蓝溪,但采玉人的辛苦可见一斑了。

李贺《老夫采玉歌》中的“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夜雨冈头食榛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正好与这首诗“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

相互参读。

玉工们辛苦劳作了一天,却饥寒交迫,无处安身,只能捡野榛充饥,冒山雨露宿。

这虽然是古代,但是到了如今,很多采玉人过得也是如此生活,他们在山上一晃就是半个月,只能用干粮冲击,饥寒交迫,也没个住的地方,万一干粮吃完了,或者被野兽抢走了,那就苦了。

当然了,现在毕竟不同于以往,环境要好了一些,但其实也好不了多少,不管是韦应物的诗句,还是李贺所说,其实都是可以用在这些采玉人身上的。

张天元现在或许还不懂,但是过几天之后,他自然就会懂的。

实际上,光是这赶路的路上,就可以看到一些人快不行了,走走停停,那样子就像是曾经无偿修建长城的那些劳工,真是够苦的。

(未完待续。。

)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