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两个特殊士兵(1/2)

听见身后有人叫好,赵北与田劲夫回头望去,见两个臂戴“铁血共和章”

的革命卫队队员正跟在卫队旁边推车,两人年纪都很轻,二十多岁,显然,他们推着那辆装满砖头的独轮车一直跟在赵北身后不远处,听到了他刚才的话。

赵北停下脚步,打量了一下对方。

那两个青年肩后都披着块油布,脚上穿着崭新的胶鞋,一个头上戴着斗笠,另一个戴着草帽。

见赵北望着他们,他们也放下车杠,打量着赵北。

卫兵们急忙将两人围了起来,保护总司令。

“这位长官,您刚才的话说得很好,中国要想强,就必须走工业化道路!

不过,工业化需要的不仅是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还需要资金、技术和人才,人才更重要。

当年日本明治维新,如果没有那帮维新志士,日本也不会有今日的强盛。”

那个戴着斗笠的青年踮起脚尖,目光跳过那些卫兵的头顶,向赵北喊了几句。

赵北分开卫兵,走到那人跟前,说道:“你说得不错,应该是个读书人,怎么也加入革命卫队了?”

在他看来,革命卫队是准军事组织,其成员多是目不识丁的会党和苦力,知识青年应该是看不上眼的。

那青年说道:“本来,我昨天是想去加入‘光头营’的,但谁知那位朱营长眼睛长到了头顶上,一听说我不会游泳,就把我一脚踢出了营,结果我只好去革命卫队投军了。

不收旱鸭子就早说嘛,害我把头也剃光了,成了秃瓢。”

说着,取下斗笠,果然是光头。

他说的“光头营”

就是朱大牛的特战营,汉阳战役结束后,朱大牛不仅自己剃了光头,也命令部下剃光了头发,一来表示他们的坚强革命决心,与清廷誓不两立的信念,二来也是方便化装,特战营是赵北亲自组建,用来执行特殊作战任务,相当于特种部队,经常需要深入敌军后方进行侦察、破坏等任务,所以需要在脑后挂上假辫子,剃光头的话,只需戴顶瓜皮帽就行了,方便迅速,特战营也因此被戏称为“光头营”



摧毁了火车站军火和两座桥梁后,特战营威名远扬,赵北有意扩大这支精锐部队的影响,震慑敌胆,又命宣传队大肆宣扬,不过没有使用“特战营”

的番号,而使用得是“光头营”

这个非正规称呼,如此一来,短短几日,“光头营”

就成了武汉地区脍炙人口的传说,传说到了民间,这支特种部队的雏形就变成了能飞檐走壁、上天遁地的“半仙队”

了。

昨天,赵北下令将特战营扩充至两个营,不仅向军队招募兵员,而且也面向民间招募有绝活的平民,结果特战营营门前顿时熙熙攘攘,就连不少算命先生也跑了过去,当然,他们最后都被朱大牛拎着脖子扔了出去,“光头营”

不是谁都可以进的。

赵北赞许的点着头,问那青年:“你叫什么名字?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收你进入共和军正规部队。”

“多谢,我觉得当兵就得当特战营的兵,其他的大头兵,我没什么兴趣。

革命卫队虽然不是正规军,可贵在军民一体,革命就是要发动国民热情,现在我先在革命卫队里干,以后申请去宣传队,为革命摇旗呐喊。”

青年将斗笠戴上,伸出手去,又说道:“我叫刘复基,湖南常德人,字尧????

尤牖?

嘶幔?

侥昵暗焦?

毡荆?

谀抢锛尤肓送?

嘶幔?

罄椿毓?

硕?

岬常?

靶┦焙蛭以谏虾A?

绻飧椿岬耐?

荆??

蛋睬炱鹨澹?

闳グ睬欤??

姑坏降胤剑?

吞?

蛋睬焓?

兀?

缓贸松涎蟠??

搅宋浜骸!?

p>“刘复基?”

赵北趁着握手的工夫又打量了对方几眼。

这个名字实在是太耳熟了,“辛亥革命三烈士”

之一啊,熟悉那段历史的人都应该听说过这个名字。

“你真想去特战营当兵?”

赵北有心成全他,毕竟,历史已经证明,这是一个立场坚定的革命青年。

“是!”

刘复基斩钉截铁的说道。

“那好,我给你批个条子。

不会游泳,以后可以慢慢学,朱营长自己是船工出身,水性很好,最看不起不会游泳的人。

你去了特战营,可以先做个新兵,参加集训,以后怎么分派任务,那就是朱营长的事了。”

见赵北摸出笔记本,田劲夫急忙撑起一把油纸伞。

“请问你的条子管用么?

我可听说了,光头营归司令部直辖,朱营长谁的帐也不买,就听总司令的话。”

刘复基有些奇怪,因为赵北穿着件士兵军装,头上戴着顶普普通通的斗笠,这副打扮怎么看也不像大人物,只有脚上那双旧马靴有些惹眼。

赵北抬起头,笑了笑,说道:“鄙人正是赵北,共和军总司令。”

“你就是赵总司令?”

刘复基一愣,急忙立正敬礼,喊道:“多谢总司令关照!

还请总司令再多写个条子,把我身后那位也调进特战营!”

“他是你的同盟会同志?

还是老乡?”

赵北看了眼那个戴着草帽的青年。

现在他的共和军里成分复杂,除了光复会和群治学社之外,同盟会、共进会的人也有一些,虽然在政见上有些分歧,但反清的目标一致,现在倒也没必要分得那么清楚,况且那些革命组织本身就是一个个的大杂烩,纪律松散,成员今天是这个组织的干部,明天或许就会投入另一个组织,他们在部队里互相牵制,互相监督,也未必不是平衡之策。

“不是,他不是同盟会的人,不过倒真是我的湖南老乡,他叫蒋伯夔,字翊武,以字行,我们是在九江碰面的,一商量,就一起到武汉来了。”

刘复基说道。

“蒋翊武?”

赵北觉得自己的耳朵又被什么东西轰了一下。

辛亥革命“三武”

之一啊,真是幸会了,孙武已经认识了,没想到又跑来一武,还是被一位历史上的烈士拉来的,现在,“三武”

里头就还差一位张振武了。

“蒋翊武,你过来。”

赵北合上笔记本。

蒋翊武跑了几步,立正,昂首挺胸,努力做出副赳赳武夫的模样。

“你现在不是同盟会的人?

共进会呢?”

赵北问道,他记不太清楚蒋翊武到底是文学社的人还是共进会的人了,不过考虑到目前此人尚未投入湖北新军,想必并不属于任何组织。

果然,蒋翊武说道:“报告总司令,华兴会解散之前,我曾与同盟会的宋部长有过一面之缘,并参与过策划长沙起义,但我尚未加入同盟会。

至于共进会,前几天才听说。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