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战局(2/2)
实在不能满足兵工厂地原料需求。
所以。
目前地兵工厂原料来源仍然主要依靠租界地那些外国商人。
除此之外。
兵工厂督办刘庆恩正在想办法用土法熬硝。
现在列强虽然对袁世凯上位很满意。
但是并没有立即承认共和临时政府。
只有袁世凯才能得到他们秘密资助地军火。
南方革命派却连一颗子弹也得不到。
一切都要自己想办法。
汉阳兵工厂是革命势力手中唯一可以直接控制地大型兵工厂。
也难怪光复会第一时间就想到向赵北求援。
考虑到南征军可以有效牵制锡良的军队,保护贵州革命势力的后方,为共和军袭占四川保驾护航,赵北还是决定对南征军进行必要的军火援助,一封电报拍回武汉,五千杆各式步枪和五十门迫击炮就直接从兵工厂码头装上蒸汽船,由炮舰“楚观”
号护送,运往光复会大本营杭州。
对于赵北的慷慨,同盟会与光复会均感激之至,不过随后,他们之间就这批武器的分配问题再次生,当然,那就不是赵北能够插手的了。
军情简报上除了同盟会与光复会的“报战”
之外,还有一个情况引起赵北的警觉,一支日本舰队已经在长江中游一带游弋,打着“保护各国商人权益”
的幌子鬼鬼祟祟,不知他们到底想干什么,想起自己在钢铁厂问题上与日本结下的梁子,赵北不得不提高警惕,电令留守武汉的吴振汉严密监视长江下游动静,“海琛”
号也要进入战斗值班状态,一旦列强武装挑衅,立即予以坚决回击,绝不能示弱。
长江流域虽然被英国视为禁脔,不容他国染指,但考虑到日本与英国是军事同盟国,并不能排除他们采取联合行动的可能,毕竟,列强满意的代理人是袁世凯,而不是具有强烈国家主义立场的共和军,而且袁世凯也是省油的灯,仇视革命势力的态度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对此,共和军必须提高警惕。
作为共和军的缔造和实际领导人,赵北觉得自己有义务将这支军队打造为一支敢与列强作战的军队,为此,他亲自主持编写的《中国近代屈辱史》已经完成初稿,按照他的设想,这本历史通俗读物将成为共和军所有官兵必修的教材,要通过对历史的讲述揭示近代中国的苦难历程,要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不打倒旧势力、不驱逐列强,中国就毫无崛起的希望,这本教材将成为共和军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是共和军战斗意志的来源之一。
军队是需要思想的,这个思想必须也只能由总司令灌输,而且也必须为总司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