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17章 张园(下)(1/2)

中美德三国同盟”



这是在做梦么?

确实是在做梦,而且做这个梦的人不止一个,中国、美国、德国都有人在做这个梦,而做梦最积极的就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在这位德国皇帝的梦里,不仅中国、美国、德国要联合起来,就连沙皇俄国也应该加入这一同盟,以便在远东共同对抗日本,如果俄国同意加入这一同盟,那么德国和美国将全力支持俄国,如果“第二次日俄战争”

爆,那么德国和美国将默认俄国在中国东北、新疆、蒙古和朝鲜的“行动自由”

,而德国也将从中国攫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至于美国,可以继续维持“门户开放”

原则,三个列强可以心满意足的分享这块“中国蛋糕”



显然,中国并不能从这个同盟里取得任何好处,唯一的收获就是一纸保证中国“完整”

的条约。

虽然这个梦有些虚妄,但确实有人试图将这个梦变成现实年到19o8年之间,美国总统西奥多斯福曾多次接见德国驻美大使斯特恩博,就美德同盟问题进行过磋商。

但问题在于,如果与德国结盟,就意味着美国与英国、法国的疏远,也意味着美国商品将被赶出两国市场以及它们的海外殖民地市场,这不是美国企业家愿意看到的,也不是美国选民愿意看到的,所以,德国皇帝的梦终究是一个梦。

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对抗是有利于美国的,只要身处局外,美国商品就能在这两个敌对集团之间任意销售,而不必担心遭到排挤。

所以,美国最好保持中立,并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友谊”



但仅仅拥有中国的友谊是不够的,毕竟这个国家的命运并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欧洲强国拒绝与美国分享在华利益,那么,不惟“门户开放”

原则得不到遵守,就连美国已取得地在华利益也得不到保证,司戴德与唐绍仪策划的“东三省银行计划”

和“新法铁路计划”

的接连失败就是明证。

美国想在东三省地区与日本进行经济战,但由于英国站在日本一边,所以美国是孤立的。

自从革命爆以来。

以英国为地协约国集团表现出越来越强烈地独占中国地倾向。

对此。

美国外交官看得很清楚。

他们也深知。

如果美国不能加入协约国集团、承担对德军事义务地话。

协约国方面是不会痛痛快快地与自己分享这块“中国蛋糕”

地。

因为这块蛋糕是用来犒赏日本和俄国地。

但与哪个国家结盟是国会地事情。

外交官无能为力。

而且加入协约国集团。

就意味着与同盟国集团决裂。

也意味着美国商品将失去同盟国市场。

这也不是美国地企业家和选民愿意看到地。

所以。

美国必须中立。

但是。

美国商人并不希望因为中立而失去在华贸易特权。

他们希望驻华外交官能够“更主动”

一些。

而不是向国务卿抱怨没有国际盟友。

司戴德决定利用南北和谈地机会掌握住在中国地主动权。

与未来地新政府建立良好关系。

看看能否走迂回路线。

直接从新政府手里攫取筑路权和贷款权。

让国内那帮喋喋不休地金融家和企业家闭嘴。

但唐绍仪只是静静地听着司戴德地见解。

没有表自己地任何看法。

心中却是一阵刺痛。

中国地利益竟要靠外国来“保护”



这实在是外交官地耻辱。

可是目前地现状又不能不仰仗外国。

“以夷制夷”

向来就是朝廷外交“秘诀”



一再使用。

但可惜地是。

外国人也不傻。

当年李鸿章硬是将这以夷制夷玩儿成了“引狼入室”



将沙皇俄国请到了东北。

若非一场日俄大战。

东北或许已经不在中国地领土内了。

前车之鉴不远。

唐绍仪可不敢重蹈覆辙。

当年俄国霸着东北不走,拒绝向列强开放商业利益,引起英国、美国强烈不满,在两国地挑唆下,在犹太金融集团的支持下,日本扛着“维护东亚门户开放”

地旗帜与俄国厮杀了一年,总算是把东北那块肥肉又抢了半块回来,不过到底是没有还给中国人,而是落到了日本人自己嘴里,英国、美国偷鸡不成蚀把米,赶走了猛虎却引来了恶狼,日本与俄国本就是一路货色,拿下南满之后,也没满足美国商人分一杯羹的要求,不仅食言将南满铁路据为己有,而且试图关上商业大门,比俄国做地还过分,为此日美两国差点决裂,美国总统罗斯福之所以派“大白舰队”

周游世界,就是为了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让步。

看到日美关系紧张,德国皇帝大为高兴,命令驻华公使加紧活动,开始谋划中美德三国同盟的事,如果此事能够得以顺利进行,“以夷制夷”

地美梦就可实现,清廷也可喘上口气,为了和美国结盟,清廷甚至专门派唐绍仪出使美国,以感谢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为掩护,去探探美国口风。

清廷的“联美抗日”

计划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出笼的,清廷和德国皇帝一样在做着美梦。

但美梦再美,也依然是梦,美国政客不愿为中国充当盾牌,而且考虑到美国海军在远东的实力要弱于日本,尤其是菲律宾防卫薄弱,极易被日本所乘,为了防止激怒日本,美国只能在中国东北问题上采取防御战略,于是《罗脱——高平协定》出笼,以默认日本在中国东北取得的利益为条件换取了日本对“门户开放”

的承诺和不攻击菲律宾的保证,所以,唐绍仪到美国白跑了一趟,不惟中美德三国同盟化为泡影,就连“东三省银行计划”

也被搁浅,可以说一无所获。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唐绍仪当然不会就此罢手,正欲继续拉拢美国商业界人士,支持东北实业振兴计划时,安庆起义爆,共和军在赵北的率领下横扫江西、湖广,不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整个华南动荡起来,清廷急诏唐绍仪回国述职,但走到路上,唐绍仪才得知他被召回的真正原因——————袁世凯倒了。

唐绍仪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一向被人视为袁世凯的私党,此次袁世凯倒台,他的党羽当然不能继续留在任上, 就这么被召回了国,因为清廷担心他替袁世凯开路,求避难。

唐绍仪地几个随员劝他不要回国自投罗网,但唐绍仪一笑置之,还是在最短时间内赶回了国,回任奉天巡抚,但刚视事没几天,正等着朝廷钦差来拔花翎时,曹的北洋第三镇在长春动兵变,通电拥戴袁世凯“摄政”

,于是,短短几天工夫,这局面又被袁世凯给扳了回来,唐绍仪不仅没有受到牵连,反而被袁世凯委以重任,充当北方议和代表,到上海与南方革命势力进行谈判,早日稳定局势,为袁世凯坐稳江山效犬马之劳。

唐绍仪本人虽对君宪并无热情,但既然袁世凯对他信任如此,也只好知恩图报,尽心其事了。

司戴德侃侃而谈,唐绍仪微笑不语,心中却是百感交集,能够依靠美国夺回东北权益固然是好,但日本岂是好说话的?

为了东北,日本死伤十余万人,欠了美国、英国一**债,好不容易从俄国嘴里抠出一块肥肉,岂会轻易让出?

就算美国压迫日本服软,又能怎样?

东北依然是洋人的地盘,中国人想插嘴,那也得看别人脸色。

况且,美国人野心甚大,东北的铁路和商业只是其次,他们还想要~汉铁路的独占权,现在南方革命军兴,湖北光复,不由朝廷说了算,美国人急得上蹿下跳,这才极力撺掇、撮合,让南北双方实力派坐到谈判桌前,早日统一政令,也好美国商人上下其手,攫取商业利益。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