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06章 撞船(2/3)

陈璟问。

仔细想来,王檀和杨之舟年轻相仿,都是明州人士,算是同乡。

朝廷学子里,同乡、同窗都是很重要的关系,肯定是认识的。

“岂知认识?”

杨之舟笑道,“当初在京里盘旋十年,只为金榜提名。

这其中的苦处,自不必说。

塑鸿与我同乡,出身武馆,一身好本事,还替我打过一次架。

他马球打得很好,赢得了齐王的器重,做了齐王府的贵宾。

虽然没有功名,却因为马球、书画,在京里混得风生水起。

我们是同乡,他没少接济我。

他为人慷慨,我就时常去他那里打打秋风。

他比我早三年中进士。

中了进士,反而回乡,不肯做官。

这其中的缘故,我都没来得及问问他。

而后,我就留在京里,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这次回乡,也派人去打听他,说他在望陀山。

我也叫人去山上找他,没找到。

他竟然在你府上......”

说罢,杨之舟立马起身,就要去陈家找王檀。

陈璟跟着他,回了锦里巷。

王檀正在外书房,给李八郎讲书。

“塑鸿兄!”

杨之舟瞧见了王檀,喊了他,声音里颇为兴奋。

杨之舟久居高位,已经很少有人和事能让他情绪波动。

如今见到王檀,着实高兴,脸上洋溢着喜悦。

像个毛头小子似的。

王檀也惊呆了。

“之舟......”

王檀瞧见了杨之舟,有点难以置信,“你......

你不是.......”

王檀知道杨之舟后来的成就。

他着实没想到。

杨之舟会回了望县。

他也不知道杨之舟已经告老还乡。

两人相见,一番契阔。

李八郎和陈璟站在一旁。

听着他们说话。

“两个小子,不通礼数!”

杨之舟回头,见陈璟和李八郎一副瞧热闹的样子,当即板起脸,“我们老兄弟叙旧,还不退出去?”

陈璟和李八郎笑了,就从屋子里退出来。

没什么事,李八郎和陈璟就往街上去逛。

李八郎想去书局。

找几本王檀介绍的书看看。

“天下竟然这么小,杨老居然认识老师。”

李八郎感叹道。

陈璟笑了笑。

他陪着李八郎去买了几本书。

等他们回家的时候,杨之舟和王檀还没有聊完。

两人叙旧,很多话题。

眼瞧着天就黑了。

陈璟留杨之舟用膳。

杨之舟也没有客气。

在陈璟用了晚上,陈璟和李八郎送杨之舟回玉河巷。

转眼到了三月初十,整理好一切,陈璟带着清筠、魏上幸和阿来,出发去清江药市。

李氏和李八郎、陈文恭、陈文蓉依旧在码头送陈璟。

船缓缓从码头驶出,很快望县的码头就瞧不见了。

早晨的河面,起了薄雾。

如烟摇曳。

很快骄阳越升越高,薄雾这才散去,水面越发清晰起来。

水浆破开河面。

掀起阵阵涟漪。

涟漪荡开,日照下闪耀着金色的波纹。

一路行船,陈璟没有耽误功夫,教魏上幸、阿来和清筠认字。

这段日子,已经教了魏上幸认识很多字,清筠原本就有点基础。

最薄弱的,是阿来。

可是阿来有韧劲,咬牙苦学。

阿来知道认字对他以后有好处。

若是做了掌柜,岂能目不识丁?

哪个东家会专门叫小伙计认字?

因此。

阿来心怀感激,越发努力。

行船三四天。

一路上没什么大事。

到了第五天,倏然下起了暴雨。

风雨交加。

船寸步难行,魏四问过陈璟之后,把船往旁边赶,然后就地抛下锚,停船休息。

他们前后,也停了不少的船。

一个不慎,船上哐当一声,剧烈摇动。

“怎么了?”

清筠吃惊,问陈璟。

陈璟道:“应该是有人撞上了咱们的船。”

他冒雨往后头,去看看情况。

阿来和清筠也连忙跟上。

果然,他们身后一条和他们差不多大的船,撞上了他们。

船头除了船夫,还有一对年轻男女,冒雨正在赔罪。

“船破了吗?”

陈璟问魏四。

“破了个小口子,不妨碍行船。”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