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205 几乎不可能的诺奖(五千字大章,补欠更)(2/3)

“我的天!

他们是疯了么?”

马里奥真的吃惊了:“一个临床术式而已,难道真的能拿到诺奖?

他们就不怕有丑闻?

那群刻板、古老、守旧的评审,真的不怕?”

“因为他们更怕死。”

弗朗索瓦气呼呼的说到:“生物学、医学奖诺奖评审团平均年龄81.

3岁,梅哈尔博士在死神的手下逃走的这件事给了他们希望。”

“……”

马里奥怔住了。

“我问了杰森,临床术式的规律问题。”

弗朗索瓦这时候已经冷静下来,他的语调里带着一丝哭泣,“他举例,用的是穆雷博士的肾移植项目。”

“最后事实证明,肾移植也没有获得诺奖,而是因为他研究出了……”

“不,马里奥。”

弗朗索瓦沮丧的说到:“杰森告诉我,事实真相不是这样的。”

他顿了顿,拿起马里奥身边的咖啡,一口气喝了下去,这才好些。

“杰森告诉我,85年,因为诺奖评审罗伦斯博士肾衰竭,需要做肾移植,穆雷博士亲自操刀完成了手术。

后来在罗伦斯博士的推动下,穆雷博士拿到了诺奖。”

“亲爱的弗朗索瓦,这两件事儿……”

“不,马里奥,那群腐朽的老顽固身上,飘荡着一股裹尸布的味道。

他们畏惧死亡,甚至不惜用诺奖来讨好一个能延续他们生命的人。”

弗朗索瓦的情绪已经彻底失控,他的眼睛红呼呼的,看着窗外的那条小河。

“不可能的!”

马里奥惊呼,“……”

没等他说完,弗朗索瓦继续说道:“生物学、医学的评审中,有70%的人有心脑血管疾病,正在用药物拼命的维持。

这个数据,是杰森给我的。

他说,梅哈尔博士的事情给了所有人希望,现在大家的目光都盯着华夏。”

“如果,如果梅哈尔博士的手术一旦取得成功,那名华夏的年轻人和海德堡的鲁道夫……该死,鲁道夫就是一块已经发霉的奶酪!”

“如果手术成功,所有诺奖评审都并不介意与华夏的那个小医生之间建立友谊。

等他们生命走到终点的时候,去看一看是不是可以像梅哈尔博士一样,奇迹般的重新恢复健康。”

弗朗索瓦说完,垂头丧气的瘫坐在椅子上。

“我的天啊。”

马里奥第三次发出这样的感慨。

“他们说,那名华夏的医生,双手被上苍亲吻过。”

弗朗索瓦最后说道。

被上苍亲吻过后的双手,驱逐死神,这意味着什么,两人都知道。

要是有一丝可能,有所人都会希望获得他的友谊,而不是试图与他战斗。

过了很久,马里奥才说道:“卢纶,我想你知道我需要什么。”

身边的助手微微鞠躬,道:“先生,如您所愿,我会尽快把那名医生所有资料搜集齐的。”

弗朗索瓦和马里奥对视,要真是这样的话,今年拿到诺奖,几乎是不可能的。

…… …… 此刻,郑仁茫然无知,在帝都国际机场,等着迎接梅哈尔博士一行。

他站在袁副院长身边,有些不习惯这种行为模式。

以郑仁自己的想法,这货都不想来,让苏云或是冯旭辉来接一下就可以了。

“郑仁,前几天你因为抢救苗主任,表彰大会没参加上。

一等奖的奖章,刚刚交给孔主任了,由他转交给你。”

袁副院长目视前方,说到:“以后不要骄傲,再接再厉。”

“谢谢。”

郑仁道。

“是你应得的。”

袁副院长道:“梅哈尔博士的手术,有把握么?”

“只是二期手术而已,难度不大。

梅哈尔博士的凝血机制有问题,当时在瑞典给他做手术的时候,导丝抽出来尾端已经将近凝结成血栓了。”

郑仁道:“所以他的心脏支架,要3个月左右换一次,要不然很快就会全部堵塞,再次出现之前的情况。”

“哦?”

袁副院长听郑仁这么说,一下子来了兴趣。

不是一次性手术?

那就意味着梅哈尔博士要多次来华夏,或者是郑仁有时间也要跑瑞典。

要是这样的话……一瞬间,他脑海里出现无数的想法。

这些想法都是最简单的,只要有些城府的人,都能想到。

“梅哈尔博士提名的术式,你估计几年能拿到诺奖?”

袁副院长问道。

“应该是不可能。”

郑仁回答:“在梅奥诊所,查尔斯博士跟我说了,想要拿诺奖还是要通过基础研究的模式。

临床术式,没有可能拿到诺奖。”

“不要气馁么,事在人为。”

袁副院长对诺奖的确感兴趣,但要说站在自己身边的这个年轻人能拿到诺奖,就没多少信心了。

一个诺奖候选人的身份,就足够显摆的了,他并没有寄希望郑仁真的能拿奖。

在诺奖历史上,除了不靠谱的和平奖之外,最年轻的获奖者是劳伦斯·布拉格。

他在1915年,年仅25岁的时候就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他是和他父亲一起拿的奖,中间还是有水分。

爱因斯坦拿到诺奖的时候,也42岁了,那还算是年轻的。

毕竟刚刚开始踏入学术界,爱因斯坦的五篇论文被认为每一篇都能拿到诺奖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

即便是爱因斯坦这种不世出的天才,以一种舍我其谁的姿态横空出世,但真正得到诺奖,也是很多年后的事情。

而年纪最大的诺奖得主,是莱昂尼德·赫维奇。

老人家拿到诺奖的时候,已经是90高龄。

他还是华中科技大学的荣誉教授,曾经来华讲学过。

这些人和事儿,袁副院长都有记忆。

他深知获得诺奖提名和拿到诺奖是两回事。

给梅哈尔博士做手术,得到老人家的友谊,获得推荐,这是一种常规的套路。

莫言当年拿诺奖提名的时候,也是走的东洋文坛的路子。

只是郑仁还年轻,今年是根本没可能拿诺奖的。

“临床工作要踏踏实实的,有什么需要和院里提。”

袁副院长亲口和郑仁说出了这句话。

郑仁笑了笑,点点头。

“要是情况允许,你和梅哈尔博士商量一下,术后恢复,能不能在院里做一次讲学。”

袁副院长道。

他说的很客气,但言语之中带着不容拒绝的口吻。

这事儿本来是负责科教口的郭副院长的活,但毛处长和郑仁的关系有些不对付,所以郭副院长只是坠在后面,让袁副院长和郑仁说这件事儿。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