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八三五节 花开四时带笑颜(1/2)

绿树的浓荫在水面上、山石上渲染着水墨的意蕴。

池水的波光中又变幻着山石树木迷离的倒影,如云一般在水底的天空聚散流动着。

走在曲桥上,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玉鹤,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

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眺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

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

云落和颜沉鱼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

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

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便到山顶。

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

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

云落和颜沉鱼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

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为了更好的体现云之柔美,夏山在用石上精心选择备具瘦、透、漏、皱之形的上品太湖石来掇叠。

瘦、透、漏、皱是我国传统的赏石标准,瘦,是指其线条的妩媚多姿;透和漏是指石的多孔和玲珑,皱则是形容其沧桑的纹理。

夏山不仅用石讲究,在掇叠时又充分运用了“垒石为山,一石有一石的脉络,虽千万石而亦合成一脉络”

的山水画理。

所以夏山虽然变化万端,却气韵流畅。

整个山势平缓柔和,分东西两峰。

山顶有古柏如盖,有小亭翼然,山下临水建有石屋,隔水而望,幽深无比。

夏山主要采用掇山为主的叠石技艺,以湖石的玲珑剔透和高超的叠石技艺表达了江南山水的婉约柔美。

也是叠石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所以此处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

,池岸以湖石围点,曲折凸凹。

池中睡莲点点,无论是淡淡的红、还是淡淡的紫都在以最轻盈的身姿点缀着夏日的苍翠。

俗称“荷塘蛙鸣”



水上架曲桥一道,青石板的桥面,三折后直达洞口又延伸隐没于山腹,使水尾藏起。

给人有无限幽深的感觉。

曲桥侧立一湖石,此石修长飘逸,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

如剔净的鱼骨。

这块修长飘逸的湖石遮去下面的孔洞,其上部又极似汉字中的“丑”

字。

宋代的苏东坡虽然做过扬州的太守,还一上任就废了扰民的“万花会”

,可是他肯定没有见过几百年后才现身扬州的这块“丑石”



不过他:“石文而丑,一丑字而石之千态万状备也”

却好像是专为此石而说。

石不能言最可人,亦或是此石感遇知音,转为印证此语才静默的伫立在这城市山林。

贾平凹也曾就石之“丑”

而说:“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

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称它为“镇园之宝”

当为不过。

云落和颜沉鱼细看又颇像“月”

字,点明扬州是个月亮城-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丑石之后有一石鱼,张嘴摆尾,神态生动,和池中金鱼相映成趣。

石鱼右上方,湖石山上有云南黄馨一株,倒垂枝条已近水面。

微风过处摇曳生姿,仿佛绿色飞瀑挂于山前,平增了许多生意。

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

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

池中游鱼嬉戏石洞之间,静中有动,极富情趣。

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

山顶建一鹤亭,傍依老松虬曲,凌云欲去。

渡曲桥,入夏山石屋,起初会感到黯淡不适,片刻后,就会发现有丝丝光亮从石隙中透入,假山内部的立面也就在眼前逐渐的清晰起来了,洞壁变化多端,层次分明,沿山临水处多孔洞,从里向外看,每个洞孔都似画框一般为我们取舍着洞外的景色。

夏景的池水、山石、花木随着脚步的移动,景物也变换着,这就是造园上的“框景”

和“移步换景”

的手法,江南私家园林因为空间有限,这种手法采用较多。

是利用美学上分割的原理把空间延伸扩大了,所以园林上有“越拆越小,越隔越大“的说法。

每当夏日,古木生风,拂水而来,令人神清气爽。

夏山顶有一四角小亭,名为“鹤亭”



这里是主人养鹤之地,寓以“鹤舞云霄,神仙福地”

之意。

对联“立如依岸雪,飞似向池泉”

所描写的正是仙鹤。

松柏常青,仙鹤长寿,寓意松鹤延年。

夏山如云,若有鹤舞其间,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

鹤亭东南角处是夏山石室透入光亮的石隙,亭角恰好为石室庇护了风雨,细节的处理也如此周到。

亭前有一古柏,枝条虬曲,伸出涯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气氛。

立于山颠,环顾四周可见湖石围点成的“栏杆”

,不仅确保了游人的安全,还增加了山体的高度,可谓匠心独运。

鹤亭东有一紫藤,立于夏山山道的出口处的山石边,枝叶交错如盖,藤条相互缠绕,根径已经融为一体,仿佛历经了沧桑。

每到暮春时节,就会开出一串串淡紫色的蝶形花穗,长约盈尺,轻轻低垂,散发出阵阵芳香,在初夏的阳光下,随风飘动,格外媚人。

夏山柔美秀丽,绿树青波,一派江南风情。

由夏山向东,可转至一气势不凡的长廊之上,此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之所以这么说只是因为长廊这头走到尽头等于从夏天走到了秋天。

这是园中连接夏秋两景的抱山楼,楼前的长廊如长臂将秋夏两山抱于胸前,抱山楼由此得名。

抱山楼为七开间的楼房,上有“壶天自春”

匾。

壶天自春取自《个园记》中“以其目营心构之所得,不出户而壶天自春,尘马皆息。”

其意是个园空间虽不及名山大川,但其景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之意。

秋山和夏山的两山脚在衔接处是以压缩体量的围点做法来协调过渡,夏山湖石延伸为花台驳岸,如云之弥散,秋山黄石则尽量选用圆厚纵纹者来围点花坛,尽量缩小差异。

抱山楼廊为复道廊,游人无论在上或在下都可漫步廊道,在浑然不觉中从夏就走到了秋,所以此廊亦被戏称为“时空隧道”



立于楼上长廊,可见楼前水池东边有一六角小亭,清漪亭飞檐翘角,清丽挺拔,和抱山楼的壮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亭者,停也。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