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一九一节 风吹(2/2)

林林总总。

让云落想起大都会的亚述馆,近东民族都是浮雕能手啊。

安卡拉一跃成为首都。

凯末尔功不可没。

对凯末尔的评价其实是个很微妙的问题:如果一个独裁者带领国家走上了富强之路,这样的独裁是否值得赞美?

就云落自己看到的结论,似乎土耳其人还是很尊敬凯末尔的,虽然对其全盘西化的政策还是颇有微词。

至于云落个人的意见,作为柏拉图的信徒,不说也能猜到吧?

安卡拉由凯末尔一手提拔而起。

自然少不了其雕像。

凯末尔死后便葬于安卡拉,至今已是安卡拉最知名的景点之一,参观免费。

具体模样可以想象。

就是一大片空旷的广场加上一座类似于纪念堂的建筑,稍微不同的只是广场被人为架高了一截,再加上本来就位于山头。

更显得高高在上,很远就能看到。

门口的警卫如雕塑般纹丝不动,不时有人跑去与之合影甚至用手去探人家的鼻息…… 纪念堂独占广场一侧,从造型到质地都显得朴素而刚强。

两侧的墙上绘有土耳其战争的英雄事迹,总让云落有种微妙的即视感。

纪念堂里是凯末尔的灵柩,周围不少默哀致敬甚至泣不成声的人(不乏年轻人),让人不免有些动容。

说起来云落还真没进过纪念堂,不知道里面是怎样的光景。

其实只是衣冠冢了,真正的遗体在地下一扇黄金大门之后,平时不对外开放。

什么?

水晶棺?

腊肉?

你想多了……广场周围一圈是各种博物馆,连成了一圈走廊。

夕阳西下,满地金黄。

广场一侧有着长长的神道,云落本以为这是远东特色,没想到在遥远的近东居然也能看到。

神道的尽头,俯瞰安卡拉,角度甚好。

凯末尔改变了安卡拉的命运,却也篡夺了安卡拉的历史。

但新的历史已经重新开始谱写,这座生气勃勃的城市还将继续壮大。

对于显赫一时却又彻底消亡的文明,云落总是抱有可以说高昂得异样的兴趣。

之所以要选择在无甚佳处的安卡拉停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哈图沙。

能称为古都的地方不少,但象哈图沙这样有着4000余年历史,差不多和巴比伦城以及埃及底比斯同时代(当然知名度小多了)的古都并不多见吧。

这座昔日赫梯帝国的首都虽然早在1986年便被列为世界遗产,与伊斯坦布尔棉花堡以弗所之类相比。

哈图沙仍然可算是个冷门。

从安卡拉去哈图沙甚至没有直达的车,在土耳其这个旅游业相当发达的国家算是相当罕见了。

一路上还是颇为坎坷。

先坐大巴到了sungurlu,下车的地方居然是在高速公路上,完全打不着方向地迷糊了好一番。

拒绝了两三辆拉客的出租车,其实人倒是挺友好,可惜他们的英语程度只能到揽客的地步,不足以给云落指路。

后来好不容易抵达了sungurlu的城镇。

找换乘的小巴又继续晕头转向了。

结合了n多手势与图示的问路之后,终于热心的乡民把云落带上了小巴。

其实就是面包车。

担惊受怕的经历还没结束。

11点过上车,却一直连司机都没看到,于是开始怀疑自己与乡民的交流是否成功;由于不知道几点开车,连下车吃饭都不敢,只能在车里继续啃面包。

一直到了12点半,才陆陆续续地开始上人,总算是松了口气。

上车的除云落之外都是当地村民,对云落这个亚洲面孔很是好奇。

虽然都不会说英文还是努力和云落交流着(能交流的词就仅限于哈图沙而已)。

其实似乎在整个土耳其亚洲人都不多见,放学的孩子经过车旁时都会好奇地回头打量一番(而且不多的亚洲人还以日本人为主,于是后来有华国人一见面就问云落areyoujapanese的-_-)。

到1点,车总算装得满满当当了,于是小巴风驰电掣般向着哈图沙进发。

小巴所到达的其实是bogazkale,一个现代的小村落,不过离hattusa只有几分钟的步行距离。

拐入hattusa大门,连绵青山迎面而来。

山并不高。

但起伏明显;树也不多,于是更显得辽阔;再加上一整天在hattusa没碰到第二个游客。

再加一份空旷。

hattusa属于那种实景比相片有意思的地方。

怎么照也抓不到当年不可一世的帝国首都的气魄。

山下远处是bogazkale,小镇散落于昔日的荣光下。

整个hattusa分为山下的内城和山上的外城,根据介绍有着琳琅满目的神庙、住所、要塞、工房。

仓库等等。

不过光从残存的地基上看不出什么区别。

不知是该感慨曾经的城池如今只有些微痕迹的沧桑,还是该感慨如此荒凉的地方曾聚集了数万人威震天下的霸气。

全城最大的建筑群thegreattemple,那时一定相当壮观。

外城终于山巅,山头一侧的城墙还基本保存完好。

同样残存至今的还有城墙上的若干城门。

著名的有三道:国王门、斯芬克斯门、狮门。

每道门都有内外两重。

和华国的瓮城有异曲同工之妙。

国王门的雕像只有一侧残存了下来。

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品,原件在安卡拉的博物馆里。

斯芬克斯门下有一条隧道,从城内通往城外,用途众说纷纭至今不明,有说逃难的有说排水的有说就是日常出入城用。

看介绍说。

这条隧道看上去很像是拱门设计,其实不是。

因为那时人类还没发明出拱来,遂对这里的历史突然有了更深一层的领略。

隧道虽是略向下倾斜,出口仍在高处。

往下便是乱石铺成的城墙。

山下本是一条大河,现在也完全干涸,和整座城一起陷入伟大的死寂中。

斯芬克斯门也只剩下一侧的雕像,矗立在全城的最高点。

最后的狮门,与斯芬克斯门气势相当,威严不减当年。

离hattusa大约3km,是yazlkaya,当年赫梯帝国的宗教中心之一,现在残存有神庙两座,已经没有了屋顶,成了露天博物馆。

看点便是石头上留下的各种浮雕。

托淡季的福,在yazlkaya也只有云落一个游客,可以慢慢欣赏。

岁月流逝,很多石刻已黯淡模糊,再经相机一折腾,效果更是令人伤心。

但从现场看到的精细笔调和逼真刻画仍然历历在目。

来张清晰的,地狱十二神祗。

这是某任皇帝接受神灵加冕的场景。

匆匆忙忙赶上不知是不是当天唯一一班公交回到bogazkale,总算能歇口气下来慢慢等车回安卡拉。

下一段行程是土耳其大俗地之一cappadocia,至少交通方面不用担心了,呵呵。

大凡名声在外的景点总或多或少不免让人游后觉得比自己预期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