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4章 墙内也要香了(2/3)

后世,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爆卖几十万张,消息传回来,女子十二乐坊火成什么样了?

毕竟。

这年头崇洋的风气非常严重,既有日本销量加身,又有英国销量认证。

此时的李杰,要比女子十二乐坊红几倍。

其实,这个消息更多是震撼圈外人,圈内人谁不知道‘周利军”

的大名?

超级超级金牌制作人!

写出的金曲一大堆,他们对李杰震撼英伦三岛虽然也很震惊,但也就还好。

专辑品质摆在那里!

从《丑奴儿》,到《无问》,再到《新世纪》,每一张专辑的风格都不一样,每一张都具备国际水准。

唯一比较欠缺的是录制。

如果用专业监听音箱放大了听,还是能听到一些瑕疵,那个瑕疵不是软件的问题。

是硬件条件的限制。

百花录音棚的设备太老了,音箱,调音台、收音等等都是80年代的产物。

尽管录音棚更新换代的速度很慢,70-80年代的产品能够胜任大部分专辑录制。

但。

那些国际一线大牌都是硬件拉满。

不论用什么音箱,都听不出里面的瑕疵。

四季酒店。

“周生,你好。”

梁安琦笑眯眯的伸手道。

“我是《明报周刊》的特约撰稿人梁安琦,欢迎您来到香江。”

这个梁安琦不是赌王四太太,她只是跟四姨太是同名同姓。

她算是半个圈内人士。

最早是商业电台二台的DJ,最早是跟商业电台俞筝混的,这位也是隐藏的唱片行业大佬。

女大佬。

后来,她还跟赌王之女何超穹是‘蜜友'。

两人很恩爱。

“谢谢。”

李杰笑着跟她握了握手,梁安琦算是香江比较早期的摇滚乐传播者,跟内地的张友待类似。

都是电台的名人。

如今,他已经跳槽去了香江新城电台,偶尔也会给《明报周刊》等报纸写稿子。

一阵寒暄,双方直入主题。

“周生,在正式采访之前,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当然。”

“好的,很多乐迷都很好奇,你平时都在做些什么?

毕竟,你很少现身在公众视野,非常......

非常神秘。

“哈哈,神秘吗?

我其实也是普通人,平时都在带娃,或者写写歌,旅旅游。”

“带娃吗?”

梁安琦瞪大眼睛,香江这个地方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这边十分开放。

事实上,香江是一个很保守的地方。

男人带娃?

很少见啊。

“嗯,因为我的时间比较自由,陪陪孩子也很有乐趣,偶尔他也能给我带来一点灵感。”

“那你未来会写跟儿童相关的歌吗?”

“有可能,说不定哪天我就会出一张儿歌专辑,如果看到的话,不要太惊讶。”

“是吗?

很期待。”

接触了一会梁安琦发现,李杰并没有想象中的'难相处。

因为他露面太少,圈内不自觉就会传出一些小道消息,什么不好相处,要收码头费(金子),脾气很大,孤傲等等。

各种负面新闻都有。

很多人也信。

毕竟,大多数摇滚歌手都算不上好脾气,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摇滚歌手的脾气都很火爆。

跟个小钢炮似的,一点就炸。

接着,采访进入正题,今天的采访都是一些很常规的问题。

不是所有的香江记者都很“恶毒,越是大报纸,采访越是四平八稳,他们不需要通过博眼球来出位。

“为什么坚持全器乐创作?

不怕市场接受度低吗?”

问了一些生活方面的事,梁安琦话锋一转,跳到了音乐上。

“一点尝试。”

李杰微笑道:“我觉得这种音乐很好玩,所以就做了,当然,歌迷能喜欢,我更加高兴。”

问的四平八稳,李杰回答的也很官方。

这也是香江和内地交流的现状。

内地这边要顾忌香江刚刚回归,尽可能不踩雷,香江这边则是希望报道一些正面新闻,让更多的人了解内地。

唔。

当然。

香江也有一些异类”

,他们赚的是另外一部分人的钱。

反正。

这里什么样的媒体都有。

次日。

《联合晚报》的人也来了,那边有滚石打过招呼,问的问题也更加‘和谐’。

没有任何爆点。

其实,他们也不需要爆点。

‘周利军’三个字,现在就是爆点!

只要跟他相关的报道,不愁卖!

一周后。

李杰带着一大堆东西,满载而归,小石头这段时间是高兴坏了。

天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美食投喂,还有各种阿姨、漂亮姐姐送他礼物。

是的。

也不知道是怎么传开的,这次李杰来香江,不少人登门拜访,出手就是送金子。

还都是各种寓意吉祥的金子。

甭管有没有用,随手送个万把块的金子,就当是结一个善缘。

万一能换回一首歌,那就是爆赚中的爆赚!

换不来?

那也没关系。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