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版税和红磡演唱会(2/3)
再扣掉他之前向公司的结款,这一次,他能结算19.
2万的版税。
这是税前的版税收入。
依照86年颁布的《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以及1990年税务部门办法的209号文件。
录音、音像、戏剧、音乐等项目收入,全部按照劳动报酬收入项目征收。
具体条例,800元以上的部分收入,依照60%缴税。
滚石是一家正规公司,当然会主动报税。
(19.
27-800) *60%=11.
477.
所以,李杰最终到手的版税收入是77280块。
版税一路从91.
6万扣到7.
72万,李杰的表情一直很平静。
毕竟,人家是按照合同办事。
平心而论,滚石的合同还算比较良心,没把什么包装费、促销成本、巡演成本摊派到歌手身上。
这些开支是滚石全额承担。
如果要把这部分算上去,李杰连7万块都拿不到,至于那高达60%的个人调节税。
那也是白纸黑字的文件,虽然《个调税暂行条例》的条款很滞后,但总不能偷税漏税吧?
尽管眼下内地歌手偷税成风,包括港台歌手来内地商演也是应逃尽逃,但该交还得交。
其实。
港台歌手来内地不交税,也有一部分“客观原因”
。
最近这两年,港台歌手频频来内地捞金,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义演’。
这些义演都有赞助商,赞助商通常都是一些大型企业,一场演唱会赞助几百万、上千万都正常。
然后请几个港台歌手。
报价几百万。
这些赞助商的很大一部分钱都进了个人腰包。
这也是那些大型企业热衷办各种义演、演唱会的原因。
毕竟公司的钱又不是自己的钱。
不过。
这些事跟李杰没什么关系,他一个摇滚歌手,还是内地歌手,谁找他商演、‘义演’?
请他一百趟,不敌请一个大牌的港台歌手。
“没问题。”
半晌,李杰在那份确认书上签下了名字。
“卡子,你对香江怎么看?”
确认好版税的归属,张裴仁忽然提出一问题。
“什么意思?”
李杰被他这个问题搞迷糊了。
“你有没有兴趣去香江发展?”
张裴仁笑着解释道:“拿一张香江永居证,以后你不论是去香江,还是去宝岛,或者前往其他国家,都比较方便。”
“话是这么说,但七年时间太久了。”
眼下内地的护照出行确实不太方便,但香江永居证也没那么好拿,至少需要连续居住七年才能拿到永居证。
这一点是硬性规定,在香江待了七年的王霏,近期才拿到‘三颗星”
的永居证。
“回头再看吧。”
“真的不考虑考虑?”
张裴仁继续道:“如果你能拿到那张证,以后你儿子上学也方便。
“还早。”
李杰哑然道:“他才刚出生,现在考虑,有点为时过早。”
“好吧,那就以后再说。”
一看李杰很坚持,张裴仁也不再强求。
他建议李杰去香江发展,其实是总部的意思,原因也是往来比较便利。
王霏为什么最近才发国语专辑?
就是因为那张证。
没有那张证,入台手续太繁琐,还要专门审批。
曝光度可以说是流行歌手的命脉,如果没法频繁往返,专辑怎么大卖?
“那我们说说这个吧。”
说话间,张裴仁把一份文件推到李杰面前。
李杰低头一看,封面赫然写着一行字。
【1994年摇滚华夏新势力红?
演唱会】
“这是公司最近策划的一场营销活动。”
都是自己人,张裴仁也没有瞒着,看到李杰翻起文件,他跟着解释道。
“今年,窦威、张憷、何永都会发行新专辑,加上你的那一张,一共四张专辑。”
“国外的摇滚歌手发专辑,通常都会举办巡演进行宣传。
’ “红?
演唱会便是公司给你们准备的巡演。”
“红?
你应该知道,是香江最具地标性的演唱场所,如今,还没有内地歌手在那边开演唱会。”
“有了第一次登上香江的名头,对于你们都有好处。”
“你让他们去吧。”
少顷,李杰合上文件,摇头道。
“我对拼盘演唱会没什么兴趣。”
“是因为何永的事吗?”
听到这话,张裴仁很明显误会了,以为是因为个人矛盾。
“不是。”
李杰微微摇头。
“我只是单纯不喜欢拼盘演唱会。”
闻言,张裴仁有点头疼。
公司办这个企划案,其实有借卡子”
人气的缘由,《丑奴儿》这张专辑在香江一共卖了3万张。
那部分版税虽然还没结算,但比例跟宝岛如出一辙,3万张里有一万张CD。
能8-90港币买一个新人专辑的歌迷,已经算得上半个资深粉丝。
如果‘卡子’在香江办演唱会,不说这一万个人都会买票,有个20%,那也是2000人。
有了这个数字,再加上一些宣传,至少能把上座率搞到50%,剩下的那些票,大不了赠票。
白送也要把场子填满。
紧接着,张裴仁又是好说歹说,但李杰不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