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冷与热(2/3)
“行,马上送来。”
服务生呵呵一笑。
很快。
服务生把酒送了过来,小舞台那边也响起了一阵吉他solo声。
听着这段solo,周讯跟着点头。
还挺好听的。
“我看着,天真的我自己, 出现在,没有我的故事里......”
而后,军鼓、踩镲、人声、贝斯陆续响起。
听着李杰几乎贴着话筒呼出的唱法,周讯觉得很特别。
但。
到了副歌部分,骤然而起的高音,宛如一贴兴奋剂,忽然注入她的身体里。
她整个人一个激灵。
“他明白,他明白,我给不起....."
随着那一声嘶吼,失真的吉他、劲爆的鼓点、激情的踩镲,近乎同时响起。
“卧槽。”
看着舞台上激昂的吉他手主唱,乱舞的鼓手,周讯双眼哐哐冒光。
虽然她不是特别懂乐理,但这首歌很特别。
很好听。
“卧槽!”
另一边,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大哥在旁边大吼。
“服务员,服务员!”
“这踏马唱的什么鬼东西,吓老子一跳,赶紧的,让他们赶紧下去。”
听着这话,周讯和窦彭皆是眉头一皱。
这家伙懂个屁啊。
一点音乐细胞都没有。
看看现在谈的这段solo,踏马的多么悦耳,吉他声和鼓声交相呼应,中间还夹杂着鼓棒相击的声音。
多和谐。
最终。
李杰他们还是没有退场,唱了三首歌,例行宣传一下新专辑一周后在西单唱片行发售,他们便撤了。
接下来几天,李杰和十月婴孩的日常便是,排练、演、宣传。
什么电台推广、报纸广告、电视MTV宣传、大规模铺货,那都不存在。
那些有跨区域经营的出版社、中唱,基本都不会接《丑奴儿》的发行工作。
毕竟,现在的音像出版社都是国营。
《丑奴儿》不仅是摇滚乐专辑,歌词里还有很多‘愤世嫉俗的元素,摇滚乐专辑又不好卖,赚不到什么钱,谁会接?
然而。
即便没有大规模的宣传,专辑首发这一天,西单音像大世界还是涌来大批的歌迷。
好几百人。
人数上百,人山人海。
国内的人又很喜欢凑热闹,看到现场那么多人,还以为是什么港台大歌星来办签售。
西单音像大世界是燕京的文化地标之一,经常有歌手过来办签售、宣传。
所以。
人越聚越多。
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排着队,排着排着,来到最前面一看是不认识的人,顿时大失所望。
一些人毫不犹豫的走了。
但。
也有一些人跟着买了专辑。
来都来了,还排了那么久的队,沉没成本太高,就这么走了,多亏啊。
从上午一直签到下午,李杰的手都快签酸了。
一旁,李戒从早笑到晚。
哈哈。
牛逼!
今天最少卖了200张CD!
一张CD80多啊,200张就是1万多块,如果再算上大几百盒盒带,一天卖了上千张专辑。
成功!
大成功!
李戒很乐观,给歌迷签售的李杰却觉得一般。
今天第一天来的大部分都是歌迷,还是呼朋唤友一块来的摇滚歌迷,第一天销量不能当做参考。
如果明天还办,能卖出200张都算不错的了。
不过。
卖的少,当一个冷门歌手’也有好处。
冷门歌手的专辑,盗版商都懒得盗版。
盗版那也要成本的!
磁带、CD都是工业产品,生产数量越大,单件成本越低,所以,不是那种特别火的专辑,盗版商根本不屑一顾。
就《丑奴儿》这张专辑,那些大盗版商几乎不可能盗,顶多从中抽出一两首热歌,然后跟其他热歌放在一起,组成一张‘精选集”
。
这也是大多数盗版磁带、CD的常规操作。
从头至尾全部收录,连封面都复刻的盗版碟,那是知名歌手独享的待遇。
而李杰,明显没有‘知名歌手待遇”
。
如此一来,等专辑口碑在摇滚歌迷圈内扩散开来,大部分歌迷只能买正版专辑。
或许单天销量不会太高,但细水长流之下,销量也很可观。
次日。
李杰和十月?
孩乐队一起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况且,况且,火车开了一天一夜,这才抵达申海。
虽然公司提供的内地宣传经费不高,但住酒店还是住得起的,不像李戒他们上次来申海拍摄《周末情人》。
他们当时住的是大学宿舍。
一毛钱没花。
不止他们,夜、马小青、贾宏声等等剧组人员全住大学宿舍。
没办法。
穷啊。
《周末情人》是夜自己拉来的投资,一共也就是几十万,那点钱只够租器材、买胶片、做后期。
哪有多余的钱住酒店?
抵达申海后,他们没有休息,当天就开始排练,然后开始校园行。
和燕京不太一样,申海这边没有什么专门的摇滚乐酒吧,所以,他们的主要宣传阵地是高校。
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范、上财、申海中医学院、申海大学、申海第二工业大学等十所高校,每个学校半天时间。
一圈走下来,李杰等人受到了大量大学生的追捧。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