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成长的陈焕(1/2)
第16章成长的陈焕傍晚时分,小杨家胡同飘起了阵阵饭菜的香气,一个背着大布包的中年男子来到胡同里。
“你好,请问六号怎么走?”
“你找谁啊?”
看到眼前的陌生人,杨大妈警惕的瞄了他一眼。
“我找陈福生,他家住小杨胡同6号。”
“你是他什么人?”
杨大妈依旧警惕心不减。
“我是他老表。”
“哦。”
杨大妈仔细端详了福来的长相,依稀间确实跟陈福生有点相似。
“这边往前,第三个门户,往里一直走,左拐再右右拐,一直走就到了。”
“好,好,谢谢。”
张福来连连道谢,然后一路打听,三拐五拐终于找到了六号。
听到耳边传来的脚步声,胡桂兰不由回头看了一眼。
“福来?”
“嫂子!”
张福来笑着喊了一声,然后将目光落在了陈焕和陈青身上。
“这是焕儿和青儿吧,都长这么大了。”
“你俩还愣着干什么,喊老舅啊!”
胡桂兰一拍手,这两孩子,真是傻了。
“老舅。”
“老舅。”
陈青和陈焕对这位老舅的印象,真不是太深。
从小到大,一共只见过五回。
没办法。
两家离得太远,这年头的交通没那么方便,出门又是个麻烦事,一两年见不了一回面,那是常态。
不过。
胡桂兰对张福来很热情,她们小时候那是一个村里长大的。
只是后来散了。
“表舅,你喝茶。”
“不用这么客气。”
看到陈青添茶倒水,张福来连连摆手。
他这回上门,那是有求于人。
乡下的日子不好过。
三天两头饿肚子。
那个什么包产到户,他们村里听说过,但到底能不能干,他们实在是摸不着。
这不。
村里知道他家有个亲戚在燕京,还有一个考上大学的表侄。
所以,村里一合计,让他过来问问情况。
别风向又变。
另外。
张福来也想问表哥表嫂借点钱,他们家老二娶媳妇的钱还没着落。
东拼西凑一圈,还差个百来块钱。
如果不是村里派他来燕京,张福来肯定不会找表哥表嫂借钱,毕竟,来回一趟太麻烦。
借钱这种事,总不能写信、发电报吧?
那样多不诚心!
“表舅,您抽烟。”
刚喝完茶,陈焕又递上一根烟。
“嚯,带哨子的。”
张福来连连摆手:“这种好烟就别给我抽了,我自己有。”
说着,老舅从包里掏出一根烟杆,又取出一个小布包,里面包着烟丝。
“表舅,来,我给你点火。”
回京之后,陈焕跟李杰混了一段时间,该懂的礼节,他还是懂的,只见他直接点起了火。
其实,陈焕并不是那种老古板,也不是不知道变通。
懂归懂,想不想,那是另外一回事。
另一边。
“妈,你瓦这么多面干嘛?”
眼见老妈端出满满一盆面粉,陈青意外道。
“我们就五个人。”
“你老舅能吃。”
胡桂兰笑着道:“拳头大小的馒头,你老舅一次能吃七八个。”
“等这盆做完,待会你再做一盆,给你老舅回去路上吃。”
乡下,胡桂兰虽然有几年没回去了,但从陈焕口中,她知道一点。
日子多半没那么好过。
福来那性子,如果不是遇到什么槛,不会轻易上门的。
好在他们家这两家日子过得不差,只要不是太多,百八十块,他们还是能借的。
亲戚嘛,有困难,该帮一把是一把,谁还没个困难的时候?
没过多久,陈晓鸥和陈福生先后回来,然后,陈晓鸥被打发去买散酒,陈焕被支派去买点卤菜。
乡下亲戚好不容易上门一回,必须好好招待。
晚上吃饭的时候,陈家三个孩子见识到了老舅的饭量。
一个人吃了十个馒头。
看到老舅狼吞虎咽的样子,几个孩子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陈青想着,老舅估计很久没有吃过饱饭了,不然的话,不会表现成这样。
而陈焕,他想着农村那边是不是太难了一点?
包产到户,很有必要啊。
至于陈晓鸥。
她在那傻乐,第一次看到这么能吃的人,眼里满是好奇。
一口气干了十个馒头,张福来倒没有什么不好意思。
好久没吃过这么饱了。
“焕儿,你是大学生,老舅找你问个事。”
陈焕心中一动,主动开口道。
“老舅,是包产到户的事吧?”
“你小子怎么知道?”
张福来一脸惊奇。
“上面前不久呼吁搞包产到户,老舅你这时候来,多半是为了这事。”
跟原剧中不同,现在的陈焕很关注那些时事。
这是他下乡时培养出来的兴趣爱好。
从报纸里分析出信息,然后再结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