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0章 等着看笑话(1/2)

第40章等着看笑话话音刚落,现场的数学家们集体献上了掌声。

众望所归!

凭借‘张东升’开创的数学体系,凭他证明哥猜、孪生素数猜想,这个奖,舍他其谁!

与此同时。

中文互联网也开始狂欢。

【牛逼!】

【第一位华夏籍菲尔兹奖得主!】

【东神6666!】

【浙大数院发来贺电!】

【北大数院发来贺电!】

【金陵大学+1】

【水木+10086】

……贴吧、天涯、猫扑、qq空间、人人网、博客等等社区,几乎被‘张东升’获奖的消息刷屏了。

首位华夏菲尔兹奖!

华国之光!

这一次,线上、线下的热度是空前的。

央妈、各大卫视,上至官媒、下至小报,中文社区,全部充斥着张东升获奖的消息。

新生的围脖,关于菲尔兹奖的讨论,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问一下,什么是菲尔兹奖?】

【菲尔兹奖约等于数学家的诺贝尔奖,懂?】

【牛逼!】

【张东升,卧槽,我发小啊,我就知道,我就知道……】

【同校校友路过,东神从小就是学霸,只要他参加考试,第一名绝对是他】

【同乡路过,东神是那我们那里第一个985】

……当天下午。

李杰获奖的画面出现在了联播。

这一次,足足用了近一分钟的片段。

数遍国内科研界,除了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无人能出其后。

浙大露脸了!

露大脸了!

而李杰的热度,又一次冲上了各大平台热搜。

经久不散。

几天后,他回到华夏,热度持续高涨。

在他落地的那一天,机场出现了成片的记者,他们就像追逐娱乐明星一样,追逐了新科菲尔兹奖得主。

李杰的一些言论,也被广为流传。

记者:作为首位获奖的华夏学者,你有什么感想?

李:还行吧。

记者:……记者:你有什么想要对年轻人说的吗?

李:多思、多想。

记者:近期有什么新课题吗?

李:有,不过得保密……回归浙大,校方专门给他办了一个庆功宴,学校的院士们,集体到场。

抛开一部分学阀,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院士们,大多都是希望学术环境越来越好。

退一步而言。

李杰是一个搞纯理论的数学家,又不会跟他们抢什么经费。

没有利益牵扯,干嘛搞针对?

此时,校方宝贝还来不及呢。

哪会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

不过。

酸的人,肯定有。

尤其是那些跟他年纪差不多的青年数学家,酸归酸,服气,那也是真服气。

有本事你也搞出一套数学体系。

数学这玩意,不骗人。

厉害就是厉害,只要能搞出来,别人也会认可你。

其中,最最酸的,莫过于燕大数院。

坏了!

他们第一的名头要没了。

从两年前开始,燕大数院的招生吸引力就开始逐年下降,国家奥数队、i金牌得主的首选不再是燕大。

想往数学研究发展的学生,超过六成会报选浙大。

虽然‘张教授’的研究生很难考,据说,第一批研究生的课题是梅森素数。

这个课题,吓退了不少研究生。

即便数学很吃天赋,但很多人心里还有点逼数。

梅森素数,那是研究生的课题吗?

瞎胡闹!

其实,不止是学生群体非议,连一些教授们私下也会讨论这个话题。

太难了。

别说是研究生,便是博士生,乃至部分成名的小牛、大牛,也不一定稳吃梅森素数。

如果这个课题真的那么好公关,也不会悬而未决。

毕竟啊,好解决的东西,都被前人薅完了。

越是知名的猜想,功课难度越高。

梅森素数猜想的难度,甚至不亚于黎曼猜想。

一些专家、教授正在等着看笑话。

你张东升,很牛,他们承认。

但你的那些学生,好像也挺一般的。

别说什么i金牌,那是数学天才的标配,没有几把刷子,谁会跑去搞理论数学?

那些论文,对比普通学生,是很厉害,然而,放在天才那一堆,算不得顶尖。

让他们破解梅森素数?

他们有那个能力吗?

除非,除非张东升亲自出手。

如果导师亲自出手,某种意义上,已经输了。

是自己打脸!

是以。

不少羡慕嫉妒的人,都在等着看笑话。

不论是换课题,还是张东升自己出手,那都是笑话!

……转眼,时间进入九月。

新学期开学,李杰名下的五位学生,先后前来报道。

他们这个暑假基本没怎么休息,整个七月,他们都选择了留下,接着,其他四人跟着李杰去了一趟国际数学家大会。

苦逼的张庆亚被派去了宁州,充当家教。

虽然没能去成国际数学家大会,但张庆亚十分阿q,好歹有海景房住。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