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4章 你好,张教授(1/2)

第34章你好,张教授晚上六点半。

浙省卫视足足用了三分钟的片段,报道了浙大这场报告会。

虽然报道中没有明确肯定‘哥德巴赫猜想’被证实的消息,但三分钟的报道,俨然含金量十足。

次日。

各路媒体都报道了这一盛会。

‘张东升’的名字,再次破圈,一跃成为各大中文社区的顶流话题人物。

在某小众科学论坛中,一个权限等级三的贴子,一跃成了热门,很多远古级别的注册用户都被炸了出来。

《大家如何看待张东升最新的论文》【刚刚参加完浙大举办的报告会,张东升的论证过程很精彩,现场的数学家们,几乎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那篇论文很快就能登陆《数学年刊》,而且很可能是特刊】

【卧槽,活捉一支大能,96年注册的远古老龙!】

【咦?

你也去了吗?

我在现场怎么没看到你?】

【我就去了一趟报告会,后面的活动没参加,再说了,上个月我们不是高见过面吗?】

【不厚道,居然不通知我,不过,张东升的论证确实很严谨啊,我估摸着,他很快就会升教授了。】

【好家伙,升教授有什么奇怪的,证明了哥猜,不升教授才奇怪吧?】

【没有,就是感慨一下,他今年才三十不到,想想我三十那会,还在为博士论文头疼呢】

……这条贴子下方,多出了一堆围观群众。

那些95、96年注册的老人们,纷纷诈尸,那个年代是什么概念?

1994年,国内才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这个论坛是95年注册成立,距今已经14年,是国内最早一批的社区论坛。

不过,它的知名度并不高。

因为论坛实行的是邀请制,必须要有人邀请,才能注册账户,而且论坛里讨论的大多都是数学问题。

不是专业的数学研究生,连贴子都看不懂。

准确来说,即便是专业的研究生,也不一定看得懂,像【张东升】

的论文就挂在论坛上。

很多人在贴子下方一边直呼看不懂,一边惊呼‘卧槽,牛掰’。

因为有人不仅能看明白,还专门给坛友们解释。

别人掰开了,揉碎了免费分享,说两句卧槽算什么。

那些研究生恨不得扒出讲解人的真实身份,然后考他的博士生。

传言,论坛里的注册用户中有院士。

具体是哪位,后来的人,那就不知道了。

那些95、96年注册的老用户,彼此之间基本都认识,那会能上网的人,很少。

上网的数学家,更少。

当年的活跃用户也就那么几十个人。

论坛刚建立的时候,不少学术会议成了线下面基大会,院士的传说,也是真的。

不过,田大院士已经很久没有登陆过论坛,或许登陆过,只是在那潜水。

此时的田钢,确实在潜水。

看到那些吹捧张东升的贴子,他也没什么气愤之类的想法。

虽然他跟邱成铜有矛盾,但人张东升跟他又没有矛盾,张东升跟邱成铜也没什么关系。

顶多算是同事。

不得不说,浙大这一次真的露脸了。

而且是大脸!

哥猜,被证明了!

这是现场数学家们的集体共识,放眼整个数学界,绝大多数数学家都认为证明没问题。

要是张东升是北大的,那就更好了。

可惜。

是个浙大的。

……接下来一周时间,华夏人证明世界三大难题的消息,刷遍了全球各大主流媒体。

虽然不一定是头版,但这个消息是真正的传遍了世界。

华国数学家张东升之名,名传天下。

国外媒体都发表了一定篇幅的报道,国内这边就别说了。

至少有上百份报纸报道了这个新闻,抛开一部分主流严肃的官媒,一些报纸的标题,一个比一个夸张。

【华国数学之光!

张东升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全球瞩目!

揭秘张东升如何破解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被证明,张东升或改写教科书】

【震动!

华国数学家破解数学家千禧难题!】

【破解世界三大数学难题的人竟然是他】

……类似的媒体,可不管严不严谨,反正怎么夸张怎么来,有些报道,李杰看得都脸红。

不愧是学新闻的。

那标题,那内容,让人看得欲罢不能。

对比上次,这一次报道的力度,又大了几分。

一个词形容。

铺天盖地!

那流量,比什么某某明星出轨,什么门之类的都要大。

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厚重。

世界公认的三大近代数学难题,如今,由一个华夏数学家攻克,哪怕没有百分百确定。

那也是一件非常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

从官方到百姓,都喜欢、乐意看到这样的新闻。

或许,很多人不懂哥德巴赫猜想。

但‘拳打’洋人,那就是好。

报道一出,民族情绪,空前高涨。

如果李杰选择原地出道,随便发个唱片,或者写本书,至少是百万销量起步。

仅仅三天后。

李杰就收到了博士学位的证书,与学位一块送到的还有一份聘书。

教授。

正的。

一步跨越数个台阶。

从今往后,张老师变身张教授。

当天。

浙大官网就更新了这个消息。

媒体、网友看到这条公告,又是一片热议。

在网友的口中,这篇论文已然是地表最强博士论文!

事实上也差不多。

用哥猜当博士论文课题,前无古人。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