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5章 野生国师(1/2)

第15章野生国师在溪龙乡走访完,李杰并没有刻意多做点什么。

没必要。

跟家长聊聊,再跟骆玉珠聊聊,前面是连唬带骗,后者是让她好好学习,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给他写信。

前面几家,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

两天后。

李杰离开了溪龙乡,但他留下的影响却远未消除。

没两天,那门所谓的婚事就被退了。

骆氏夫妇都怕啊。

省里的专家,那得是多大的官。

虽然无法解决师资问题,但这不免是一种权宜之计。

然后,再以点带面,扩大教学成果。

这份报告一共有四部分内容。

然后,这份报告刊登在了本省的内参上。

抽取部分重点区域的优秀老师,进行统一的规培。

第三部分,提出部分解决的思路。

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另一方面是主观因素。

第一部分,简略的介绍省内的教育环境。

花了接近两个月时间,他完成了首轮走访,回到乌义县之后,他洋洋洒洒写了一份上万字的报告。

毫无疑问,这种言论,很大胆。

第二部分,分析背后的原因。

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学校数量不足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

虽然改开已经走在路上,但真正转向还是92年,那个老人去南方走了一趟,这艘巨轮才彻底完成转向。

最后一部分是总结。

紧接着,李杰又陆陆续续走访了七八个乡镇,一家一户的上门走访,调查。

类似的思路,李杰一共提了五个。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想要解决,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经济问题。

师资力量不够,那就扩大师范类的学校招生,然后再对一些重点区域进行返岗再培训。

船大,难掉头嘛。

别说是这时候,就是放到十年后,类似的言论,也稍微有点出格。

治大国如烹小鲜,切记不可急功近利,盲目的转向,只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不过。

李杰的言论大胆,提出的建议却没有什么出格的东西。

谁也挑不出毛病。

时代变啦。

别想胡乱扣帽子。

很快,这份报告就在省内引起了一阵热议。

痛批的人不在少数,但也有一部分比较开明的官员表示赞同。

站得越高的人,越能察觉到风气的变化。

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又离不开教育,站在战略角度,教育很重要。

那句‘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李杰没写。

那不合适。

但话里话外都是那个意思。

得重视教育。

这篇报告最初虽然惹起了一阵议论,但影响嘛,也就那样。

得看上面的风,到底怎么吹。

到了4月份,李杰收到了上面的关照,问他想不想换份工作,到省里研究室上班。

不过,他婉拒了这份调职。

在乌义呆着,挺好。

对于仕途,他没有任何兴趣。

与其到省里上班,不如留在当地,偶尔还能会村里上上班。

几天后。

李杰收到了一份新的任命,他的头上多了一个称号,特约研究员。

对于这份任命,他没拒绝。

有了研究员的身份,接下来的调研,更加名正言顺。

时间一晃,又到了夏天。

7月份,高考如期而至。

陈家村的适龄考生,包括去年放弃高考的部分青年,也加入了考学大军。

过去这半年,那真是家家夜夜有书香。

去年的考学大军,给他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大学啊。

如果有机会,谁不想进去看看呢。

对于村里的决定,李杰是百分百的支持,他还特地给这群孩子开了开小灶。

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

就是一些模拟考试题目。

别小看模拟考试试卷,好的老师,跟差的老师,出的卷子,作用简直是天差地别。

那些名校名师,为什么厉害?

因为不少人都是出题组的一员,他们了解出题的思路,编写的题目,就是奔着正式考试去的。

李杰虽然不是出题组,但高考的考点就那么多。

考虑到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需要照顾一些往届考生,试卷的题目不会那么难。

而他出的题目是卡着线的。

比正式考试难度高一点。

在编写答案时,他写的解题思路也更多。

总有一款适合你。

7月20号。

陈家村的考生们,先后走进了考场,对比去年默默无闻的陈家村,今年的陈家村,关注度可不低。

甚至有专门的记者跑到乌义县进行跟踪采访。

事先采访。

考完一门课,采访一下。

所有科目考完,再次采访,等成绩出炉,再采访一次。

考完之后,难免会互相之间对一对答案,在这一批考生中,成绩最好的是陈小圆。

这名字看起来像是一个女生,实际上他却是一个男生。

陈家村的考生们互相对了一圈答案,然后发现,大家写的竟然差不多。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应该考得都不错。

一个月后。

陈家村又一次出名了。

十五人报考,十五人全部考中。

而且,这一次的轰动比上一次更大,陈小圆的成绩是浙省第一。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