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九百七十一章 翻旧账(1/2)

西山,有一处宫邸。

此时正成为了朱慈烺与自己的亲姥爷周奎的密谋之地,此时二人脸上的表情是如此的熟悉至极。

这来自于一对做着不可告人秘密的奸商嘴脸,周慈烺一脸的神秘,周奎则眼珠乱转。

“姥爷,我可又找到了一个发财的门路。

发大财,大赚特赚那种。”

周奎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上位,不知是如何的发财门路,可否告知老臣。”

朱慈烺有些不乐意了:“哎,这里又没有外人。

咱们还是以家人称呼的好,什么上位不上位的,没得生分了。”

上位,近侍对于皇帝的称呼之一。

其实皇帝的称呼,自秦朝以来都是多变的。

从万岁、陛下,至尊、圣上、天子、万乘、今上,唐朝的时候近侍叫皇帝为大家,到了大宋朝又被称之为官家。

明朝,有称呼为上位或者上边。

到了满清,又改成了皇上。

历朝历代,皆有所不同。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

夏朝君主称“后”

,商朝君主称“帝”

,周天子称“王”



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

,创“皇帝”

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

万岁本意有永远存在之意,本为臣下对君主的祝贺之辞。

今也用为祝颂词,表达极其赞赏的感情用语口号。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万岁”

一词是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臣子口中的“万岁爷”

就是皇帝。

陛下的“陛”

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皇帝至高无上,臣子不敢直接同他交谈,只好让皇帝的近臣代为转告,所以一声“陛下”



这些都好理解,唯独与这个万乘可能很多人会迷糊。

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

指天子、帝王:万乘之尊。

不过,即便是朱慈烺套近乎,以亲情来拉近二人感情。

周奎也不傻,你若是当了真,怕也离死不远了。

皇帝注定只能是孤家寡人,想和皇帝做朋友。

最终的结局,都很凄惨。

周奎虽然为朱慈烺的亲姥爷,又怎敢以长辈自居。

听得朱慈烺这么说,虽然内心欣喜,表面上却诚惶诚恐:“万岁爷这可折煞老臣了,老臣当真是罪该万死,这怎使得。

这不是,要了老臣的老命么。”

朱慈烺有些意兴阑珊,自从做了九五之尊。

确实是,所有人都自觉地与自己疏远了。

即便是自己的小诗诗,那也是一样。

就像是小诗诗,虽然母仪天下。

可是当朱慈烺成为九五至尊,成为天下之主的时候。

骨子里,不管是有意也好无意也罢,对朱慈烺总是没有之前那样的亲昵。

更多的,是一种敬意。

这让朱慈烺很是不爽,非常之不爽。

他不喜欢这样,他喜欢和小诗诗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平等相处。

可朱慈烺也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了。

除非,自己不做这个帝王。

比如说崇祯皇帝,他与周皇后虽然夫妻恩爱。

可是呢,他们夫妻之间依旧也是不可能与平民百姓一样。

周皇后对崇祯,也只能把他当皇帝一样充满敬意。

好吧,这些其实都不是重点。

朱慈烺想了想,又神神秘秘的:“姥爷,这朝廷准备出资修建一条水渠。”

周奎一愣:“水渠?”

朱慈烺点点头:“正是,只不过这次修建水渠不是有朝廷出钱。

而是,采取竞标的方式。”

周奎愈发有些不懂了,慌忙问道:“万岁,这何谓竞标?”

这是时代的差距,朱慈烺无奈,只好耐心的跟他解释,什么叫竞标。

解释了半天,周奎也没能明白个什么所以然来。

好在,最后还是听懂了。

就是每个参与投标者出价,出价最低者可以承包修建水渠的任务。

前提是,你要出钱出力。

等到水渠修建完毕的时候,朝廷再来验收。

验收合格之后,再由户部结账。

周奎终于懂了,就是朝廷借用民间的资本,来修建一条从玉泉山到紫禁城的水渠。

听朱慈烺的意思,这水渠非同一般。

而是一条引水管道,从遥远的玉泉山,到达紫禁城。

看起来,很是异想天开。

可就是如此异想天开的计划,朱慈烺竟然说干就干。

原来,他来西山玻璃厂,就是为了研究玻璃水管的制作问题。

周奎想了想,最终还是说道:“万岁啊,老臣老了。”

朱慈烺一怔,他也没有想到,周奎会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嗯,老了又怎样。

谁都得老,朕也总有老去的一天。”

很显然,朱慈烺没有听明白周奎的意思。

或者说是,他听明白了,偏偏故意装作不明白。

周奎只好跟他解释:“老臣依然是半截入土的人了,万岁体恤老臣,让老臣苟延残喘的在西山做了些事。

老臣时不常的在想啊,这老了也干不动了。

不若,把老臣在西山的股份拿出来,好让老臣颐养天年吧。”

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是傻子。

朱慈烺很快就明白了周奎的意思,这家伙是想退股。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