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721.民国旧影(8)三合一(2/3)

别看国产的丝袜也几毛钱,算不上多昂贵。

可即便是这样,这个价值大部分人都接受不起。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东西算是消耗品。

如今这国产丝袜的质量实在是堪忧。

两双袜子换着穿,只能撑半个月。

一个月要是花两块钱来买袜子,算算这笔帐,有几个人舍得?

于是,这丝袜催生出一个产业,是补袜。

丝袜破了,交给人家补一补,不大看得出来,一次也花个一两分钱。

别看着一两分钱,有人靠着这个手艺养家糊口呢。

这位春姐的丝袜上,有好几个补过的痕迹。

因此,林雨桐判断这个女人是个经济相当拮据,但还是要维持体面生活的一类人。

心里有了这个判断,有几分要看这个监视自家的小杨笑话的意思,于是跟春姐答话道:“我还当小杨看谁呢?我说嘛,这弄堂里,谁家的姑娘漂亮到叫小杨这么神魂颠倒,生意都不做了。原来是春姐!这难怪了。你可别跟我说你来小杨这里是为了买东西的。”

“说什么啦!”春姐俏脸一红,瞥了一眼小杨才对林雨桐道:“尹太太不好开玩笑的。我是来买东西的……”

林雨桐摆摆手,又拍了拍小杨的肩膀,好像有些无奈的道:“好吧!好吧!买东西买东西。那你们俩……”她的手指左右点点,“去忙吧。我也该回家了。”

小杨面色有些尴尬,朝林雨桐笑道:“房东太太慢走。”

春姐见林雨桐拐过弯了,这才拉小杨,“你这个人,刚才伸着脑袋追着我看,如今我到你眼跟前了,你却又不看。怎么?不好意思了?”说着,拉小杨,“进去,咱们进去说话。”

小杨挣扎着都没将胳膊从春姐的怀里拉出来。“放开!快放开!这样不好的。”

春姐只拉着她往里面去:“我要买肥皂,不去里面在外面怎么买……”

“肥皂是吧。”小杨忙道:“你松开我,我拿给你是了。不要钱……”

春姐手一松,伸出手指点着小杨的胸口:“坏东西!你们男人真是没一个好人。你们想干什么,我一眼能看出来。不过,我可是不是随随便便的女人,想拿这点东西哄人家跟你……这个不行啦。”

小杨被他点的不停的往后退,浑身直冒鸡皮疙瘩,心道,你可真是想多了!但嘴上却应付道:“知道!我知道!知道春姐不是一个随便的人。”

两人推推搡搡的往店里面去了。刘阿婆拿着抹布擦门口挂着的牌匾,看了这两人半天了。见两人那样子,狠狠的‘呸’了一声:“都不是好东西!”

却说林雨桐回到家,见陈向东跟四爷正在书房里。这可这是……自己跑去陈家,陈向东却又跑过来了。她进去打了个招呼,“早知道你在,我跟琉璃姐一起过来了。今晚别走了,留下来吃饭。”

陈向东也不客气,“好!正想找个人喝点,这心里最近是没着没落的。”

四爷朝林雨桐点点头:“去忙吧。我跟陈兄说点事。”

林雨桐明白了,出来后先打发憨崽:“去买点牛肉羊肉,各色菜碰上什么买什么。陈先生难得来吃顿饭,可别怠慢了。”

送走憨崽,林雨桐将大门给关起来了。

里面的四爷听见了,从抽屉了拿出几个配方出来,推过去。

“这是什么?”陈向东疑惑的看向四爷,问道。

四爷点了点纸张:“这是内子配置的护肤品的方子。是女人用的化妆品。这个在国内,短期内是没办法生产的。但是在国外,却又不一样。你刚才还问我,说不知道过去之后该做什么,你觉得这个如何?”

陈向东一下子想起自己老娘和老婆对自己说过的林雨桐送给她们的护肤品和化妆品的事了。她们觉得实在是好,想办法叫人打听,别说上海没有,是香港都没有。好几个洋人买办那里他也问了,都说没见过。原来这是人家手工做的。要是批量生产有手工制作出来的十分之一的效果,那这生意可是大生意。女人的钱实在是太好赚了。是染布,那也是染花布染的最多。这是一个道理!

想到这里,陈向东心里有些火热:“这个自然是好的。这个市场只会越来越大,只看一个雪花膏知道这东西的价值。”他指着这个方子,有些不释手,“你是想用方子入股?”

四爷点点头:“用方子入股,其他的都不管,你看占多少股合适。我说的是原始股。不管将来怎么,这部分股份是不能动的。”

这倒是叫陈向东有些为难,但想到这样的东西,其实最关键的是方子,他咬咬牙:“四成。你觉得合适吗?”

“多了!”四爷摆摆手:“在国外人生地不熟的。又是万事开头难,所以,只要两成!盈利……按时存在瑞士银行的账户上。”

只要两成!是不是太少了?

陈向东有些沉吟:“存在户头上,虽是不错,可是钱再多,国内不安全……”

“这钱……”四爷语气一顿,朝外看了一眼,“在战争时期,这笔钱,我会打着华侨捐款的名义,援助……”

陈向东一下子愣住了,胸口跟着起伏不定起来,好半天才道:“四成!

我四你六。

之所以我要四成不是两成,是……不是我想要的多,而是厂子等着回本才能扩大生产。

所以,我占四成。

六成归你!

按照你说的,以捐款的名义……”

他抬头搓了一把脸,见四爷还要说话,摆摆手,“别说了!

这样吧!

如此,我都已经是无地自容了!

我也是中国人!

不做点什么,良心上过不去。

你放心,这也是一个说法,要是真挣钱了,留够厂里的流动资金和生产资金,我会去全打到这个账号上。”

“好!”四爷点点头,“等战争结束以后……”

“别说放弃股份的话。”陈向东一下子站起来,“可别小看了人!要是能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我乐意!这是我的心意!不是因为你的方子!”

“好!两成!”四爷伸出手,跟陈向东握了握,“两成,要始终作为原始股。”

陈向东这才笑了:“成交!”

两人又草拟了合同,等林雨桐叫两人吃饭的时候,这事算是已经定下来了。

陈向东今晚上喝的很尽兴,好似一下子放心了心里的包袱。这个时候离开,心里是觉得惭愧,甚至他都有些自我厌恶。如今这件事,却叫他心里一下子敞亮了,甚至是浑身都充满干劲。

等送走陈向东,上了楼,林雨桐才问四爷:“谈成了?”

四爷点点头:“如今是能办多少事算多少事吧。”

两人并不担心陈家毁约,因为方子能给他们,能给别人。为了不叫别人来跟他们竞争,他们不会去冒险的。

陈家离开上海的时候,天已经热了起来。四爷和林雨桐亲自去码头上送了。陈家的老爷子拉着四爷的手不松开:“老朽惭愧!他日归来,都无颜再见地下的列祖列宗了。”

四爷笑道:“您不能这么想。国跟家的道理是一样的,孩子们都希望家好,这留守在家里的是为了家,这漂泊在外的,也能为这个家奔忙。”

“说得好!说得好!”老爷子当场眼泪掉下来了,“走的再远,心里放不下的都是家。”

林雨桐跟李琉璃在另一边说话。李琉璃眼泪停不下,“以后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林雨桐赶紧转移话题,看了一圈却问道:“你们这是转道去香港,怎么不见那位上官跟着你们一起走。”

李琉璃哼了一声,“拿乔!不愿意!觉得一个人在香港人生地不熟的,没办法带着孩子生活。要跟去美国,还要把她父母连同七大姑八大姨都带上。我们家那位恼了,只把去香港的票给了她了。也给她在银行开了户头,告诉她每月会给她足够的生活费。但是她不依,今天没来,大概是真不打算来了。”

这可真是能作!

说着话,该登船了。挥手作别,再相见,估计得半个世纪吧。

“保重!”

这是唯一能说的话了。

送走他们,林雨桐和四爷沿着街道慢慢的走了一段。街道上人来人往,十几岁的报童拿着报纸,在手里挥舞着,到了两人跟前,将报纸往前一送:“先生,买一份报纸吧。”

这些孩子也不容易,当天的报纸卖不完,退还给报社的话,是会赔一些钱的。

林雨桐拿了一毛,只要了一份报纸,两人拿着溜达着往回走。

四爷边走边看报纸,不知道看到什么,皱眉将报纸递给林雨桐。

林雨桐接过来,打眼一看,鲜明的几个字马上眼入眼帘——攘外必先安内!

庐山的军事会议上,蒋正式的宣布了这一国策。

回到家里,见憨崽坐卧不宁,想来报纸上的事情他已经看到了。这样的国策一出来,如今他们在上海活动,意味着有更大的风险。

林雨桐拉着憨崽进了屋里,朝铺子的方向指了指,“已经被人盯上了。所以,天塌下来,你都不能失态!明白吗?”

“明白!我明白!”憨崽有些瓮声瓮气,“是有点为宋叔担心。”

过了半个月,天越发的热起来,在屋里里待着,得拿着扇子扇风了。林雨桐午睡起来,顺手从旁边将报纸拎起来扇了两下,一眼瞥见的却是报纸上写着蒋为剿总司令。

这应该是第四次围剿开始了。

她将报纸扔下,嘴里骂了一声。

六十多万人马,要是全都开赴东北该多好!TMD!

正烦躁不安,听见楼下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然后是四爷的呵斥声:“叫你买个东西,去了这半天。你路上少东张西望,早回来了。至于赶的这么急切吗?”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