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334、重归来路(12)三合一(2/3)

那边王熙凤嬉笑着上来,拿着酒壶给林雨桐灌:“可算是逮着机会叫我服侍你了,来来来,这吃了我这一壶吧。”

“你这是嫉妒,见老太太太太疼我,偏拿我做筏子。”这一笑闹,就都过去了。

宝玉在一边听着,就跟黛玉摇头:“桐姐姐多好的人,怎么偏偏嫁了那么一个蠹禄?”

黛玉捏着帕子没言语,那边宝钗却笑道:“夫婿上进,这正该是女儿家自傲随心的地方才是。不见她来一次,气色好一次,身上的装扮越发的富贵一次。”

“哪里就一次比一次富贵了?”黛玉就说:“谁出门还去称一称首饰的重量去?”

“很是呢。”宝玉赶紧给黛玉帮腔,“桐姐姐断不是那样的人。”

宝钗笑了笑,便不再说话了。又叫了一边服侍的人,“去告诉你们二奶奶,太太这两天不爽利,寒凉的不能吃。只把那虾用白水汆了,呈上来就罢了。”

那丫头找王熙凤说了,这边王熙凤正拉着林雨桐低声说话呢,见说的是这个,只挑眉笑了笑,吊着个嗓子说了一声知道了,然后看了平儿一眼。平儿自去安排了。

林雨桐知道,王熙凤心里不爽气。太太不爽利,她肯定不知道。但丫头们没报上来,显然是不打紧的事。偏生宝钗一说,便把王熙凤给搁在空里了。要说也行,你早点说一声也是你的心意。这会子席面都摆的差不多了,她来说话了。

王熙凤就说:“要是往日倒也罢了,今儿老太太刚说不叫太太在跟前服侍的……”

也就是说王夫人不用伺候贾母吃饭。要是往常,王夫人得等贾母吃完才吃的,这个时候准备自然是刚刚好,上来还热腾腾的。偏偏要入席了,她说了这么一句。

王熙凤是万般的不喜欢。

林雨桐只笑笑,自己又不用在这府里跟她们争宠,爱如何便如何去。

她只管坐在一边的小几上,吃螃蟹。

边上是李纨,她过来跟林雨桐搭话,问的都是外面私塾的情况。

林雨桐知道什么就说了什么,多余的话一句也没有。

李纨又说:“原兰儿还说,他珩叔父的学问是极好的,老爷在家常夸。”

林雨桐就说:“那不过是老爷勉励的话。

不过也不好叫老爷失望,尽力而为罢了。

若是秋闱侥幸,来年这恩科又就在眼前了。

真真是点灯熬有,最是辛苦不过了。”

所以,千万别说把贾兰送到我家的话。

这麻烦她一点也不想招惹。

真要是想求学,一个月二两银子的事,去就是了。

若是怕贾政王夫人不允许,那也就是多花上几两银子的事。

叫人在外面租赁个小院子,给贾兰请个私塾先生,只在下学之后叫贾兰去请教,一天有两个时辰,也是尽够的。

贾家族学也只上半天的学,剩下的时间能自行安排的。

一个月也就是五六两银子就能解决的事,她李纨拿不出来吗?

光是月例银子本就十两,老太太太太又给添了十两。

又有园子、地,叫她取租子。

一年也有四五百两银子的收入。

要说起来,李纨是贾家这么多人里面,经济上较为宽裕的一个。

她又是寡妇,又带着儿子,给别人送礼,就是减薄些,也都能理解。

所以,是出的少,入的多。

便是一个月花上十两银子叫贾兰进学,对李纨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

李纨也会说:“我寡妇失业的,能依靠谁去?但凡有个能在外面拿主意的,我也不必这么受难了。”

林雨桐笑了笑,就朝宝玉看了一眼,便不再说话了。

李纨却怔愣了一下,回过头再要找林雨桐说话,就见她已经举着杯子,去黛玉和三春那里去了。

主要是找黛玉说话去的,“要是缺了什么,或是想要什么,打发婆子只管找我去便是了。”

黛玉原也不跟林雨桐真客气,就说:“之前姐姐叫人送来的茶叶,我吃了极受用的。要是还有,再给我些……”

“那是夏茶,吃了去暑气的。如今天凉了,明儿叫人给你送暖茶来。出门叫丫头把茶叶就随身带着,别吃别人的茶了。”

黛玉笑着应了,“只在家里,也不去别处。都知道缘由,也不怕人说轻狂。”说着,就又低声道:“父亲来信了,隐约中露出的意思,竟是明年要回京。”

说着,她的脸上就带上了喜色。

林雨桐估摸着也是,这些事情都有闻天方帮着安排,不过是迟早的问题罢了。

对黛玉来说,这是大喜的事。

林雨桐就说:“若是以后回了家,你也能出门了。我下帖子单请你……”

两人说着话,瞧着就比别的姐妹更亲近。贾母暗暗的点头,又欢喜了两分。

回去之后,把林如海要回京的事给四爷说了,四爷就皱眉:“这可别明年弄回来是为了恩科主考的。”

林雨桐一愣:“还别说,真有这个可能。”

如今连茶馆里说的都是二圣临朝的故事,这太上皇和皇上两人,较着劲了。

恩科皇上说要开,太上皇就不会说不开这种得罪天下读书人的话。开是势在必行的。但这个主考,谁都想用所谓的自己人。

闻天方代表的靖海侯,要是没错的话,早就投了还在潜邸的皇上了。而作为闻家的亲家,林如海的身份就非常微妙了。他是太上皇的老臣,却能拐着弯的算是皇上的人。要想拿出个合适的,叫太上皇和皇上都满意的人选,无疑,林如海是非常合适的。关键他是正经的科举出身,高中过三甲,又在翰林院呆过。所以,他还真有这个资格。

可这对四爷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四爷紧跟着像是想到了什么,就笑了笑:“也算是好事吧。”

至于为什么他说是好事,暂时林雨桐也没看出来。既然不是坏事,她也没心思管了。

最近家里挺忙的。秋里了,各色的果子都下来了。自家园子里的还没有挂果,不过这没关系,贾芸还算会办事,叫人下去收了。送来的货,不管品相好坏,只有不是坏果,就都收了。酿造的过程,大同小异,也没什么可瞒着人的。只到了关键的步骤上,四爷才陪林雨桐过去,一般都是避着人给加了东西。别人是不能知道的。

剩下的步骤贾芸全都把着关,酿造的东西又因为果子的好坏,分了三六九等出来。最早的一批,赶在年节的前头,就能出窖了。

贾芸又有心:“这果子不是每季都有,这压着货卖,反而价钱能上的去。只是想要生意做的更大着,只果酒怕还不行。果子的周期长的多,只是不知道婶子会不会酿造花酒。再远些的通州等县,有不少荒山。山上别的种不了,各色的花卉是能种的。花儿又是当年就能采收起来的物件,怕真做的好了,不比这果酒卖的差。”

四爷就叫他物色地方,有合适的,买下来就是了。

转眼到了八月下旬,乡试开始了。其实,这乡试都是在八月的初九、十二、十五考的。但今年这情况,是因故推迟了再推出,直到八月十五过了,这才把具体的日子给定下来。这一反常,更说明了,朝廷里不安稳。连京城这一个小小的秋闱,也折腾的风起云涌。

时间定下了,在开考的前一天,余梁也回来了。不过是没住余家,直接住到了这边的客院,还是一样,陪四爷考试。

第一场考完,四爷就觉得气氛好像有些不一样。

考试的难易这个倒是都合适,可是这答题……四爷觉得,他算是快的了,可还是赶不上别人。有好个人的速度,比他快了一半都不止。

出来之后,余梁就问,要不然找个茶馆酒楼,听听这些人都怎么说的,也知道大家都考的怎么样。

四爷脚下不停,直接上了马车:“不要在外面逗留,直接回家。”

余梁便知道又出事了:“怎么了?”

有些话,四爷跟余梁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只道:“感觉不对劲。”

余梁还以为是没考好,还鼓励了四爷几句:“横竖还有两场。”

可只剩下两口子了,四爷才说:“只怕是太上皇要给皇上一个教训。”

林雨桐就听明白这话的意思了:“主考是皇上的人……偏考试出事了?”

四爷拉林雨桐坐在边上:“所以,这个风波必然是小不了的。”

林雨桐就皱眉:“那咱们还考吗?”

“考!”四爷就笑:“这才是机会。”

于是,他叫了贾芸,把家里存着的果酒拿出来,去各个酒楼免费的叫人尝,看起来就是为了自家的作坊出产的酒造势的。其实,他叫贾瑕跟着贾芸去,另有吩咐。只叫两人带着耳朵,多听听消息。

贾芸比较机灵,但对于读书人的事,知道的不多。

四爷原本就是想听听这些人都在谈论些什么,不想还有意外的收货。

贾瑕回来说:“碰见一位师兄,也是跟着如今的先生做学问。

听先生的意思,这位师兄的工夫还差的远呢。

曾经叫他不要急切,再磨砺上三年再下场试试,若是运气好的话,能落个孙山也算是不错了。

之前,这师兄还有些颓然,都说没心思再念书了云云。

不想今年却下了场,连先生都不知道。

而且之前在酒楼见他,很有些意气风发,说话也跟以往不同,很有些傲气。

我送了一坛子酒给他,他竟然一句客气的话都没有便坦然的受了,还说了很多□□的话。

我这心里就觉得不对,先生说他的文章不行,偏他如今这么自信……”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