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130、悠悠岁月(147)三合一(1/6)

悠悠岁月(147)

清宁都有点佩服自家姨妈, 她是大到家用电器,小到挖耳朵勺捆杂物的绳, 都要操心的这种。

她就说:“叫我姐慢慢准备呗。”

“她准备?”英子不放心,“她是能凑活就凑活的, 你不替她想着,她永远都丢三落四。”

也还好吧。

在京城这几年,反倒是她照看家里的时候多谢。

她还总觉得她姐十分靠的住,家里有她啥都不用操心的。

结果自家姨妈管这叫‘丢三落四’, 那自己以后过日子, 那得叫啥?

回去问她妈, 她妈说, 闺女永远也理解不了当妈的此时的心情。

清平拿着小本本,准备认真的采访一下她妈:“您现在什么心情啊?”

“啥心情啊?”闹心死了!她轻哼一声, “可算是要把你打发出门的心情!”

清平笔都准备好了, 然后兜头给自己来了这么一句,她本子一合, 这还有办法说话吗?

徐强是看丈母娘的心情不明媚,比较乖觉, 回来就做家务,买菜买水果,反正是瞧着家里家外都能忙活。然后英子对徐强的态度又不一样,不叫徐强干这个,不叫徐强干那个,做饭还总有徐强爱吃的菜。

清平就觉得, 谁到底才是亲的。

没人的时候,她妈拍她:“我不对人家好点,人家能对你好?”

他对我好不好,跟您对他好不好真没啥关系?

谁说没关系的?

这话最是幼稚!

英子就在家跟俩闺女说她的道理,还专门把清宁叫下来,叫她也听听。

她就举例子,说谁谁谁家对女婿不好,然后那后来如何如何了。又说谁谁谁家对女婿好,那女婿后来又是如何如何做的,“我知道,你们现在这年轻人嘛,都想的跟电视上演的一样。他一定得爱你爱的死去活来的,离了你就活不成了……孩子啊!得记住了!谁离了谁都能活。你要是非要求人家离了你活不成,那这日子你们就没法过。过日子不是那样的。同样的,我更怕你们离了人家活不成,那是自己找罪受。”

英子就叹气,“这就是人人乐意养儿子不愿意养闺女的原因,你得把闺女嫁到别人家去。

是好是歹,你压根就看不见。

年轻人谈恋爱,两个人好的跟一个人似的?

可这股劲过了,你还得你,他还是他。

你看好些人家,为啥说不愿意把闺女嫁给不知根知底的人家?

怕不了解情况是不方便,另一头呢,也确实是熟人家里有个别的都没有的好处,那就是情分。

两口子真有点磕磕绊绊了,谁想开口说分开,都轻易的张不开这个嘴。

哪里有过不下去的日子,日子可不都是熬出来的。”

清平和清宁对视一眼,两人对这种理论吧,不是很认同。

清平就说:“您老拿那时候跟我们比。真没啥可比性。不说年代了,就说地域的局限,留在城里的姑娘,绝大多数人,都是有经济能力的。谁也不是依附谁而生的。他赚钱,我也赚钱。出门交际,男女是平等的。不像是你跟我爸这样的,你管着家里,家外的事情全都是我爸的,弄的现在……你能去税务局缴税吗?你能去卫生局办卫生许可证吗?看!你不能!你总觉得那里是男人去的地方,男人在那里才说的上话。那照您这么说,我姨这官可怎么当?”

英子气的拍她闺女:“我说的是这个吗?我说的是,这过日子,不能只指着情情爱爱……”

但没有这些情爱又过啥劲嘛。

这回清平没反驳她,大致上明白了她想表达的意思,只点头说:“懂懂懂!”

英子这才扯回正题,“你们就说韩彩儿,你们彩儿姨……”

是说住在巷子里面,跟在供销社工作的丈夫邱成离婚的女人。

两人都知道这人,清平还打的交道比较多。

因此英子一说:“……前段时间那,邱成他爸死了……”

清平马上反应过来是说谁的,就惊呼一声:“那老爷子身体瞧着可好了……”

英子点头,“病的急,送到医院,就叫拉回来了,拉回来谁也叫不醒,连眼睛都不睁开。邱家多大的一家子,孝子贤孙成百的,屋子里到院子里都跪不下。谁叫这老爷子都不睁眼。这些年,老爷子不是常照看你彩儿姨家的俩孩子嘛……”

当年生了俩儿子,大的判给邱成了,孩子离不了妈,还是多跟着妈生活的,小的更是只认妈。后来当爷爷的一个人过,就为了照看俩亲孙子的。

“……老爷子到了那份上了,村里的人都劝彩儿,说去看看老人吧,最后一眼了。

然后韩彩儿去了,这些年再嫁这老王也不是个东西,韩彩儿要说过的顺心,那真是也没有。

老爷子帮着她照看俩儿子,心里感念。

到哪叫了一声爸,哭的就不行。

老爷子是谁叫都不睁眼,就彩儿叫了一声,挣扎的把眼睛睁开了,哭的啊,嘴里啊啊的着急说话……彩儿又是扶起来叫老爷子吐痰,又是伺候的,老爷子临了了咋说的,说邱家都欠彩儿的,说他们当爹妈的当年做的不对,才导致两口子离婚了。

又说放心不下俩孙子,说哭了一院子的人。

最后留下话了,不叫邱成后娶的那个披麻戴孝,以后不许她上祖坟……其实这些年,后娶的那个回来都是到邱成的兄弟家去,老宅是不许她踏入了。

到死了,老人都只认彩儿是儿媳妇……”

这姐俩是理解不了这种被承认然后一辈子就圆满的逻辑的。

不叫人家进门怎么了?不叫披麻戴孝又怎么了?

人家两人在外面过日子,日子过的好不就完了。不叫我回来我不回来,对不对?

好吧!大概齐她想说的意思姐俩明白了,就是嫁人了,要做好媳妇的本分。对人家家里好,真心迟早都不会被亏待的。真等男人靠不住的那天,他的家人都不会看着他胡来。

用道德宗族等等的力量约束他。

清平又想反驳,清宁跟按住了,低声道:“再反驳又得吵起来。”

这好像就是亲娘俩才对这样。

不见了想的不行。见了好不了两天就得呛呛。

英子呢,嫁女儿了,恨不能把没交给孩子的,她这半辈子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和教训,全都一股脑的灌输给女儿。

可清平呢,婚前有没有恐惧症?肯定有点。偏偏那边的人生经验里告诉她,她所憧憬的那些都是短暂的。越是越发恐惧,越发紧张了。

清宁私下就跟清平说:“那也不一定的。真的!你看我爸我妈,这都过了半辈子了,两人单独在一块的时候那个腻歪。”

然后说爹妈的二三事,什么在公园,一个坐在草坪上,一个枕在另一个的腿上。什么在家里当爸的背着当妈的上下楼梯玩。更不要提两人关着灯在家里跳贴面舞了。

“你看!”清宁举完例子就说:“日子咋过,经验也不完全都对。”

好吧!清平接受这种说法,也挺她妈唠叨尽量不反驳。

可什么都能忍着,就只她在房子装修好打扫出来之后给的评价,她不能不反驳。

为啥呢?

英子说:“这房子装修的好是好,但就是吧……你这是人住的地方吗?”

啊?

啥意思?!

英子觉得进来都没坐的地方,觉得坐在哪都不对。

人一坐进去,就觉得这不搭调。

关键是:“这得专门有人打扫的吧。这么大的房子,光是打扫房间,你一个人干完这个啥也别想干了。你看,玄关那地方,咱们换下的鞋没放进去,就一下子觉得特别凌乱。包没放到合适的地方,又感觉不对劲。”

这得生活习惯好的人住,或者家里得雇个保姆,随时得收拾。

徐强赶紧说:“您放心,家里肯定会请阿姨的。”

英子就瞪清平,“那你现在不上班,在家还得个人伺候你?”

我不上班不代表我不工作好吗?

等徐强不在的时候,她又说清平:“徐强他爸那边,还没用保姆呢。你说你这边先用保姆,合适不合适?本来给他爸先雇个保姆也行。但他爸那情况……老光棍雇个保姆,人家说闲话。”

哪那么多说头,她就说,“我不请保姆,我就找个钟点工,定时的过来打扫卫生。”

这个行!

不要闺女干家务,丈母娘真是看到女婿,就笑眯了眼。

呆了得有一个多月,到了九月份的时候,家里果园真的忙开了,她才回家去。

之前饭馆都是关了这么长时间门了。

等人回去了,隔了三天电话就打来了。婚期定了,定在腊月二十八。

然后清平就觉得这结婚是真累。

婚纱照,这得拍。

到处找影楼,问价钱,回来就跟清宁说:“要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这婚根本就结不起。太贵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