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126、悠悠岁月(143)五合一(2/6)

金满城两口子压根就没算过这账。

家里迄今为止还背着债呢,如今家里能凑出的数也就两三百。

李仙儿给幼儿园做饭嘛,日子一天一天的就靠着偷拿点吃的东西和一天七八块钱过呢。

十万,那真是个谁也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这位闲事主任就说:“你们自己算算,看看我哪里算错了。

这还是一般的情况下。

这要是不跟杨家结亲,以后咱家孩子这婚事可真不好找了。

谁都知道有姑娘不清不白在咱家住过。

人家好好的姑娘就不怎么愿意咱这婚事了。

要么找个二婚的,带个孩子进门。

要么呢,就得从钱上取齐。

看有没有爱钱的爹妈,愿意把闺女嫁过来。

到那个时候,就不是十万能打发的事了。

但是反过来算一笔账,就是老杨家,姑娘这都不明不白的住过来了,他那些条件是不是能降低点,暂时没有房子没有院子行不行?

肯定是愿意通融的。

人家要三万的彩礼,给他一万这事就能搁的住。

完了他那边再一陪嫁。

咱家一点亏都不吃还白得一媳妇。

这个媳妇娶的划算的很。”

光是钱数的前后对比,就足以叫两人心动了。

就听这位闲事主任又说:“说人家有毛病的,那纯属胡说八道。你看人家杨家那俩大闺女生的孩子,有啥问题?人家不是一样的上学,考试,也没见谁说人家孩子哪里就傻了?我跟你们说,这人的嘴最是相信的不得。”

好像也是有些道理的。

然后杨家那边也有人在老杨面前念叨了:“……你说这事都出了,不嫁过去怎么办?

就算是你想给孩子招赘一个。

可好的不愿意招赘进来,不好的孩子能愿意?

孩子心里不得说,我明明能找个身体健全的,为啥还要给我找个残缺不全的人。

一旦过的不好了,两口子叨叨了,这心里是不是就会这么想。

越想越是委屈。

再就是咱美丽的性子,人家说个啥好话,一哄就跑了。

现在年纪还小,跑了顶多人家就说一句年少不知时。

等到结婚了,你给找个老实的女婿上门来了,然后再叫人给哄跑了。

老杨啊!

那才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那就是不是年少不知时,那就成了跟别人私奔,是寡廉鲜耻了。

大人跟着丢人不丢人的这都不说了,你就说那女婿,心里能不犯膈应。

你活着,他不敢翻起啥浪花。

可你能千年万年的长到世上?

等将来你们两口子都走了……好我的老杨啊,这娃儿的苦日子才算是来了。”

说的老杨把刚掏出来的烟都揉成沫子了。

那边人家还都?

n?

n着呢,“……可这把这个闺女嫁出去,这就不一样了。

你想啊,如今娶媳妇多难,娶进门了得跟先人似的供着,就怕一不高兴拍拍屁股走了。

咱家孩子嫁过去,金老大家两口子……看着吧!

鳖是啥他是啥。

嫌弃金家那小子不走正道?

这有啥啊!

当年那金怪是走正道的人?

你看看人家现在,谁有他的日子过的牛。

是!

他家老四肯定帮衬了。

但这清收跟金老四也不远,亲侄儿呢。

随便搭把手,那日子就不是咱羡慕的来的。

你看老三家的那小子,听说在京城混的可好了。

开个啥公司,还从咱这镇上村里找人。

说是四十岁的妇女都要,一个月还不少赚。

一样的侄儿能两样对待?

他就是个刘阿斗,不也是有人把他扶到了皇位上了?

是不是?

到时候你就等着好日子过吧。”

这个人替人家想的相当全面,“不就是想招赘吗?

这个招赘不了就嫁过去。

你不是还有俩外孙吗?

抱来一个在家养着,不管是大姑爷二姑爷,哪个肯过来跟你们过,家里的房子啥将来就是谁的不就完了。

再说了,往后这世道,都是独生子女。

那只生了一个闺女的人家,人家还不过日子了?

就看你是为孩子想的多还是为你自己将来想的多了。”

这话说的,不把闺女嫁过去,自己就成了自私自利了。

反正两家是不得消停,亲朋好友邻居乡亲,反正是这个说一句,那个说一句。人人都觉得是为了这两家人考虑到了。

把金满城两口子和老杨说的啊,这心里越发不得劲了!

难道我当初的想法是错的。

更有媒人主动上两家的门:“放心,俩娃的事包在我身上了,觉得对说的妥妥当当的。”

李仙儿才说:“叫我们再寻思寻思……”

对方就一脸的你不知道好歹的表情,没两天,谁都知道到了这份上了,李仙儿选儿媳妇还特别挑剔。

有些人背后就说:“日子过成那怂样子了,如今有姑娘肯嫁过来,就该烧香拜佛了。还故意拿捏呢,好像他家有啥了不起的一样……”

你看,好的坏的,全叫人给说了。

还有人专门跑到老二和英子那里,跟这两人说呢:“你们当叔叔婶子的,得管。不能看着你们家老大这么作……”

谁作了?

清平就特别不能理解这些人,没人了在家跟她妈嘀咕:“这人的咋就这么清闲呢?不寻思他自家的日子咋过,倒是把别人家的账算的这么清。”

英子就说:“一个村祖祖辈辈住这一块,谁家不知道谁家。你问问去,咱家一年收入是多少,咱巷子里的人都帮咱们算着呢。不说十成准吧,但也八|九不离十。就是有这么闲的人,有啥办法呢。”

还有人跟老二和英子说:“该跟老四和桐说一声,孩子的婚事是大事。”

一个个的都是好心,都特别热心的给人家建议呢。

你还不能就这么直白的把人怼回去,当着人家的面,老二和英子就是那种不管对方说啥了,他们都‘是是是’‘好好好’,等人走了,不过‘嗤’一声,然后该干嘛就干嘛去了。

这事掺和不了,想帮老大家两口子当家做主,谁都没那份本事。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