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3章 班用轻机枪试验(二)(1/2)
无聊的等待没有太久,伴随着汽车特有的轰鸣声,由五辆卡车,四辆轿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开到设计局大办公室门口。
却说这位军区司令,任何的风雪都不能干扰他对新式武器的热情。
今日的他顶着哥萨克风格的绒帽无所谓风雪下了车,见到杨明志的第一句话不是别的,就是想趁早看看新枪。
“啊!
新枪就在箱子里了。”
杨明志顺手一指,“您看到那些满是积雪的帆布了吗?
它的下面就是木箱,子弹、枪械,都在里面。”
“是吗?
真是太好了。
看起来现在的状态有些不方便。”
“是的,司令同志,我万万没想到您会亲自来到科学院。”
杨明志顺便左看右看,现在站在军区司令身边的老家伙们,有不少人让杨明志熟悉。
不错,其中一些军区的高级军官,自己也是在酒桌上与之逞英豪的。
今日之行李森科也是不请自来,想想也是,不管怎么样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都是科学院的下属单位,如果设计局立下大功,李森科照样也能捞一点“领导有方”
的功劳。
也罢,闲杂人等不过是欢送一下。
杨明志麻溜的命令自己的部下,协助军区的卫戍部队,将装载新枪的木箱抬上卡车。
至于他本人,则钻进军区司令的专车…… 无视着风雪,梅德韦杰夫对今日的试验充满信心,待枪械设计者本人上了车,话匣子就打开了。
军区司令提出诸多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对枪械前景的讨论。
“别列科夫将军,您看到外面的风雪了吗?”
“当然!
谢天谢地,我们赶在风雪之前完成麦收,若是再晚上几天,一切都完了。”
“不!
我不是这个意思。”
军区司令的老脸不禁凑近车窗,“再过三十天,东欧也将大雪皑皑。
我们俄罗斯人可能天生耐寒,或许冬将军将给予红军战士们一定帮助。
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寒冷状态下,所有的军事装备的性能都将受到影响。
亲爱的将军,您准备好了吗?”
“啊!
您是担忧我的新枪不耐寒?”
“就是这个意思。
据我所知,一些工厂原本是造水管的,他们改行造莫辛纳甘,所造枪械在寒冷状态下拉栓都变得困难。
将军,如果您的新枪出现类似的问题,我……我可不好向斯大林同志交代啊。”
“您还是担心试验问题。”
杨明志摆出一副自信满满的态度,“您完全不用担心。
我的新枪比较特殊,哪怕是在南极北极,还是在炎热沙漠,甚至满是泥巴的沼泽,它的性能都是卓越了。
我就是要用这些卓越表现,征服斯大林同志的心。”
“但愿……希望,一切都是美好的。”
目前,现有的突击步枪还是样抢,军区司令有意率先量产一番,碍于形式,此事不可操之过急。
突击步枪的靶场试验的确惊艳,但它还是缺乏进一步试验。
今日的极寒状态下的射击试验,可以说真是恰到时候。
军区司令既期待又担忧,他尤其担忧一点,所谓苏军的dp机枪的那个大弹盘,其缝隙处一旦浸水后结冰,枪械的使用就会出现一些障碍。
固然枪打热了,冰雪就成了蒸汽。
然而过低的温度枪油都能变成固体,所谓过低温度下,越是结构复杂的枪械面临的障碍越大。
莫听别列科夫吹得天花乱坠,军区司令以自己的经验,在心里划定一个底线。
所谓新枪可以卡壳,只要射击比dp机枪稍微顺畅些就足够了。
为此,他还特意令随性部队带上一挺调试好的dp轻机枪,以及十个装满子弹的弹盘。
谁强谁劣,比试一下不就行了。
才是第一天降雪,固有的道路已经被冻得结结实实,加装铁栏的轮胎轧着雪地吱喳作响。
如此天气绝不是行车的好时机,哪怕是对于行人,这等天气还是待在家里最为稳妥。
然而车队抵达郊外军营后,杨明志看到那些新兵的训练依旧进行,换装棉衣的他们还在走着队列,不远处的靶场,枪炮声亦是此起彼伏。
此情此景军区司令颇为自豪:“别列科夫同志我们又回来了,您看如何?
无论风雪,新兵训练依旧。
他们必须适应当下的极寒天气,很快的,他们就要去战场了!”
杨明志懂得军区司令说得是什么,当下整训的新兵多半是要去伏尔加河流域作战,时间也是本年冬季。
他们在风雪中保持训练,不过是为冬季作战进行的预演。
“好啊!”
杨明志回应,“他们从一开始就了解如何在风雪中战斗,至于侵略者,他们最好就在寒冷中冻成冰雕,就像一年前我们保卫莫斯科那样。”
“哈哈,但愿会有大量敌人冻死。
如果您有意,我欢迎您进一步参观军营。
现在,让我们把新机枪的试验胜利结束吧。”
还是老靶场,至少军区司令口口声声说就是此地。
杨明志下了车,冷风如刀,冻得脸庞有些疼痛。
介于他戴着眼镜,算是抵挡了些许雪花的侵蚀。
待在寒冷的户外可不是什么好事,就是一线的士兵,也冻得躲在战壕里自己挖掘的避弹洞里,学做地鼠缩成一团。
一众士兵明显清理了一下所谓的靶场,若不是对之前的试验环境有多了解,杨明志一时间觉得此地是另一处靶场。
积雪覆盖了曾经的荒地,降雪持续着,搞得整个世界能见度也非常有限。
所以之前试验的痕迹完全被积雪掩盖,唯有远处摆放的靶标,证明这里就是个靶场。
和上次试验的围观者人满为患完全不同的是,本次试验来着人数寥寥。
观摩者固然稀少,每一个都是军队的高级人物。
尤其是军区司令,只要这位军区司令觉得新枪性能卓越,制造在新西伯利亚这个地界,以后的量产绝对大开绿灯。
军区司令热情似火,他抽了一根烟,在看到士兵们已经把木箱卸下车,这便拍拍肩膀的积雪,对杨明志说:“让我们开始吧!
早点胜利结束,我们还能喝顿酒。
这该死的地方,会冻出病的。”
“好吧!
格里申科!”
杨明志大喝一声,“你!
指导他们把箱子大开。”
为了本次试验,军营这便毫不犹豫的由派出以谢苗诺夫为首的五名试枪员,毕竟也只有此五人全程参与了突击步枪打靶试验,他们的确有了经验。
既然试枪员是老面孔,杨明志暗自高兴,先是命人把新枪搬出木箱一字摆开,再以极快的速度给他们讲解了一番新型轻机枪的操作要领。
“我记得你们都有操作dp轻机枪的经验,现在使用新型轻机枪,两者的使用要领基本相似。
我命令你们采取常规的趴卧射姿,以往你们接受过怎样的轻机枪操作训练,如今就按照这些规则操作。”
话说得很简单,不仅试枪员谢苗诺夫有些困惑,军区司令本人一样有着强烈质疑。
不是说好了它是突击步枪改造的吗?
用的分明就是中间威力弹。
如此轻机枪已经不是那种常规轻机枪了,还用老方案试验合适吗?
“可是,还有更好的方案吗?”
杨明志无所谓的耸耸肩,他还是决定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