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章 绞杀 英雄(2/2)

中心是列成骑兵方队冲阵的女真骑兵,边上则是大批的蒙古骑兵作为策应,就像是一把大锤,已经是找准了目标,狠命的一下下抡起,然后猛地砸下,而登州军的步兵营在拥挤狭小的空间中,不断的被冲乱。

实际上到了后来。真正去冲击方阵地不是鞑子的女真骑兵,反倒是登州军自己的溃兵,这些士兵有的丢下了手中的武器,更多地还是拿着长矛,即便是因为这武器拖累了自己的速度。被身后的骑兵撞倒。

可是拿着长矛,大部分人不知道朝着那边去刺杀,因为他们的面前是自己地战友,十几尺长的长矛甚至在这拥挤的空间中都不能平伸。而要竖立起来,还要跌跌撞撞的被人朝着后面拥挤运动。

那些还没有混乱的营,士兵们已经是放不下自己的长矛,因为人都是拥挤在一起,乱哄哄的闹成一团。

左翼和后面正在围攻登州军的蒙古骑兵因为登州军阵列地不断溃散,可以不断的抽出力量来加入攻击左翼溃兵的阵线,加入打击左翼的力量之中,左翼的崩溃势头虽然是缓慢。但这个势头却是恶性的。

“贝勒爷,这一仗咱们快赢了!!”

奉命大将军阿巴泰拿着马鞭轻轻的敲击掌心,神态终于是变得轻松,但在边上的图里琛贝勒看来,正前方这边蒙古骑兵和女真骑兵正在和对面地明军对峙,那些垂头丧气地仆从步卒现在才收拢起来。

而两军对峙之间的战场上,被火器打地尸横遍野,血水横流。明显是吃了大亏。对方的左翼,动用了威震草原的女真骑兵。可看起来不过是稍占上风而已,其他几个方向不过是僵持而已。

总的合计起来,双方最多也就是个平手,严格的讲,甚至还是明军占据些上风,怎么方才还是郑重其事调动兵马的阿巴泰居然是这么轻松了。

“对面的明军不过是依靠这阵型和火器来支撑罢了,有这两样,别看咱们满洲的大军有优势,可还是要打的苦,能不能打下来也是两说,但我现在耗掉了他的火器,打垮了他的阵型,他还有什么,等侧翼的崩溃到了中军,今日咱们就大胜了!”

科尔沁贝勒图里琛眼下虽然是对阿巴泰言听计从,但这种军阵的学问还是有些不明白,听的似懂非懂。正在这时侯,一名传令的亲兵急忙的骑马过来,低声禀报了阿巴泰的一些消息。

奉命大将军阿巴泰把马鞭攥在手中,扬声的吩咐道:

“蒙八旗散阵上前,达鲁花,你领着你的人冲上去,明兵的火器厉害,你要尽可能的把阵型散开,靠近了不要下马步射,只管靠近了射箭就是,仔细听我号令!”

一直在身旁的一名蒙八旗的军官打马上前躬身领命,刚要转身回队,阿巴泰在身后肃声说道:

“达鲁花,不要怕死人,领着人靠近了打,本将这边就先保你一个前程,若是打的好,再给你加一个!”

前程可是了不得的东西,很多人和全家老小的荣华富贵,就都是靠这个前程带来的各种好处,平日里在历次的战斗之中,就算是佐领、参领这样的军将,能得到半个前程的许诺也会激动的了不得。

可阿巴泰在这一次,几乎是把这前程到处乱撒了,如果阿巴泰不是皇太极钦命的奉命大将军,恐怕早就是有八旗的亲贵和他翻脸了,但这仗几乎是满清这些年打仗打的最辛苦的一战,相对来说,许下的这赏格也不太夸张,也没有人质疑。

不过这两个前程的许诺还是让这个蒙八旗地军将达鲁花兴奋的满脸通红,在马上行了个大礼。抽打着坐骑回到了本队。

过了片刻,一直在前面游弋的蒙古马队稍微一整队,猛地撒开向着赵能所在的前阵冲了过去,奉命大将军阿巴泰调动蒙古马队进攻的时候,正是赵能稍微有空余的时间,调拨部队去左翼压住局面的动作。

前排的火炮和火铳地队列现在还是整个阵型中力量最强的所在,即便是这蒙古马队悍不畏死的压过去,可火炮、火铳轰鸣打响。还是能抵挡住这个势头,但这不是多少年后的八里桥,也不是燧发枪对付弓箭的时候,在骑马射手远远多于火铳兵的时代,未必能完全封锁住对方的攻势。

如果被对方趁这个机会攻打进来,唯一还占些优势的前线崩溃,那可就是满盘皆输了,但要是不动。眼见着左翼地崩溃逐渐的蔓延过来,早晚也是要局面大坏。

随着后面的蒙古马队不断的加入攻击登州军左翼的队伍之中,登州军左翼差不多有六个营已经开始溃散,鞑子地女真马队不断的向里面冲撞,杀人的却主要是这些蒙古骑兵。

不过。六个营溃散,后方敌人不断的转移到左翼,原本被敌人和自己挤压地非常局促狭窄的空间,开始变得有些宽阔了。士兵们也渐渐的跑散了开来,骑兵大队的冲击,也不能起到方才那么良好的效果。

如果说是其他的明军,眼前这局面,只不过是败亡之前的乱象,肯定就要崩溃了,可对于胶州营的部队来说,此时地局面尽管人人心慌。并且几个营被压迫的垮掉,可大部分的士兵还在琢磨着如何去继续战斗。

胶州营是这些士兵安身立命之地,从东光县这里纵马奔驰不用一天一夜,就可以到达山东,山东有他们的家乡父老,有他们这些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产业,和好不容易获得的自由民,军属身份。

登州军的官兵之中。甚至包括军官和士官大部分都是屯田兵出身。军官和士官们依靠着功勋和资历获得了自由民的身份,而士兵们则是因为前一段时间地“屯田军户改籍策”获得了平民地身份。

这些屯田户出身的官兵。他们经历过大灾来袭,官府催逼,看着亲人饿死在身旁地地狱景象。

同样的,他们也经历了在绝望中被屯田田庄收留,全家人可以活下去的那种绝处逢生的狂喜和希望。

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平民身份的胶州营官兵们,他们都知道只要是这个体系长存,他们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好,甚至超过从前的平民生活,这些胶州营的官兵失去过,所以就会愈加的珍惜。

如果放任鞑子大军踏过自己的身体,直接是进入山东的话,毁掉他们现在的生活,毁掉他们来之不易的生活。

而且每个人都明白,只要是鞑虏击溃自己这支部队,进入山东的话,可能不会深入青州、登州、莱州几个地方,但自家大帅和自己付出这么努力建立起来的山东军民体系,马上就要土崩瓦解。

或许是鞑子的大肆破坏,或许是因为此次失败,大明其他的将官进入这里,甚至是有可能,因为此战,山东兵马失却了震慑其他人的能力,流民大军或者是本地那些想要作乱的人捣乱。

好不容易获得的大好生活都要跟着烟消云散,他们又要恢复到在当兵之前那种人不如禽兽的生活,那是地狱,比死亡还要凄惨的局面。

有这样的想法和意志,却不代表一名新兵可以在战场上有足够的表现来对付方才的那种局面,在没头苍蝇的一般的乱跑之后,那些侥幸没有被卷入骑兵冲杀的步卒,却渐渐的回过味来。

眼下任谁都是知道,如果在这么被鞑子的骑兵方队这么冲下去,恐怕全盘就要崩溃了,这时候有人要站出来去号召,此时需要英雄,但在明军之中,永远不可能有这样的人出现,只有在胶州营才有可能,只有在胶州营这样的体系之中才有可能。

“我是第五营第三把总王韬,愿意杀鞑子的站到我身边来,以我为基准列阵!!

一名军官在散漫慌乱的人群中大喊,他笔直的站在那里,斧枪竖立,脸上充满了决心和刚毅。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