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强调意味着缺失(1/2)
“当然好,这还没到正点,等到了下午,您可以瞧瞧,边上连个站脚的地都不会有。”
李成懦指了指自己的摊子说道。
“发了吧?”
“发什么发啊,好货不够卖,配货卖不掉, 我说南爷,您能不能帮我说说,下回好货多让我进点。”
清河国际不是善堂,商场上常见的套路,清河国际也不能免俗,批发商们特别痛恨清河国际的“搭配”
制度。
清河国际有部分衣服是自营,有时候难免会押宝,觉得某款衣服会热销,就会大量囤货,压中了大赚一笔,要是压不中造成货物积压,那就降价强推给批发商们。
好货,畅销货想要多拿,可以,两件好的搭一件积压货,因为有利可图,批发商们会捏着鼻子认了。
清河国际不但已经把不少小服装厂绑死,而且还绑死了不少批发商,大家利益一致,批发商们不许另攀高枝,清河国际响应批发商的诉求,提供他们需要的款式,并协助他们打击异己。
比如批发商边上的摊位或店铺不是从清河国际拿货的,两家之间的衣服有重叠, 而且重叠的部分销量还不错, 那清河国际就会给批发商让利, 给批发商更大的可操控利润空间。
隔壁卖二十,批发商就卖十八,隔壁跟着降价,那批发商就卖十五,甚至逼近隔壁的进货价。
把京城和周边的服装批发生意垄断,这对清河国际来说并不现实,与其盲目的吸引更多的偶然性批发商过来,还不如维持好长期稳定的批发商,帮助他们抢下更多的生意。
在卖方市场的当下,清河国际平台化的经营思维,可以攫取更多的利润,等卖方市场开始向买方市场转变时,清河国际就会变成单纯的收租金,广纳四方批发商来租赁摊档。
这和南易一开始定下的思路有所微调,毕竟南易不是神仙,能把好几步之后的变化看个真切。
长远布局,布置的是方向,而不是诸葛亮的锦囊妙计。
千里之外给个破布兜, 执行人到了地方打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三点扎营,五点埋锅做饭, 七点整,敌方将领会痔疮发作,七点零二分发起偷袭; 要么四十九个大头兵,兵分七七四十九路,戴上鬼头面具,围攻敌方十万大军,靠a他,靠钩就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清河国际限制你的进货数量了?”
“不是。”
李成懦摆摆手,说道:“我是说能不能少搭配点积压货,卖不动啊。”
“这,你就别想了,不可能的事,清河国际又不是善堂,好处不能全给你们占了,与其想着钻这种空子,你还不如想想怎么把生意给做大。”
“真没戏?”
李成懦不死心的问道。
“别琢磨了,没戏。”
南易拿起摊子上的一双凉鞋,手指扒拉一下上面的铁扣,脚掌立即隐隐作痛,上辈子不知道有多少次被这个铁扣给抠出血来。
“这凉鞋多少钱一双?”
“您手里的六块。”
“不便宜。”
南易把凉鞋放回原处,又拿起其他几双凉鞋看了看。
“南爷,您今天上我这干嘛来了?”
李成懦见南易在自己的摊位瞎扒拉,也不说事,他心里悬着。
“没什么事,忽然想到好久没到这里来了,就想着过来逛逛,这不,逛着逛着就来你这了。
算了,不打搅你做生意了,我上前面逛逛。”
“别呀,南爷您既然来了,给个面儿,一起吃个饭。”
李成懦一听南易要走,立即说道。
“下次吧,今儿已经和人约好了,再说,中午也喝不成酒,下午还有事呢。”
“行啊,那就下回。”
南易前脚刚里看,李成懦隔壁的摊主就开腔了,“大仙儿,这位主,谁啊?
瞧你,跟个太监似的。”
“我说校长[谐音外号,小张],你个四牌楼的雷子(管不到这一段),哪凉快哪呆着。”
李成懦和隔壁是竞争对手,卖的衣服有不少重叠,都说同行是冤家,两人的关系又岂能好。
对李成懦来说,南易是个了不得的大人物,也是对他很有用的人脉,他又不缺心眼,怎么可能傻乎乎的把自己的人脉告诉敌人。
离开服装市场,南易又去京西易购的西单店看了看。
这家店的生意还过得去,不过比起去年也差了三分,流水至少降了三成五。
电器毕竟是大件,老百姓买个电视机、冰箱要拿出家里几年的积蓄,下手之前,肯定会把能找到的路子问个遍,更别提货比三家这种基操,甭说西单跑新街口,只要有路子,就是去羙国往回背,也不会有人嫌远。
南易在西单店不认识什么人,为了看账本还给六子打了电话,所以,看完账本,他也就没在店里多呆。
赶回老洋房简单做了点吃的,吃过之后,南易就去了三里屯幸福村的吾辈。
吾辈是家茶馆,地址就在原来的咱们歌舞厅。
和南易预想的一样,咱们歌舞厅勉强撑了不到一年就干不下去,马末都不干了,王蒴也没有接手的意思,南易看房租还没到期,就让严度接手过来,把这里改成茶馆,顺带改了个名。
装修还是原来的,南易没再砸钱重装,说是茶馆,其实还是适合喝酒的风格。
可还别说,就这么个不伦不类的茶馆,生意反而不差。
至于原因很简单,茶叶好。
陆羽茶业已经发展了五年,虽说功夫大部分用在华囯之外的地方,可在内地也并没闲着,几大名茶的采购渠道已经建立,在滇省的南糯山,陆羽已经和当地的哈尼族人进行合作,打造南糯山普洱生态园。
其他地方,陆羽茶业暂时不会介入种植环节,得等到政策更明朗一点,才会试探性撒下一点投资,万一势头不对,认亏直接闪人。
上辈子,南易去某个城市考察投资环境,在墙上见到过“不让一个投资商在××受委屈”
的大标语。
当时,他见着标语,就感到莫名的恐惧,腿肚子猛打哆嗦。
这是他小时候落下的毛病,就在他老家,靠近江边的两排房子之间有一条小巷子,人迹罕至,边上又没有公厕,内急的人往往会去小巷墙根处解决。
久而久之,小巷就变得臭烘烘。
谷拮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小巷的墙上就被刷上“此处不许大小便,违者后果自负”
的红色标语。
可这人一急起来,哪还管什么自负不自负。
话说有一天,南易路过小巷的时候正好尿意来袭,他就熟门熟路的来到红色字下解决,可刚尿一半,两条大狼狗就冲他扑过来。
大狼狗欸,他能不慌吗?
说时迟,那时快,南易不顾水龙头在往手上浇水,也没工夫关城门,撒丫子就跑。
可两条腿哪里跑得过八条腿,跑了没一会功夫就被追上,腿肚子上被狼狗扯走好大一块肉,打那之后,南易看到类似的红字标语,就会想起那年那小巷那狗,想起自己缺失的那块肉,腿肚子就会不听话的猛打哆嗦。
自那次考察之后,南易就给自己立了“三不投”
的规矩——见红标语不投,见醋不投,见烧烤不投。
南易捧起茶博士送过来的茶,脑子里忽然冒出“jqk”
同花顺。
“呵呵,勾过来,圈起来,慢慢拷[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厂吃厂。”
南易自嘲了一声,脑子里想起后稷农业交上来关于展开水泥地覆土种植法研究的申请报告。
这项技术很有搞头,一旦研究成功,凡是有水泥铺着的地方都可以用来种植,或许将来高速公路上可以种小麦、水稻,达到一路多功能的效果。
纠结了没一会,南易就决定投了,不多投,就投个十万亿美金。
应该勇于尝试,万一成功呢?
“嗯?
南氏有十万亿吗?”
南易忽然反应过来,“好像应该是没……那就问问假如肯不肯借,如果肯借就可以投。”
抛开这些有的没的,南易拿出一本光伏的技术资料翻阅起来。
南易看光伏的书,是出于农业方面的探索,光伏农业是未来农业的一大分支,不管是自动化还是智能化,将来都离不开电。
比起风力发电对环境的苛刻以及会引起的弊端,显然,只要有阳光就能发电的光伏更胜一筹。
从1839年珐国科学家发现液体的光生伏特效应算起,太阳能电池已经经过148年的漫长发展历史。
19世纪70年代,第一片硒太阳能电池就被发明。
五十年代的先锋1号卫星上天,六十年代的宇宙飞船“光轮发射”
上天,七十年代特拉华大学建成世界第一个光伏住宅; 一直到现在,澳洲出现一天可以行驶200公里的光伏动力汽车solartrek,光伏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欠缺的是商业上大规模应用的回报率太低,暂时还不具备普及的可行性。
不过,光伏产业只要能按照正确的轨迹往下走,“光伏经”
不要被歪和尚拿去念,它的未来可期。
可惜,不念歪经还真的有点难。
从范蠡那时候开始,剑走偏锋就已经是老传统了,到吕不韦这儿,又开始玩起了囤积居奇,到了当下,商人又朝着快赚、大赚、轻松赚的方向进化; 热点噱头一鼓吹,再加点金融手段,轻松翻个数百倍往回赚,投资小、回报大,现实如此,谁又愿意去搞投入大、回报不可知的研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