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章、人生处处是惊喜(2/3)

南易想了想,应该是黄线狭鳕或者是明太鱼,反正都是鳕鱼里的低档货,那玩意第一次吃着还新鲜,第二次就不想吃了,除了咸腥,也吃不出其他什么味来。

虎崽把汽水买了回来,南易和高铁两人就用汽水一边送菜,一边聊着。

聊着聊着,高铁就把话题转移到车皮上。

“我一个同学手里握着一些指标,他想找人出了。”

“搞反了吧?

车皮指标还用的着找人,不都是别人求爷爷告奶奶来求你们么。”

“沪海发贺兰山的车次。”

南易想了一下沪海去贺兰山要经过的地方,说道:“到贺兰山的货不多,可中途还经过皖省、中原、醋省和秦川,应该也有不少人求着要啊?”

“指标比较特殊,必须起点到终点,中途不能卸货。”

“喔,哪几天的车次?”

“长期有效,价格还有的商量。”

南易恍然大悟,“你同学他们段搞创收啊?”

个人通过关系弄点指标肯定有时间限制,这种长期有效的指标肯定是铁路段的公开行为,不然换了谁也不能这么玩。

“具体我也不太清楚,反正可以放在桌面上说,不用藏着掖着。”

高铁摇了摇头说道:“我就是单纯的帮忙问问,你要是有需要可以告诉我。”

“哦,往返都行?”

“去贺兰山的多订几个车皮,可以送一个车皮返沪海的,不是白送。”

“懂。”

南易点点头说道:“有难度,我一时想不到谁要运货去贺兰山,我帮你问问吧,有人需要我联系你。”

“找我哥就行,我经常出车,先谢过。”

“同学的事情这么上心,女同学吧?”

南易揶揄道。

“女同学的确是女同学,可不是你想的那回事。”

高铁摇头道:“我和她的关系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总之,你能帮上忙,当我欠你人情。”

“哈哈,行啊,这事我会放心上,我说,饭呢,你怎么没打饭?”

“不吃饭,一会有油香,就是我同学送的。”

南易笑道:“行啊,就拿油香堵我的嘴,不是现炸的能好吃吗?”

“先将就一下,将来用盐池滩羊感谢你。”

高铁走后,南易就琢磨贺兰山那边有什么可以往外运的特产,他先想到枸杞,接着又想到长枣、圆枣,然后就是盐池滩羊和太西煤,好像还有一个贺兰砚。

枸杞还在统购统销,长枣和圆枣倒是可以对接一下浙省那边的蜜枣厂,可季节不对,还不到蜜枣厂开工的时候; 太西煤就别想了,三低六高的优质煤,国内品质都可以排上第一,出口欧洲创汇的畅销产品; 盐池滩羊…… 歇了,普通车皮压根没法运输。

贺兰砚…… 这玩意哪用得着火车皮运啊,一辆小面包足以。

南易想了想,藏着掖着不轻易给的返程车皮都这么没花头,过去的就更加,高铁这忙他可能帮不太上,一顿好饭喂了狗了。

嗯,火车上能吃到好饭的机会很难得,南易这条狗吃了一顿吃两顿,等把高铁的私货吃空,他才觉得不帮高铁倒几个车皮出去,颇有点说不过去。

可这不好意思刚刚升起,南易就下车了。

火车到站了。

阔别祖国二载,南易百感交集,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

“妈的,真倒霉,刚下车就中招。”

把吹进眼睛里的黄沙好不容易捻出来,南易忍不住腹诽。

从军挎里掏出没撕掉商标的麦克镜戴上,迈着步往外走,南易收获了无数声“傻帽”

的夸奖。

从潮流到看起来有点傻,只用了短短两三年的时间。

如今市面上流行的是买衣服不剪标,一件衣服穿出去,要是上面没个标,嗐,怎么好意思见人。

特别是西装,袖口的那个商标可是一个画龙点睛的点缀,穿的人巴不得越大越好,衣服破个洞没关系,要是商标掉了,那还不得悔之不及啊。

40年代,琼·克劳馥发扬光大的垫肩,随着美剧《豪门恩怨》的热播,已经在羙国刮起一股旋风,这股风已经刮到了香塂,也刮到了羊城、深甽。

南易相信,等夏天一过,这股风会刮遍全国。

从出站口到停车的地方这一路,南易已经看到两个女性穿着垫肩的真丝上衣,今年应该会利好化工行业,利好生产聚氨酯泡沫的工厂,假如没上市的话。

南易走到一辆黄色的天垏大发边上,拉开车门坐了进去,“老姑娘,还没把自己嫁出去啊?”

“对呀,我都三十四了。”

宫雪幽怨的说道。

“别慌,酒越醇越香,女人越大越值钱,聘礼不收个十万八万,千万别轻易嫁人,相信自己,你行的,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肯定有一个肯为你去死的男人在等着你。”

“是吗?”

宫雪把右手放到车钥匙上,说道:“我发车了。”

“别,这个世上只有两个女司机,一个叫校花,另一个叫其他。

太阳太晒,我就是上来坐坐,哪里好意思让你当司机。”

南易摆了摆手说道:“明天去你那吃午饭,有什么事明天再说,手艺有进步吗?”

“等明天你吃到就知道了。”

宫雪自信的说道。

“嗯。”

南易点点头,拉开车门下车,走两步就坐进自己的车里。

“校花,配车、配人。”

“什么标准?”

“按照阮梅的标准走。”

“明白。”

南易的车到老洋房的时候,已经有一辆车停在院门口。

走进院子里,南易就见到竹丛边坐着李津和一个不认识,大约三十三四岁的男人。

“老李,你怎么来了?”

“知道你今天回来,当然得赶过来迎接你啊。”

见到南易,李津就从矮板凳上站了起来,“南易,给你介绍,周小兵,周哥,京钢的。”

李津一说“周小兵”

,南易就知道这是谁了,他曾经听甲亢提起过,这个周小兵的父亲是京钢的领导,在京钢属于横着走的人物,算是一个正宗的顽主。

名叫小兵,人也是“小兵”

出身。

什么叫“小兵”



这是那段特殊岁月遗留下来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当时有点权势者,为了让孩子逃避“上山下乡”

,托关系,走后门,把不到当兵年龄的孩子塞到部队,几年以后,或是提干,或是转到地方上吃香的部门。

这样的小兵京城有不少,只是南易没怎么接触过,毕竟年龄有差距,圈子也不同。

李津的“周哥”

之称,让南易颇为不喜,李津这么叫,逼得他也只能跟着叫,要知道在某些圈子里,哥可不是随便叫的,这隐隐就有把自己和“哥”

划到一个圈里的意思。

“周哥,你好,怎么不在客厅坐?”

南易走上前和周小兵握了握手。

南易的这声“哥”

,就注定他和眼前的周小兵不会走的太近,他只想做生意,其他闲事并不想去掺和。

“听小李说你不抽烟,我们两个烟囱就不弄脏你客厅了。

今天听小李说起不少你的事,勾起了我对你的兴趣,正好他想着给你接风,我就跟着过来见见。”

周小兵的嗓门很大,声音也比较粗,说话的语气给人一种“以他为主”

的感觉,平时身边应该经常围着一帮小弟,习惯了当大哥。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